彭城磁器感怀
文/张梦阳
十二岁就对彭城磁器耳熟能详了。大姨父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中共彭城县委书记,49年进北京任职市法院,他对自己在彭城的工作最满意,对彭城最留恋,到他家去,一开口就是“彭城、彭城”,家里用的磁器全是彭城乡亲送的。客人一到,就向人介绍彭城瓷器。我小学五年级才渐渐听懂了他话的意味儿,留下了深刻的童年记忆。
印象最深的是一套茶壶茶碗。长圆形,壶身画着两条金鱼,上边是绿的,下面是红的,鲜活灵动,像要游出壶面。壶很厚实,一次我主动给姨父倒茶,握住壶把一提,沉甸甸的,险些握不住。茶碗也比一般的厚,不小心摔到地上,不至于破碎。
我很想到彭城窑场去,看一看这种磁器是怎样烧制出来的。但始终没有机会。转眼一个甲子,六十年后,年过古稀,才有幸加入中国百名作家邯郸峰峰采风创作行,到磁州窖遗址参观,实现了儿时的夙愿。
彭城镇,旧称“滏源里”,位于峰峰矿区滏阳河源头的南岸,古代称磁州,镇北30华里就是7500年前烧制陶器的“磁山文化”遗址。彭城窑与邻近的观台窑同为磁州文化发祥地。观台的窑火金、元以后熄灭了,彭城的窑火却以坚实的生命力延续至今。199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峰峰矿区富田村遗址建立博物馆,占地面积约为7850平方米,其中泥料池约为1400平方米,现存馒头窑7座,作坊4条,料池一处。在遗址内东侧中部有两座联体窑,是彭城地面上仅存的明代馒头窑,份量重,价值高,很好地保留了明、清、民国和现代各个时期的遗风,是了解彭城瓷器生产过程的很好去处。
听讲解员介绍,一把壶,一只碗………一件件磁器的生产过程是非常复杂、艰辛的。
先须配料。彭城附近盛产青土,可塑性好,但收缩性较强,成品有变形之弊。另有白土,可塑性较差,易爆裂,正与青土的易收缩相抵。故青土须掺入白土始可应用。
配好料后,再加工。一是氧轧土,将原料在场地铺成圆环形,由两头驴子拉动八棱型的凹槽石磙轧成碎粉,过筛备用。二是根据产品的不同种类,进行耙泥、轧制白碱等工续。
备好泥料后,还须运入工作洞制练,用铁铲切块反复堆积叠打,而后赤脚踏,使其匀致、胶粘,使用时像揉面团一样用手揉练。
下一道工续是成型。碗、盘类制品,都用石轮成型。轮盘如磨状,直径一尺多或二尺。平置,下面由中轴支撑方便转动。轮高于地面二尺许,工匠坐于轮旁,一腿平伸,一腿弓曲,用棍拔轮使其旋转,将揉好的泥团置于轮盘中间,轮盘旋转时,用手挤抚盘上之泥,使其成桶状,将双手一里一外向上拉抻,用一块俗名刮子的刮板伸入桶状泥坯中旋刮,依照心目中的“蓝图”,旋刮出各种器物的形状。最后用一段线绳从坯底部瞬间切离,一件毛坯即成。此为瓷器的“拉坯法”。而制缸、盆等大类,则须一轮以粗麻绳为动力牵动另一个轮盘转动,由两人操作。总之,坯子成型全靠工匠技艺熟练和双手灵巧了。
泥坯成型后,还须修整、施釉、彩饰、彩绘、装窑、煅烧、冷却、卸窑、检选与包装等十余道工续,才能成为产品,供顾客使用。每道工续都必须实打实地严格操作,不能丝毫虚晃。不然,哪怕是一只小碗也不可能成为用品。
是呵!人世间的任何成功,都须经过一道道烦琐、辛劳的工续。惜力,不愿下苦实的功夫,总琢磨着如何省力,偷懒耍滑,投机取巧,多小的事情也不成。
在遗址,还看到了许多在姨父家看不到的彭城古磁器,像青瓷黑釉的梅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将优美器型与绚丽纹饰巧妙融合一体,既实用又美观,不亏为精品。这种瓶多用来盛酒,很多作为贡品献给皇室。据报道,北京故宫元皇宫出土磁瓶残片,刻有“内府”两字,与彭城出土的相同。同行峰峰矿区宣传部同志说,峰峰矿区的昭德广场立有一座巨型陶瓷梅瓶,高9.68米,最大直径5.18米,由486块烧制陶体拼接而成,瓷体重36吨,世上少见。
彭城磁器给我的感受是:厚重,结实,古朴,粗犷,甚至笨拙。虽有江南磁器那样的优雅、细美,却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感觉。
大姨父,也是这样的风格。他1937年就是县级,1974年逝世时还是处级。很多人为他打抱不平,他却心里透亮,十分坦然,临终前说:我一生没有说过一句违实的话,没有做过一件违实的事,既没有升,也没有降,活得明白,死得踏实,安安稳稳活了八十岁,该知足喽!安祥地驾鹤西去。
实,是彭城瓷器的特点,也是姨父的性格,更是邯郸彭城的乡风。
作者简介:
张梦阳,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代表作有:《阿Q新论——阿Q与世界文学中的精神典型问题》(独著)、《悟性与奴性——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国民性"》等。
摘自:《峰情》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