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大名县历史人物!

时间:2021-10-18 15:38:02  来源:方志大名  作者:  浏览: 分享:

 王莽(汉,前45—后23),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祖居东平陵(今山东济南东75里),武帝时其曾祖王贺始迁居魏郡元城委粟里(大名古地名,一说今北沙窝庙村;一说今黄金堤乡包头村)。成帝继位后,封莽为新都侯,后升为大司马。哀帝时下野,平帝时复任大司马,总揽朝政,权倾内外,立其女为皇后,其势更加显赫。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次年,自称“假皇帝”。立年仅二岁的刘婴为太子,号“孺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称帝,改国号为“新”,年号始建国。

 

 

 

 

 

 

 

王莽货币

 

西汉末年,贵族官僚大量兼并土地,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农民不断起义。王莽代汉称帝,复古改制,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奴婢改称“私属”,都禁止买卖,宣称一家男子不满八口,而占田超过一井(900亩)的,余田须分给亲族、邻里,无田的按一夫一妻受田百亩的规定分配,企图实现古代的井田制,并推行五均六管,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税收,企图以此欺骗人民,缓和严重的社会危机。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上的混乱,法令苛细,赋役繁重,改制加深了人民的苦难,阶级矛盾激化。天凤四年(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他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束皙(约261——300),字广微。西晋文学家、史学家。阳平元城安贤镇(今大名县束馆镇)人。祖上曾为汉太子的老师,祖父和父亲束惠都是有名的太守。束皙博学多闻,和哥哥束同为当时名士。早在少年游历国学时,就有人问博士曹志:“当今属谁好学呢?”,曹志说:“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没有人比得上他”。可是他回到乡下,连个秀才也考不上。加上他哥哥娶了大官僚石鉴的侄女而又遗弃,弟兄二人久久受到石鉴的压制,但也使束皙有机会接触乡下百姓,体察他们的贫苦和感情,从而写出风格独特的作品来。最有名的有:《劝农赋》、《贫家赋》和《饼赋》。他在《劝农赋》中写道:

 

惟百吏之置吏,各区别而异曹,效治民之贱职,美莫尚乎劝农。专一里之权,擅百家之势。及青幡禁乎游情,田赋度乎顷亩,与夺在己,良薄澹口,受铙丘与肥脯,得力在于美酒。若场功毕,租输至,录社长召闾师。条牒所领,注列名讳,则豚鸡争下,壶楹横至。遂乃定一为十,拘五以为二,盖由热啖纡(音dànyù)其腹,而杜康(音dié)其胃。

 

只用一百五十个字,就活活勾勒出劝农小吏的卑鄙咀脸。他们官不大,却是“土皇帝”,名为劝农,实是害虫。

 

束皙的《贫家赋》,描绘穷人的生活状况:借债无处借,买卖又难做。吃什么呢?清水煮菜。况且锅也烧不开,柴也点不着,“至日中而不熟,心苦苦而饥悬”。因此,“丈夫慨于堂上,妻妾叹于灶间,悲风嗷于左侧,小儿啼于右边。”一副目不忍睹,凄怆悲惨的情景。他的《饼赋》,寥寥八十来个字,真实地写出了贫苦人家的情景。

 

束皙写出《劝农赋》、《饼赋》诸赋之后,许多贵族文人都小看他,说他的文章鄙俗。然而束皙却心底坦然,不理睬他们。后来他模仿东方朔的《答客难》作《玄居释》抒发自己清静淡泊的志向:“神游莫竞之林,心存无营之室,荣利不扰其觉,殷忧不干其寐”。这篇文章传到张华眼下,辨出束皙不同凡人。待石鉴一死,张华就立即召束皙做了他的属官。下邳王又举荐他为司空。

 

他做官后,仍然关心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他对皇帝广开农事的政策提出了具体建议。太康年间大旱,他亲为老百姓求雨,碰巧三天后下起大雨来。大家认为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就作歌道:“束先生,通神明,请天三日雨甘霖。我黍以育,我稷以生。何以畴之,报束长生”。表现了人民对他敬爱的心情。

 

 

 

束皙善作赋,也能写诗,还精通古文字。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今河南省汲县西南)人不准,盗发战国时魏安厘王墓(一说魏襄王墓),得到竹书数十车,共七十五篇(七篇书简已经折坏,不能辨识名目。有些是找宝人点燃后剩下的残简),其中有魏国史书纪年十三篇,记述了夏朝以来至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事,还记述了周穆王游行四海事。竹书文字用漆书写,称为蝌蚪文,与秦篆不同,简札又错乱无次序。开始,晋武王令卫桓改写成当时文字,卫桓死后,束皙完成了整理工作,并作考证。《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能够流传后世,束皙是有功劳的。赵王伦任宰相后,请他做记室令史,负责表章上奏等事务。他后来因病辞官回家,开馆收徒,四十岁上去世。元城市里为之废业,门生故人立碑墓侧,现存清重修束皙祠堂碑,在束馆镇西关外。后人为纪念他,改他的家乡安贤镇为束馆,沿用至今。

 

他撰有《七代通记》、《晋书·纪志》等,多已失传,今存《束广微集》辑本。

 

 

 

魏德深(生卒不详),隋代弘农(郡名,今河南省灵宝)人。曾任贵乡(今大名)长,为政清正廉明,很受百姓拥戴。不久,隋炀帝发动对辽东战役,为供军需,征收很多赋税,郡县催逼甚紧,而朝廷纲纪松弛,所征物品,多为贪官污吏中饱私囊,民苦不堪言,全郡独贵乡魏德深机巧应变,千方百计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安居乐业。

 

隋末,农民不堪忍受剥削,纷纷起义,武阳(魏州改,治贵乡,今大名东北)诸县城多被义军占领,唯贵乡独全。他在县约束官吏不得扰民。后调任馆陶长,贵乡吏民闻讯后,互相谈及此事,人人惋惜。德深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

 

既至馆陶县,合境父老夹道欢迎,如见亲人。该县有个阴险狡诈的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郡的属官)元宝藏交往很深,以往馆陶长没有不受他指使干坏事的,自德深至县,君实躲在家中,不敢出门,因此逃往外地者,纷纷归来。

 

贵乡父老不怕路途艰难,到京城长安请求朝廷批准德深回贵乡,于是朝廷答应了。而馆陶父老知道后,亦派人到郡城告状说:贵乡的公文是假的,郡不能决。这时朝廷正巧派人来,两县互相告状,争夺德深,使者决定德深到贵乡任职,於是贵乡吏民歌呼满道,互相称庆。而馆陶百姓合境悲哭。当魏德深调回贵乡时,随同来贵乡居住者数百家。

 

 

 

郭震(唐,656——713),字元振。魏州贵乡(今大名)人。少有大志,身长七尺,美须髯。十六岁为太学生,家曾经送资钱四十万,那时有一个穿孝服的人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求其借钱办理丧事。元振慷慨赠给他,并不问其姓名,闻者叹骇。

 

十八岁中进士,任通泉尉。任侠好义,不理细务。武则天闻其名,亲自召见,元振上《宝剑篇》,颇受赏识,擢为右武卫铠曹参军,进奉宸监丞,出使吐蕃(今西藏)。大足元年(公元701年),出任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都督(掌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的主官)陇右诸军州大使。在职期间,置和戎城和白亭军,巩要堡,保卫凉州,拓境千五百里,自此州无烽警。又派甘州刺史李汉通关屯田,开水陆之利,粮食丰收。过去凉州粟一斗售钱数千,经数年丰收后,匹缣换数十斗,牛羊遍野,在任五年,使河西走廊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军粮充足,边防巩固,河西诸郡,为之置生祠立碑颂德。

 

唐中宗神龙中,任左骁卫将军(由宰相统辖的禁军官员),安西大都护、金山道行军大总管。睿宗时,召为太仆卿(掌军马的官)。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代宋为吏部尚书,转兵部尚书。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复为朔方军大总管,修筑安丰、定远(今陕西西乡)城,翌年复相,协助玄宗诛太平公主,进封代国公。玄宗阅兵骊山,元振军容不整,流放新州。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帝思其旧功,起为饶州司马,怏怏不得志,病死于上任途中,卒年五十八,十年赠太子少保。

 

元振虽少年雄迈,及贵居大臣、宰相,住处仍俭约。手不离书,很少有人见其喜愠。

 

其诗以《宝剑篇》(一名《古剑歌》)为代表作,它借咏宝剑的废弃,感叹人才的埋没,托物言志,慷慨雄迈,为初唐七古优秀诗作。五律《塞上》描写边防战士的辛劳和苦闷,亦较深切。著有《定远安边策》三卷、《安邦策》一卷、《九谏书》一卷、文集二十卷,已散佚。《全唐诗》录存其诗23首,编为一卷;《全唐文》收录其奏疏五篇。

 

 

 

冯伉(唐,743——809),唐代魏州元城(今大名)人,大历初登五经秀才科,授秘书郎。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又登博学三史科,三迁尚书膳部员外郎,做过唐代宗李豫的儿子睦王李述的侍读。

 

这年,泽潞节度使李抱真去世。冯伉被委派为专使参加丧礼。吊丧事毕辞行时,李抱真之子赠送给冯伉数百匹帛,冯伉说什么也不肯接受。李抱真的儿子又专程将帛送到京城,冯伉立即上表奏明朝廷,说明自己此行吊丧是执行公务,表示坚决不能接受李家这份酬劳。唐德宗很为冯伉的清正廉洁所感动。

 

过了段时间,醴泉县缺县令,宰相们向唐德宗推荐了一个人选,唐德宗却迟迟不认可。后来,德宗对宰相说:“前一个时期,冯伉出使泽潞节度使李抱真的丧礼,始终没有接受李抱真儿子所赠帛,说明他一旦为官,必有清政,朕想醴泉县令由冯伉担任正合适”。

 

冯伉被擢为醴泉县令后,为政清廉,治理有方。因县里过去犯法人多,他到任后,著《谕蒙》十四篇,劝学务农。他在县七年,后连连擢升,曾先后担任给事中,尚书兵部侍郎、国子祭酒,同州刺史,左散骑常侍等要职。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卒,赠礼部尚书。著有《三传异同考》三卷。

 

 

 

刘遵宪(明,生卒不详),字可权。明代大名人。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进士,任寿张(今山东寿张)知县,后调滋阳(今山东兖州)。为解除民间水灾之苦,亲自组织筑堤,堤成民享其利。

 

万历三十六年升户部主事,不久调兵部,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为职方郎中,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迁武德道,改甘镇西宁道摄凉州道(治今甘肃武威),地处沙漠,且军粮久缺,战士饥忿。大修屯田,鼓舞勉励战士,三岁之中四奏大捷。补大同左卫加按察使(主管一省的司法长官),左布政使(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晋本省巡抚,后晋兵部尚书管侍郎事(掌武卫军官选拔事),他见魏忠贤虐焰日盛,上疏请侍养。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魏忠贤伏法,三年推荐他任工部尚书,没有赴任。四年,清兵围京城,遵宪竭尽全力守城,并筑外城,因守城有功,加太子太保。当时,部事多艰,皇帝催督严急,诸大臣不称职的,逮捕入狱每月都有,刑狱几满。遵宪说:“时事需才甚殷,正宜培养,乃过为摧折,异时谁为驱策?”故对于诸司属皆曲意护持,不做吹求逢迎上意的事。有人劝他为自己着想。他说:“坏他人之功名,以保我之功名,吾不能也,且吾位至六卿,自谓逾分,求归未得,倘因此获罪,固所愿也。”

 

遵宪赋性恬介,每退朝,兀坐小室,翻书煮茗,门无车马之音。后辞归,离京前向皇帝告别,行李萧然。著有《挥尘集》、《会心录》、《云西桥稿》、《恕罪斋集》、《归田小记》、《筹边余咏》、《友声亭集》等。

 

张朝纲(明,生卒不详),字近川,元城(今大名)人。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以经魁中试,补陕西永寿县。邑民以猎禽畜牧为业,不耕不织,恒艰於衣食。朝纲深忧之。乃邀故乡之农夫、织女十数人,携农器纺具赴永,教以耕织,劝令垦田,种五谷、棉花,期年青葱遍野。又立学校,延师儒,让子弟就学,亲为讲解,民风大变。秩满将去,邑绅民赴抚署哀恳挽留,如是三。朝纲在永寿县任职最久,当地士子中巍科、登显士者,亦先后接踵。后因次子应凤调升陕西按察使,例宜回避,邑民闻之,仍晋省挽留,不许。回避离任,为此为其立生祠,设祭田百亩,邑民扶老携幼瞻拜,不期而迁者以万计,被祀永寿名宦、元城县、大名府乡贤。

 

西秀(明,生卒不详),女,大名府城内人。崇祯某年,一兵匪头领,率众围城,声言城内某氏家有美女,愿得之后解围。某氏家人恐惧,百姓慌慌不安。当此时,西秀挺身而出说:“以一女而完一城,此不世之功也,愿请代之。”匪首得秀,府城解围。事过数年,有邑人在江南遇见西秀,询问乡里,互叙离乱始末,西秀说,被掳后与兵匪头领成婚,劝其改邪归正,官太平营守备。

 

 

 

成克巩(清,1608——1691),字子固,号青坛。大名城内人。清代史学家。明末大学士成基命第三子。幼颖敏,年十三受知于学使左光斗,即期以公辅器。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进士。

 

清初,任国史院检讨,后任吏部右侍郎、左侍郎、尚书,至秘书院大学士。他首上修省一疏;继参旧臣徇比匪人,请撤回满汉巡抚不称职者,又请增设御史,定曹铨置簿之条,以核功过;严督抚考察之例,以励法廉;立剧邑久任之规,以课成效;严诬告反坐之例,以杜刁风,皆切中时要,悉见施行。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拜保和殿大学士,顺治帝称其是太平宰相。

 

康熙时,曾主乡、会试,汤斌、马世俊、张玉书、严我斯、梁化凤诸名士,皆出其门。当时,诸典礼文章,多出其手。十八年(公元1661年)以母疾请假,不许,用原衔兼国史院大学士。历充《太宗实录》、《太祖太宗圣训》总裁。积劳致病,三疏乞归,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致仕,遂不复出。晚年,于宅中筑耄学台,日夕读书其中,著有《清慎堂集》。

链接:https://www.sohu.com/a/208093973_669241

大名、历史人物、大名府


大名、历史人物、大名府


大名、历史人物、大名府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大名、历史人物、大名府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