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刘 罗 锅 祖 籍 武 安 人

时间:2020-08-15 14:22:42  来源:山水人文  作者:山水人文  浏览: 分享:

       前清时,武安县南山沟里的刘家庄,有个姓刘的风水先生,人称刘铁嘴。刘铁嘴老伴儿下世早,留下三个儿子,养家糊口全指他一人,虽然会看风水,可只有冬春农闲季节才有生意,平时还得给刘大财东住长工。刘大财东知他有点儿小本事,也不窝他的料,让他在家做了管家,帮他料理家业,出外收收账什么的,干些不出力的俏活儿。就这样,刘铁嘴日子过得虽然紧巴,巧巧连连把三个儿子养大,又都娶了媳妇。

       这年春天一日,三个儿子突然围住刘铁嘴说:“爹呀!都说你嘴铁,茔地看得绝,咋就不能给咱家看个能出官发福的好茔地呢?”

       刘铁嘴说:“你们知道个啥,看风水留私惠是要折阳寿哩。”

       哥儿仨听了无话可说,看来想改变这穷时光是没指望了。

       不过刘铁嘴这么说着,心里也在思谋,自家几辈子人丁也算兴旺,家道也算安康,可就是一直受穷给别人当长工,家里别说出官,连一拢地都没有,不妨我就豁出血本做番尝试,真能改变后人命运也值。想到此又说:“我看了一辈子坟,倒也留着一处宝地,就看你哥儿仨有没有福气。有一个有福气咱就能占。”

       哥儿仨齐问:“哪块儿地呀?”

       “歪脖子树下。”接着刘铁嘴说:“你哥仨从今晚开始,每家三天去那树下看地盘。第十天头上咱再看结果。”

       哥儿仨听了合计一下,当天晚上老大两口子就去了歪脖子树下。他俩看这地盘统满七八步宽的地面,还是块沙坡地,也没看出哪儿有啥妙处,就地根那棵老榆树长得奇特,丈把高的树身,歪歪斜斜的老粗,树脖子处扭了个弯,茂茂密密的树冠偏向一旁,就像一个人扭着头朝回看似的,故人称歪脖子树。

 

       老大两口子就在树底下踏平茅草,背靠背的坐着睡觉,好歹天气暖和,前半夜怎么也睡不着,到后半夜刚睡着,呼的一阵风响,来了几个天神,为首的身穿武甲,带着两个腰佩利器的护卫。护卫一见有人在此睡觉便说:“大王,有人占了地盘。”大王说: “给我远远扔去。”说着两个护卫抬住老大夫妇,咕咚咕咚给扔到了地外边。老大两口子被摔得老痛,醒来一看被扔在了地外边,吓得起身跑回家去。就这样一连三天天天如此,老大两口子情知不妙,也不敢说,单等老二看看再说。谁知老二两口子看了三天和老大一样,每到半夜也被扔出地外。

       轮到老三两口子了,他俩也和俩哥哥一样,去树下睡去,可是到了半夜天神来了一看,并没有把他俩扔出去,两个护卫说:“大王,有六甲在此。”大王仔细朝老三两口子看了一阵说;“好好好!就他,小王千岁化身有托。”说着往地上一跪对老三两口子说:“贵人在此,受小神一拜,小王千岁就拜托贵人善待,这块宝地从此就由贵人接管,我等去了。”说罢,天神呼的一声去了。老三两口子醒来一说,都做了同样一个梦,原来老三媳妇已身怀有孕,天神说的小王千岁就指的是他媳妇肚里的孩子。就这样他俩一连三天平安度过了。

       到了第十日,刘铁嘴把他哥儿仨叫来,一一问了他们看地盘的结果,大哥儿俩一说都是半夜被扔出来了,只有老三做了个好梦,没被扔出来。刘铁嘴听了心中有数,沉默半晌才对哥儿仨说:“这地方咱能占,日后那一天我要死了,一定要想法把我埋到那树下。不过埋罢人你哥儿仨赶紧变卖家产,各奔前程,迁往他乡,走得越远越好。尤其是老三,要往正东走,啥时看到牛上树、车上房,方可落脚住下。切记!切记!”

       哥儿仨听了连连点头称是,不过他们各自又思量:那地是刘财东家的,不是自家的,怎能说往那儿埋就能埋呢?再说老爹硬硬朗朗的离死还远着呢,还是到跟前再说吧。

 

       谁知,事过不久,突然有一天,刘铁嘴在刘财东家上吊死了。刘财东把刘铁嘴的仨儿子找来,沮丧着脸说:“我平时待先生不薄,也不知为啥事想不开,他这说去就去了……你哥儿仨要信得过我,先生的后事一切费用我全管。你们看行不行?”

       哥儿仨听了你看我我看你,半晌没说话。其实他哥儿仨心里明白,原来老爹是想法占那块儿地哩,可也不该为占茔地就去死呀?事已至此,哥儿仨也不好再说别的,只好叹口气说:“这都是命。不过家父在时光给别人看坟哩,自己连个穴地都没有,东家如能给片穴地,把家父下了葬,俺哥儿仨也就安心了。”

       刘财东一听连忙说:“行!行!就咱家的地你们随便挑。”

       就这样,刘财东觉得刘铁嘴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他家,心里有愧,厚葬了刘铁嘴不说,还让刘铁嘴占了歪脖子树那块茔地。刘家哥儿仨也遵照父嘱,埋葬了父亲,变卖了家产,哥儿仨一分,便各奔东西去了.

       这里单说老三两口子,遵照父嘱,一边乞讨一边向东走去,这日来到山东地界,媳妇身怀有孕,实在走不动了。老三说:“不行啊!爹说过看见牛上树、车上房,才能住脚哩。”媳妇说:“你看,那不是牛上到树上了吗?”原来这里刚下过雨,地上的蜗牛爬到了树上,媳妇不愿走了,便指给老三看。老三想想也是,那耕牛怎么能上到树上呢?蜗牛也是牛,就算应验了一条。便说:“那车上房呢?”正说间,前面来到一村,媳妇眼快,见有个女人在房顶上支纺花车纺花哩,又说:“那不是车上了房是啥?”老三一看笑了,纺花车也是车,就算都应验了,于是就打算在此扎足安家。

 

       老三两口子初到此地,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白日,老三想找个打工的地方养活媳妇,由于新来乍到也无人用,只好沿街乞讨,到夜晚两口子连个歇脚的地方也没有,找个破庙漏雨不能住人,一连数夜就在一家财主的门檐下度过。这日早起财主的管家出来发了话:“你俩讨饭的不能一直在此过夜,起早落晚来个客人看着多不雅观,再说让主子知道了也不允许啊。”正说着主子从内出来,听见门外嚷嚷就问:“啥事呀?”管家忙把老三两口子在此过夜之事说了一遍。这家财主还算善良,看了看老三两口子怪可怜的,媳妇又怀着孕,就问他俩今后有啥打算,当听说老三有心在此住下做工时,便说:“既然想在此住下,我有一处院落里面不太安静,你俩要是敢住,我就着人开门收拾收拾,你俩就暂住进去,日后有了地方再挪也行,男人也可以在我家找个事做做,如不愿意住就另想办法。你看着不着?”

      老三两口子一听,这不比啥好?有处安身就很不错了,出门在外的还怕什么鬼不成?忙向主人施礼道谢。当下主人就着管家带人去开门收拾,并将老三两口子领去。

       原来这是财主家的南院,自打老掌柜在世时就盖起来了,可就是闹鬼闹得不能住人,谁住进去半夜就被抬出扔到了院子,所以十多年了一直闲着无人敢住。这时管家带人进来帮着老三两口子把院中蒿草拔掉,各屋开窗透气,打扫一遍。这院里啥都齐全,卧室床塌,客厅书房,陪房杂屋,灶房厕所,样样都有。收拾妥当后,主人又着人送来两床铺盖,感动得老三两口子又是一番叩谢。

       到了晚上,众人都去了,老三两口子高兴得这屋看看那屋瞧瞧,夜已静了他俩还坐在月台上说这房子盖得如何的好,就在这时,忽的一声巨响,来了二位天神,一个身穿金甲,一个身穿银甲,一见老三两口子在院坐着,急忙上前跪地说:“原来主人驾到,有失远迎。这房子我等已看管多年,今日主人驾到,在这屋子的东北角存放着一缸金子,西北角存放着一缸银子,都是供主人享用的,从此一并交还主人接管,我等去了。”说罢再次拜谢而去。

       这里,老三两口子半晌才醒过神来,原来这都是神灵早有安排呀,这还说啥里,往后咱小心过日子就是。

       自此,老三两口子有了着落,老三也在财主家做起了事,媳妇也不用上街乞讨了。过了没多久老三就着人问财主那南院卖不卖,卖多少钱,他想买下。财主一听,!看来这讨饭的有些根底,有也不会有多大,那房子本值三百两银子,要他三十两恐怕他也买不起,反正那房子也不能住,就便宜些卖给他吧。于是就向问者回话说:“他要买,给三十两就卖。”老三得了信,当下就找中人写文书做保,去家里取了银子就买下了。

       老三有了房子,家里又有银子,没多久媳妇坐月子生了个儿子,那时光说过就过起来了,弄得满街里的住户都还眼谗哩。

       转眼间多年过去,刘老三的儿子也不小了,这儿子长得那儿也好,怪灵巧的,就是脊梁上多了个骨垛,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大,人们见了都叫他小罗锅。这时候刘老三也在财主家做了管家,财主家给儿子请了教书先生,没有伴读,刘老三就给伙摊学费,让儿子刘罗锅给财主的儿子伴读。刘罗锅特聪明,往往财主的儿子还没学会哩他就学会了。

 

      那年夏天,财主儿子和刘罗锅在一块儿做功课,财主儿子问刘罗锅:“你说:这世间啥个高?啥个低?啥个东?啥个西?”刘罗锅看着面前的菜园子随口说:“茄子高,黄瓜低,东瓜东,西瓜西。”财主儿子听了就记住了。谁料,不久京城开科,财主儿子和刘罗锅都去参加应试,到了考场发下来卷一看,考卷上就是问的啥高、啥低、啥东、啥西,原来财主家早就买通考官泄了题。财主儿子想也不想,就按刘罗锅给他说过的写丁上去,刘罗锅看了题却写道:君王高,大臣低;文官东,武官西。结果刘罗锅考上了,财主儿子落了榜。回家后财主儿子问刘罗锅为啥骗他。刘罗锅说:“我没骗你,你问时是在菜地边,所以就答菜地的事;考试是在京城,所以就答朝中的事。”财主儿子听了干着急没啥说。

       刘罗锅呢?自此做了京官,那官越做越大,到后就成了当朝一品大员,有名赫赫的宰相刘罗锅了。                  

 

       阳  辛 搜集整理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