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胜

丹心难写是精神

时间:2025-04-27 14:35:28  来源:  作者:孔宪振  浏览: 分享:


        梁献春的新作《圣井史考》即将付梓,嘱我作序,深感惶恐,辞而不允,遂为之记。
 

        我与献春是邯郸县风雷中学时的同学,他是我的老兄,交往甚密,情同手足,常在一起切磋文墨。献春性情温和,节俭勤励,为人厚道,不务名利,与世无争,修身克己,甘于寂寞,潜心学问。
 

        献春是一位乡村中学教师。2009年3月退休后,退而不休,继续发挥余热,孜孜不倦一直致力于当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教学,夯实了他的文字功底,为他研究乡土文化注入了内驱力,延展了文化的长度。家乡众多的名胜古迹,为他挖掘、研究地方文化提供了丰厚的沃土,拓展了研究视野的宽度。他的家乡邯郸市丛台区黄粱梦镇高北村,南连圣井岗,北邻古石龙、罗敷潭。这里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深邃厚重。尤其圣井岗是一处远近闻名的圣地,为邯郸古十景之一。献春土生土长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对当地的历史、风俗、神话、遗迹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查资料、阅县志、踏遗址、拓石碑、拜乡贤、访野老,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奋笔疾书,先后编著了章回体系列小说《罗敷女传奇》《古石龙传奇》等6部,120余万字。他还有多篇地方文化研究的论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献春对乡土历史文化的研究是那么的执着、那么的热衷,而研究成果又是那么的丰硕、那么的卓有成效。2015年圣井岗龙神庙创建700周年,他在田间劳作之余,用流畅的语言、娴熟的文笔编撰了《圣井岗史话》一书,展示了圣井岗龙神庙的前世今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免费供大家品读。
 

        献春尽管几经周折,费尽心血挖掘、整理、编撰了《圣井岗史话》,但由于岁月流逝,朝代更迭,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圣井岗龙神庙的一些史料不可避免地存在程度不同的遗失和讹误。加上他身居穷乡僻壤,与外界接触较少,手头掌握圣井岗史料有限。有些历史片段虽然写了,但不够完善、准确,甚至存有谬误。还有应该写进去的,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资料而未写进去,留下诸多遗憾。他深知还有大量宝贵的资料隐藏在历史深处,有待深度挖掘,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他的脑际,挥之不去,寝食难安。他开阔视野,广开言路,与专家、学者、文友开展学术交流、讨论,并拜请他们帮助寻取有关圣井岗资料。他想方设法、尽心竭力地搜寻。虽然很耗时间、很费精力,但他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9年,在北京的邯郸进士李景濂的曾孙、新华社原常驻联合国记者李健雄教授,得知梁献春正在搞圣井岗研究,怀着对故乡深厚感情,不辞辛苦,跑北京国家档案馆,到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处复制与圣井岗有关的珍贵历史资料,一次又一次地通过电子邮箱、手机微信等多种渠道将这些珍贵资料给献春发送过来。此后,邯郸的不少学者、文友也通过手机微信给献春发送了多则与圣井岗有关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些文字资料都承载了遥远而无法再现的信息,为他撰写《圣井史考》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撑,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他不负众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以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凭着一股“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执著精神,义无反顾地严谨考证,追根溯源,去伪存真,补充遗缺,纠正舛误,反复核对,整理组合,务求真谛,一丝不苟。献春这种脚踏实地、老老实实做学问,搏击史海拨云见日的精神,值得点赞。
 

        功夫不负有心人。献春经过多年的史海钩沉,探赜索隐,辛勤笔耕,终于完成了《圣井史考》书稿。揭开了历史的尘封,还原了历史的面目。这需要何等的坚强毅力啊!这毅力来源于他对故乡热土深深的爱,来源于他保护地方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正是这种爱和责任给了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力量。该书辨析之繁细,探究之精微,在历史上首次全面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有关圣井岗龙神庙的珍贵史料照片,以及献春对这些史料的研究成果。极具史料性、人文性、欣赏性的价值。这对人们透视历史、探古励今,推动历史不断进步提供了动力源。
 

        马克思曾说:“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永远存在。”数十年来,献春不畏严寒酷暑,不计名利得失,矢志不移,坚忍不拔,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劲头,“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心扑在圣井史考上。他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反复修撰,精益求精,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家庭经济异常拮据的情况下,他自费出书,无偿为人们提供文化美饴盛宴,其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可钦可敬、可风可范!
 

        献春在地方文化上有着更加绚丽斑斓的梦想,愿他的文史人生能够走的更远、更辉煌!
 

        拙文赘语,权且为序。
 

 

        作者:孔宪振,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邯郸文化》副主编、邯郸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河北省地方志专家库成员、原河北邯郸内燃机配件厂副厂长


2025年1月5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瓜翁说色:沉默、黑色无歌
瓜翁说色:沉默、黑色
瓜翁之悲:永远的舍离
瓜翁之悲:永远的舍离
瓜翁:在抽象中思想,在具象间生存
瓜翁:在抽象中思想,在
瓜翁说色:韩美林与小胡狸精灵
瓜翁说色:韩美林与小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