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赤岸欢腾时
本文作者张森林:电视剧《太行山上》执笔编剧 。
本文发于2020年8月14日河北新闻网
七十五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夜晚,难得安宁的八路军一二九师驻地涉县赤岸村,静谧得没有一点声响。突然,师部值班室的电话骤然响起,好似雷电划破了苍穹。值班人员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让李达参谋长接电话。”值班员放下电话,马上去向李达参谋长报告。几分钟后,李达来到值班室,接起电话直接说:“我是李达,请首长指示。”只听对方传来无比兴奋的声音:“日本投降了!”李达一时惊愕,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问:“什么?请您重复一遍。”对方的语气更加坚定:“日本鬼子投降了!”李达是身经百战的将军,虽然消息令人振奋,也要问个前因后果。当他得知消息确切无误时,一向稳重的他,急忙放下电话,跑到院子里大声喊道:“日本鬼子投降了!日本投降了!”接连的喊声,惊醒了熟睡的战士们,都迅速向着喊声的地方集结。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先是师部的干部战士,后来是村里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向这里涌来。战士们为了扩大宣传,成群结队跑在村子空旷地方,无比兴奋地大喊:“日本鬼子投降了!日本鬼子完蛋了!”
村里的老百姓拿来柴火、旧衣、破帽等可燃物,在村中央点起一堆大火,欢快的跳起秧歌舞庆祝。歌声喊声此起彼伏,赤岸村沸腾了!整个村的人们都集中在这里,参加伟大胜利的庆祝活动。
赤岸村这个地处太行山区的小村庄,受日本鬼子扫荡、清剿、烧杀抢掠无数次。1940年后,虽然有一二九师在此驻扎,但是,鬼子常常围剿、偷袭、奔袭,派遣特务进行暗杀活动,军队和人民处在高度警惕的水深火热之中,日日夜夜提心吊胆生活。当他们猛然听到日本鬼子放下屠刀投降的消息,怎能不发至内心的高兴,爆发出抑制已久的激动心情?他们成群结队举着火把,奔向上岗,登上房顶,欢呼雀跃,向着天空、大地呼喊,传递着伟大胜利的消息。赤岸村从来没有这样欢腾过,军民从来没有这样兴奋过。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无条件投降。在延安参加完整风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刘伯承、邓小平,得到消息,兴奋不已,通过曲折的过程,把消息传回太行,传到赤岸村。
八路军一二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主力师之一。1937年改编后奉命东渡黄河,挺进太行,抗击日寇。以太行山为依托,以涉县赤岸村为中心,创建了晋冀鲁豫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一二九师司令部、政治部、太行区党委等130多个机关单位相继进驻涉县、成立于涉县、长期驻扎于涉县。随之,涉县成为整个晋冀鲁豫边区的军事中心、政治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刘伯承、邓小平等师首长领导太行山军民,宣传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打退了日军无数次的清清剿与扫荡,指挥大小战役、战斗31000多次;收复县城198个;歼灭日伪军42万人;拥有了2400万人口,全国最大的解放区。刘邓大军在这里完成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就是在这小小的赤岸村,刘伯承师长推动了部队的正规化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指战员,并以其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超的指挥才能带出了一支战无不胜、功无不克的英雄之师,壮大了人民军队。邓小平政委谋划、颁布了一系列关于边区建设发展的大政方针,成立经济建设委员会,对敌占区实行贸易开放,用边区特产换回敌占区的煤油、布匹、咸盐等生活的必需品;注重科学发展,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整个晋冀鲁豫边区无论是在党、政、军方面的建设,还是文教、体育、卫生方面的发展均有了质的飞跃。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的建立,促进了一二九师部队的不断发展壮大,由进驻涉县时的9100人,发展为30万正规军,40万民兵预备役部队,形成了威震敌胆的刘邓大军。迟滞了日军南下,迅速占领全中国计划。成为日寇侵略者的心腹之患,被其称之为插在华北的“一颗毒刺”。
在这里,迎来了中华民族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这里,一二九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在这里,拉开了解放战争序幕,刘邓指挥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从这里出发,刘邓大军根据战略需要,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
追忆往昔,赤岸这个位于太行山脚下,清漳河畔美丽的小山村,有着的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沧桑,也有着民族解放历史的辉煌。在村中古朴宁静的小院里,白色的泥坯土墙,黑灰色的砖瓦和院中的丁香、紫荆树,都是这段辉煌历史的最好见证。
如今,赤岸村的人民群众,没有忘记那时庆祝抗战胜利的欢腾,尽心竭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发挥着教育后代,不忘历史的作用,唱着乡村振兴的赞歌,欢欣鼓舞走在奔向小康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上!
作者张森林,电视剧《太行山上》执笔编剧 ,在赤岸新长城上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