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的爱情,有千千万万种。
曾几何时觉得爱情最好的样子,就是即能像知己一样把酒言欢,又能像情人一样“陪你立黄昏,问你粥可温”。
总以为这样完美有情趣的爱情,终究是可遇而不可求。
今天呢,我为大家推荐沈复的《浮生六记》。
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原来这世上早已有人把俗世过成诗一般的日子,书中沈复和芸甜蜜时可不就是梦想中爱情的样子。
林语堂先生曾说:
芸是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子了,她并非最美丽,只觉得世上有这样的女人是一件可喜的事。
然而这样一个可爱有趣的女子,却有着让人泪目的悲惨结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讨好型的人格,让其丧失了攻击性,只能当一个受害者,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
故作谦卑和讨好的样子,是对自己的轻贱,让自己活得真实坦然,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作者沈复出生于士大夫的家庭,那一年是太平盛世,所以他才得以在苏州沧浪亭旁边饮酒作诗。
十三岁时,沈复随母亲回娘家时,被他舅舅家女儿芸清雅俊秀的诗作所吸引,从此心里想的都是她。
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她与母亲和弟弟相依为命,长大后又靠擅长的刺绣织染养家。她天生灵秀聪明,听了一遍《琵琶行》便能背诵,后来又学会写诗,曾写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这样的妙句。
沈复对母亲说:“如果要选择妻子,不是芸姐姐我宁可不娶。”
母亲也喜爱芸的柔和温顺,便把金戒指摘下来送给了芸,这样沈复和芸便有了婚约。
他们再次见面时是亲戚结婚,当时满屋子里的人都穿着鲜艳的衣服,只有芸一人穿得很素雅。
芸的身形秀美,眉弯目秀,虽然两齿微微露出,但美人在骨不在皮,沈复满眼都是她。
这天夜里,送亲返回时沈复腹中饥饿到处寻觅食物时,芸却悄悄牵起他的衣袖,原来她早在闺房中准备了热粥和小菜。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从那天起,他们便知道了彼此的心意。
没多久沈复和芸便成亲了,洞房花烛夜里,两人像好友重逢般相视而笑。
芸的手指柔细温润,沈复伸手探入她的心口,也是怦怦直跳,便俯身贴在她耳边问:“姐姐的心跳,怎么像捣米一般?”
芸回眸一笑百媚生,只觉得一缕情丝动人魂魄,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王小波曾经说过这样情话:
我是个俗气至顶的人,见山是山,见海是海,见花便是花,唯独见了你,海开始翻涌,江潮开始澎湃,我和天地万物便通通奔向你。
爱情开始的时候,总是美好的。
谁也未曾想过岁月流逝,竟蹉跎了这份感情。
欢乐时光总是过得很快,沈复和芸两人终日耳鬓厮磨,彼此之间的感情也加深了。
芸出嫁后虽不爱说话,但与人说话时总是微微笑着,她对长辈恭敬有礼,对晚辈也和睦温和,做事情也很有条理,所以很讨人喜欢。
虽然贪恋新婚燕尔的甜腻,但芸不想让婆婆觉得新娘子懒惰,每日阳光刚照窗前,芸便穿衣起床,沈复怎么拦都拦不住。
或许日后的隐患,从芸此时的谦卑中就已经体现。
太为别人着想,委屈的只有自己,有时候退了一步,可能就要后退一辈子。
沈复结婚后需要返回学馆继续学业,心中很惆怅,芸虽不舍却强颜欢笑劝解他。
那一日正是桃李争妍的春日,两人却神色恍惚如同冬日的冰爽,觉得天地的颜色都变暗淡了。
和爱人分离无疑时痛苦的,每当院中微风吹过竹林,月光照到窗外的芭蕉叶上,他们总能回忆起那些短暂的新婚时光。
相思太苦了,沈复心中记挂芸,无心求学,先生无奈,便允许他回家了。
那时是闷热的六月,沈复便带着芸在临水轩室消夏,屋檐前有一株老树,浓荫遮蔽了窗户,两人整日一起温课论诗、品月评茗,日子过得好不潇洒。
转眼间就七夕了,一轮明月挂在树梢,月光照耀在水波中心。
沈复提前镌刻了两方“愿生生世世为夫妻”的印章,芸在临水的窗边摆好了瓜果,他们并排坐着,仰面可见云朵飞过天际变幻万状。
芸不擅长饮酒,勉强着也不过能喝三杯,沈复便教她古人的行酒令助兴,两人饮酒作诗直到深夜才归去,想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此情此景吧。
生活的仪式感,从来都藏在生活的细节中。
那段时间,沈复和芸的日子,如同诗一般美好,各种细碎小事都能生出爱意。
沈复喜欢吃大蒜,芸就跟着勉强吃点,她喜欢吃的是腐乳和卤瓜,沈复却最厌恶这两种食物,芸用筷子夹了一块卤瓜强行塞进他嘴里,味道竟然清脆爽口。
芸说:“情之所钟,即使丑陋也不会嫌弃。”
世间情分莫过如此,爱她,便爱她的一切。
他们夫妇还曾去一个王府遗址消磨秋暑的时光,那里绿树成荫,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阵蝉鸣。
沈复和芸经常到柳荫深处垂钓度日,日落之时观看夕阳晚霞,之后便就着月光相对而饮,直到有了醉意才开始吃饭。
沈复素来好客,芸更是擅长厨艺,蔬果鱼虾一经芸烹调,便有不俗的味道,他们钱财不宽裕,芸便不动声色得拔钗沽酒,让他们畅谈一整天。
芸从未责怪过沈复清贫,凡事都为他着想,实在是风雅妙趣且不可多得的女子。
习惯为别人而活的人,可能最后会丢了自己。
太善良的人,往往最委屈。
这份世间难得的爱情,如果多了份主见,说不定会有个圆满的结局。
人生中的坎坷总是会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到来,而且往往是自己作孽所致。
沈复性格爽直不羁而且重情义,芸更是隐忍,对谁都是卑微忍让,这是导致他们日后悲剧的导火索。
那时沈复随父亲去海宁,芸在家代笔写信,而婆婆却怀疑芸在家信中叙述不妥当,便不再让她代笔。
公公以为芸懒惰,很是生气,沈复想为她辩解,芸却阻止:“宁愿被公公骂,千万不能让婆婆讨厌啊!”
没多久,又发生了一件事,公公常年客居异乡,想寻一家乡女子照顾起居,芸便暗地里请媒人物色,因为这件事情,芸连婆婆的喜爱也失去了。
后来芸又因为替小叔担保借债,反被小叔诬陷,公公大怒,让他们夫妇都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了。
芸总是害怕因为自己激化矛盾,所以处处后退忍让,然而她的妥协和讨好并没有让她当上一个好儿媳,反而把事情越办越糟。
为了讨好别人而做的所有努力,都会慢慢积累成拖住自己的罪。
芸多才也多思,后来又因为母亲病逝悲伤过度竟导致血疾,病情时好时坏。
即便身体状况不好,芸仍然没有忘记替别人考虑,她见别的男人炫耀美妾,就要为沈复物色美貌与韵味兼得的妾。
一次应朋友之邀芸结识了浙江妓女的女儿憨园,虽然还未满十六岁,却生得亭亭玉立,还颇通文墨,芸便设法帮沈复纳了这位美妾。
然而憨园这样的人,没有金屋是留不住的,况且沈复与芸伉俪情深,并无纳妾心思,芸根本不需要这样做。
美人到手,芸很开心,几乎没有一天不谈论憨园,她的血疾竟一年多没有复发。
沈复正庆幸芸得到了良药,却不曾想之后憨园竟对别人的千金聘礼动了心,嫁给了一个有财势的人。
芸觉被憨园愚弄后,血疾竟再次发作,药物也没有作用,身体也渐渐衰弱到几乎不能行走。
芸太苛责自己了,总是想做到最好,却从未考虑过自己。
评论家梁宏达说:这种让所有人满意,觉得自己做了好事的,其实是当了“坏好人”。
无边界的妥协,就是一种懦弱。
很多人总是努力让自己懂事,遇到不公平的待遇从不反抗,这只能让恶人得寸进尺。
那时的沈复和芸有一儿一女,女儿贤惠能干,儿子正跟随老师读书,生活本该和和美美,却因为没钱时常处于山穷水尽的窘境。
芸在赶制一件工价很可观的佛经刺绣导致病情又加重了,每天需要端水喂药,家里上下都有些厌弃她了。
碰巧这时,沈复有个朋友借钱要他做担保,他情意难却答应了,这朋友竟卷钱逃跑了,沈复和芸没有办法只能逃走躲债。
那天五更时分,他们热了粥,一家人坐在一起含着泪吃了。
分别之时,两个孩子都大哭起来,沈复和芸也早已肝肠寸断,却不敢大声啼哭怕惊扰到追债的人,一直走到很远才敢哭出声。
昔日因为一碗粥而一生相聚,如今却是一碗粥之后母子分离。
谁也没有想到,今日一别竟是永别!
芸的病情也一日比一日严重了,沈复想请医生诊治,芸却阻止了他:“我的病最初是因为悲伤太过所致,平时又太过多虑,总想努力做个好媳妇,却总不能如意,如今已病入膏肓,
人生百年,能得一知己如你,我这一生已经没有遗憾了。希望你在我走后一定要另娶一德才兼备的女子,让她来侍奉双亲,抚养我们的孩子,这样我死也瞑目了。”
芸极力想再说些什么,但也只是继续重复着“来世”二字,忽然气喘起来,她也不能说话了,只看见她眼角的泪水一直往下流,气息也渐渐微弱了,她至死都在为别人考虑。
一缕缥缈的魂魄,就这样长逝而去了,沈复与芸相爱二十三年,有过诗酒花茶的安逸,也有过贫困潦倒的凄楚,如今却只能形单影只。
命运并没有放过沈复,之后他父亲病逝了,儿子也夭折了,从此人世间熙熙攘攘,与他再也无关。
芸和沈复悲剧的一生,何尝不是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试图讨好别人。
一个人,永远无法活成所有人都喜欢的样子。
讨好别人本身就是一种卑微,只会消耗掉自己的人生。
你喜欢也好,你厌恶也罢,把自己的日子过好,比什么都重要。
青年作家蒋方舟在《奇葩说》中这样说:“真正欣赏你的人,是欣赏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故作讨喜和故作谦卑的样子。”
真正爱你的人,永远欣赏你自由独立的样子。
每一个生命都能更好地成为自己,人生最值得取悦的那个人,永远是你自己。
愿亲爱的你,心中有花,手中有剑,有柔软的内心,也有坚硬的盔甲。
愿往后余生,你就做你自己!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