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滏阳河

太行东麓话鼓山

时间:2023-05-10 14:46:07  来源:燕赵佳话  作者:杨宇峰  浏览: 分享:

 作者:杨宇峰

 

太行东麓话鼓山

鼓山是太行山东麓,相隔10余公里川地,又陡然崛起的一条支脉,呈南北走向。北部凸高,又渐低与武安市粟山相连;南部渐低,延至太行八陉之排四的滏口陉,其南端鏊子顶,与神麇山(也称元宝山)隔滏阳河相望;西侧为北端和村盆地和南端彭城盆地;东侧越过几许浅丘,便是广袤的冀南平原。整个山系长约21公里,宽约平均5公里,总面积约105平方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14*03'至18',北纬26*20'至34'。它宛如一条巨龙,雄卧峰峰矿区境内。

 

其山势陡峭,群峰迭嶂。主峰老石台,位于鼓山偏北部,因峰顶矗立一巨形长方石台故名,海拔891米。登临其巅,不仅有一览众山小之感,而且可极目尽舒旷远之怀。东望古城邯邯,西览巍峨太行,北瞻潺潺洺水,南眺滔滔漳河。其第二峰石圣台,位于集贤村东,海拔782米。金史载,泰和年间凤凰(其实是一种五色斑斓的大鸟)集于此,时人视为“石台呈圣”之兆,因此得名。主峰南侧偏西2公里处有一峰,因峰顶建有东西“天宫”,故名“天宫峰”。此峰陡壁与宫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越远越亮,百里之处皆能看到,人们称之为“佛光”。和村盆地近仰其峰,因此又称之为“佛照川”。

 

鼓山还另有其名。一曰景山,一曰滏山,一曰响堂山。

 

据《诗经.商颂.殷武》载,鼓山原名景山。读其中的“陟彼景山,松柏丸丸”诗句,可知商代鼓山一带的松树、柏树是很多的。山青树翠,鸟聚群栖,山上云岚蔚蔚,山下流水荡波,自然景色令人陶醉。取名“景山”也是景致使然。又据汉刘安《淮南子.地形训》载:“釜出景”,高绣注:“景山在邯郸西南,釜水所出,南泽入漳。”可知,一是滏水的“滏”字当时还未加“水”字傍。二是提及景山,可考鼓山在汉代仍称“景山”。三是当时滏水“南泽入漳”,是汇入漳河的,后经泛洪淤堵,才逐渐成了现在的流向。这对探究滏阳河的流径改道历史,提供了依据。

太行东麓话鼓山

而鼓山称“滏山”,则是因其近临滏水、滏口之故。《后汉书.郡国志》注引《水经》曰:“邺西北,滏水热,故名滏口”。唐.《元和郡县图志》载:“鼓山一名滏山,在县(滏阳县)西北四十五里,滏水出焉,泉源奋涌,若滏水出汤,故以滏口名之”。

 

又鼓山称作“响堂山”,则是东魏、北齐开始凿窟造佛,兴建响堂寺后,山以寺名,逐渐叫起来的。

 

至于鼓山其名,据宋代《永初古今山川记》载:“山上有二石,其形如鼓,南北相对”。俗语称“南鼓北鼓,相隔十五(里)”,山因此而得名。

 

此外,鼓山还有别称“神钲”。晋.左思在《三都赋.魏都赋》称鼓山“神征迢迢于高峦,灵响时惊于四表。”唐.李善注云:“传鼓山石鼓频岁常鸣,鸣则兵起。北齐末,石鼓鸣而齐亡。”《冀州图经》云:“邺城西有石鼓,鸣则兵起。高齐之末,此鼓常鸣,而齐遂灭。隋末,鼓又鸣,声闻数百里,而隋亡。”明嘉靖年间的《武安县志》载:“县南鼓山有二石,南北相当,叩之则有声,如钲然,故名神钲。”明.举人宋之韩所作《七律.甲申仲冬同邑侯王公登鼓山》有句“神钲纪异传由晋,避暑名宫创自齐。”明.举人李桂芳所作《七律.游鼓山》也有句“幸遇大平穷眺望,神钲寂寂自无声。”从以上有文有诗中提及的“石鼓鸣”“神钲”来看,联想到古代的军鼓也称钲,具有“神谕”功能的石鼓称作“神钲”,所言谕之神钲的石鼓响而起兵,其实本意旨在“止戈”。再往前追溯到战国时的苏秦、李牧被赵国封为“武安君”,皆有以武功平乱安邦,使此频年交兵之地长久安定之意。古人将鼓山亦称神钲,其意亦在此。

太行东麓话鼓山

鼓山以其雄伟挺拔的气势和“携川傍水一览平原”的钟灵佳境,历经沧桑天然雕饰和千百年来的人工装点,早已成为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交辉,于千姿百态中浑然谐趣,在共彰旖旎中各具一格。

 

数其自然景观,有北响堂通往天宫的必经之路,弯曲盘延,险壁陡峭,游人不得不匍匐攀援而上,被称为勇敢者之路的“通天险径”。有从天宫向北眺望,一峰高过一峰,连绵排列的“六连迭峰”。有位于天宫峰后山,一峰突耸,左看似棒槌,右看似鼓形,可与承德棒槌山相媲美的“小棒槌峰”。笔者游此,面对这一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鼓山奇观,顿生几多感叹,即兴赋拙作一吟:“看左如槌瞧右鼓,摩天一耸叹奇殊。古今击打多高手,不敢此峰称丈夫。”离此峰不远处,位于北响堂景区后山,一峰峦峭壁上偌大一个豁口,形成天然巨门,清凉山风徐徐吹过,游人至此,爽风入怀,沁骨袭魂,逸感如仙,这便是鼓山的奇特景观“风门”。此山故名风门寨。附近一山,倚群岭而面悬崖,孤峰冲天,犹如一塔拔地而起,则是人们赞叹不已的“石塔”。过风门向东,沿北侧悬崖峭壁逶蜿而行,那便是宛如空中走廊的“七道弯”。

 

在诸多的自然景观中,更有位于北响堂景区北侧,两面陡壁如削,高达数百米,幽邃曲折,横穿东西,灌木丛生,怪石林立,险而壮观的断层峡谷,人称阎王鼻子的“小鬼道”。有一段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其险其幽其奇,“小鬼道,过鼓山,曲折七十八个弯。宽处一丈多,窄处三尺三,抬头只见一线天。”紧挨小鬼道南侧是“大鬼道”,曲径攀援可通向西天宫。从天宫峰向北看,有分水岭、阴丝洞、老鹰嘴、三岔岩、狼窝沟、横岭的等险要之处。向南隔谷而望,可见一道数里长的斜坡山梁,阔可跑马,高可摩云的“漫天脑”景观。

 

鼓山的人文景观,择佳地而造景,凭匠意显奇观。有位于鼓山的北、南、东三处,草创于东魏,大建于北齐,续建于隋、唐、宋、元、明代的北响堂寺、南响堂寺、小响堂寺(又称水浴寺)。三组建筑群,寺顺山势而造,窟依山崖而凿,佛依壁石而雕,在洞内谈笑、拂袖均能发出铿锵回声,故名“响堂”。北响堂寺的大佛洞是其中最为宏大的石窟,中国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中写道:“该洞可以与龙门石窟的宾阳洞,巩县石窟第五窟,云岗石窟的各大窟相媲美。”而由北齐唐邕所刻的北响堂刻经洞中的刻经,则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刻经”。就整个石窟艺术来讲,正如北大考古系主任宿白先生所说:“中国石窟艺术的缩影就在响堂。”以上的赞誉和评价,实至名归,确乃响堂之荣,鼓山之荣,峰峰矿区石窟文化之荣。

太行东麓话鼓山

从北响堂攀援通天险径,至山上天宫的枢纽部位,横架一座石桥,凌空如虹,雨季桥下流水潺潺,四周云雾飘浮,游人至此,如入仙境,这便是响堂至天宫峰的必经之路“云海天桥”。在位于北响堂寺下山坡,有始建于北齐,规模宏大,布局巧妙,殿宇巍峨,被称作“河朔第一古刹的常乐寺”,尤其是曾经的大雄宝殿,巨梁架檩,(梁粗至上可对座4人打牌),檩上架椽,木结构奇巧复杂,人们称之为“乱梁殿”,在寺庙的建筑史上实为罕见。可惜早年被毁,现整个寺庙仅存遗迹。如能有朝一日得以重建恢复原貌,再现名刹辉煌,则是北响堂景区一大幸事。

 

在鼓山主峰的东侧,群山环抱下,有一处马蹄坳,位于其南边的南板山谷,建有一座著名的皇姑庵。据明朝曹全忠所撰《皇姑庵玄帝殿碑记》载,皇姑庵始建于大齐(北齐)武平三年(公元570年),初时,当地人称为玉皇庙,后传说隋末一皇姑,因厌倦宫廷生活,游巡到此,被这里的滴水洞和秀丽的景致所吸引,便居此为尼,扩修殿宇,兴盛一方香火,后由人们改称为皇姑庵。

 

鼓山的人文景观,大都有着值得一叙的传奇故事。北响堂和南响堂景区的宋代红白两塔,已成为鼓山南北显赫的标志性建筑。据传说,鼓山龙形龙脉,有王者之气,当时的朝廷有军师掐算,此地要有天子出现与之争夺江山,便在两处要穴之处,建塔以镇王气、断王脉,始有两塔落成。

 

从鼓山由北向南数,有盘龙山上始建于清咸丰3年至同治2年的广圣殿(又称奶奶庙),是方圆百里善男信女的求子之庙,被称作“小娲皇宫”。此庙与南北响堂各距15华里。俗语云:“南响堂,北响堂,盘龙山奶奶坐中央”。此庙中供奉的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传说是女娲抟土造人时,最先造出的三个女娃,以助苍生繁衍,故称送子奶奶。盘龙山后的大寨岭偏南部,有一山势险要而山顶坦阔的古山寨遗址,传说隋末的红缨大王,在此占山为王,后被程咬金平定。山上仍留有石碾槽和圆形旗杆坑,以及支撬危斜的许多擂石。当年的聚兵场景历历在目,给人以凭迹吊古之遐想。向南过好汉坡,海拔402米的苍嵬山,建有一座无梁阁式的石筑方形苍龙庙。据史考,隋末沧州刺史窦宗与窦建德交战,被困此山而逝。“磁人葬之,立庙以祀,诏封为鼓山之神”。后百姓求雨祭庙,便逐渐将窦宗庙改叫苍龙庙了。据史书记载,五代时期,周世宗柴荣于显德元年(公元954年)三月统军收山西河东,路过苍嵬山下被伏兵包围,山顶突现窦字旗,围兵惧退,柴荣“感灵神助”特上山祭庙,封窦宗为“护国昭侯”和“天下雨部之神”。山下的上拔剑(当时叫八涧)村,在开阔之地新建窦宗庙(此庙早已不存),柴王收河东往返两次驻扎在八涧村的老龙嘴一带,自感与八涧村有缘,在帐内拔剑起舞时,借拔剑与八涧的谐音,遂赐名八涧村为“拔剑村”,这便是此村更名的来历。

太行东麓话鼓山

在峰峰镇西佐西山苍龙山附近的分水岭东西两侧,有苍龙山石刻,分南区北区两处,相距1.5公里。北区有石窟一座,造像3尊。南区有无梁式建筑一间,佛龛5座。凿刻年代,南侧约在唐代,北侧约在宋代。到清代,北窟内又增添了大清道光十年的地震碑刻,详细记载了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二日的地震情景。1993年7月15日,苍龙山石刻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鼓山南端鏊子岭下的西纸坊村,在山泉上建一座晋祠,此祠是唐代仿山西大原晋祠而建,供奉的是周朝晋国君唐叔虞之母邑姜。当时,来彭城磁州窑买陶瓷的商人和在窑上作工的陶瓷工人,为祈求神灵庇佑平安和有一处聚会地点,与当地人协商合资建起这座晋词,作为敬神和会馆之用。随着时间推移,晋祠也有了另一种称谓,称金丝娘娘庙,民间传说是为一位贤惠媳妇金丝女所建。古时候,磁州知府为使当地的大米不进贡皇上,便在晋祠泉眼上供奉金丝娘娘,并编成顺口溜:“金丝娘娘不害羞,屁股底下水常流”。皇上派员巡察后,如实禀告,皇上因嫌“脏水”浇过的大米不洁,也就不在磁州一带的大米上打主意了。

 

鼓山人文景观的古建筑,因其别出心裁的构思,所以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其独特的风格,向人们展示了古人匠心独运的聪颖才智。除上述提到的外,位于滏口陉,始建于明隆庆、万历年间的玉皇阁,建在石拱券的平台上,券沿雕四龙二凤和花卉,阁内无一梁柱。阁顶支承在层层的砖制华拱之上,造成强烈的上升气势。许多古建筑专家认为,这一无梁阁的结构、造形及装饰别具特色,国内外独一无二,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此外,还有建在鼓山南端东侧的“竹林寺”,建在东纸坊村的“雍熙寺”,建在西佐的“峰峰庵”等古建筑,虽现已不存,但在历史上,也曾反映了鼓山人文景观的盛况。

太行东麓话鼓山

鼓山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山川幽静而不闭塞。滏口陉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走廊,而且是军事要道。战国时的秦、赵之战,三国时的曹、袁之逐,北魏高氏与尔朱氏之争,以及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均将滏口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北齐时,还是邺都与晋阳陪都往返的必经之路。宋时在此曾设立“昭关”,是杨六郎镇守三关之一。

 

鼓山属石灰岩层带,石灰岩储量大,石质优良,是烧石灰,造水泥的上好材料。我国重点大型建材企业之一的邯郸水泥厂(现为太行金隅集团),就位于鼓山南端西侧。此外,还曾有中小型水泥厂、石料石灰等企业数十家,现经环保整治,仅保留个别环保设施完备的石料企业。鼓山四周煤田丰富,曾有十多座较大的国有煤矿,专设峰峰矿务局,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为国家建设的能源供应做出过巨大贡献。

 

鼓山地下水源充沛,多泉喷涌,系奥灰裂隙岩溶泉水,水质清洌甘纯,且是滏阳河的发祥地。水润川田,惠及百姓。上世纪七十年代,沿山开凿的多处深井、斜井,浇灌数十万亩良田,多年来,引水上山,为荒山绿化,小流域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太行东麓话鼓山

鼓山岩石大部裸露,但山坡多有积土覆盖,草丛、灌木丛等耐旱植物,顽强生长,形成绿被。山体中下部,由先民营造的层层梯田,种植农作物和种类较多的杏、桃、梨、柿、软枣、苹果、山楂、花椒,核桃、石榴等干鲜果树,以及椿、桐、槐、榆、松、柏等木材、风景树种,特別是近年来,采取鱼鳞坑拱形护板固土,大几万亩容器育苗侧柏上山和药材种植,在山体绿化和经济创收上,有了一个突破性进展。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鼓山的开发利用,打造南北响堂景区,整修苍龙山隧道,开通穿越鼓山东西的“天路”,改造美化过山义峰公路磁州窑路段和山壁水泥雕塑,以及山区纵横旅游路等项巨大工程,与全方位的名胜古迹区,滏源风景区,响堂谷、药王谷、鑫伯特生态园等十万亩森林区,系列湿地公园区,凤凰山开发区,响堂水镇,古文化村落,全国文明村,城北新区等建设,古迹新苑,林翠鸟啭,相映相衬。使“鼓山携滏水,城乡通网路,人在画中游,园林如仙境”,以及彰显山水文化,石窟文化,磁州窑文化,红色文化等厚重历史文化和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峰峰矿区风景文化旅游胜地,变得更秀、更娇、更美了。一个熠熠生辉,生机盎然,前途无限的美丽峰峰,已成为冀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峰峰矿区的明天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