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建夏拆的漳河草桥
董云波
漳河草桥又名安磁驿路草桥,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安阳交界的漳河上,为季节性搭建的便桥,是清朝京师之南中路官马大道通往南方各省横渡漳河的要津。
《磁州志》载日:“昔古漳河,每入秋水落辄建草桥,以济往来。夏初洪水来临即撤”。由于漳河汛期“汹涌善决,河道常徙”,故夏秋置舟梁以“通济”,冬春建便桥以“利步”。清初每年九月,磁州、安阳、临漳、武安合建,夏初即撤,所用木料以备来年再用。后武安县因隔境搭桥不便,经禀准免办。
草桥初建武吉村,由于漳水流量大,水分为二,不便搭桥,后来移到讲武城对岸丰乐镇,名日丰乐镇草桥。其桥址并没有一定之处,有时在丰乐镇以上之赵村、武吉、漆园等处搭造,有时也在丰乐镇以下的西太平、三台等处搭造。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乡宦张晋拟议“丰乐镇河身阔三百余丈,搭桥费钱万计,请改渔洋口”。
由于渔洋口两岸皆属山根,无冲决之患,河身窄狭不过六七十丈,可省工料三分之二。所用费用除了使用往年的旧料外,不足者由几县分摊。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由于民心不一,不愿合力公办,磁州知州朱廷相以每岁分工搭建,恐劳逸不均,同安阳、临漳两县合商换次轮修,经上台批准,永远为例,遂定为磁、安、临三州县分年轮流搭造,附近村庄按户出钱出役。
公元1697年(清康熙三十六年)轮磁州搭桥,以往建桥胥吏(小官吏)里棍借机从中侵蚀,每次糜费千金,民怨沸腾。知州蒋擢亲自施法,节省大量木料和人力,车脚夫役,贪污舞弊的现象不再发生。自此以后,每当轮修,俱以此法行之,以减少修桥重费。
临漳知县曾多次奏请该桥与临漳无涉,但不得免,直到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临漳知县周秉彝,邑绅彭九龄上牒直隶督部、河南抚部两辕,历陈临漳民众受累苦状,禀请恩准免办,于是,以后该桥由磁州和安阳每年轮次搭建。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