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瓷枕里的历史往事······
瓷枕是磁州窑器物中
一个独立门类
造型多样,装饰技法繁多
表现题材广泛,涉猎内容丰富
最能代表磁州窑的艺术特色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
一件颇有故事的瓷枕
“僧稠释二虎”长方形枕
“僧稠释二虎”长方形枕
瓷枕长42.5厘米,宽18.5厘米,高15.4厘米。枕的前侧壁开光内绘墨竹纹;枕面有三道边框,为一幅长方形的画面。背景为一株苍劲的树干,远处有山石和杂草;近处有灌木丛和杂草。僧稠身披袈裳,用手掌和禅杖拦住两只搏斗的猛虎。这幅画面中的僧稠和老虎动感极强,僧稠身披袭装,右臂挟着禅杖,一只老虎张牙舞爪,另一只老虎已低头降伏。
现藏于磁州窑博物馆的这件“僧稠释二虎”人物枕——北齐高僧僧稠持杖分开两只斗虎的画面,惊魂动魄,生动传神,展现了高僧的功力,也体现出磁州窑高超的绘画水平。瓷枕中出现的人物——僧稠,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跟磁县有着很大渊源。
元代磁州窑白地黑花“僧稠释二虎”长方形枕,原磁县制锨厂出土
僧稠释二虎故事由来:
“僧稠·二虎”的传奇故事见于《高僧传·僧稠》,书载僧稠体魄健壮,精通武功,一天去往怀州王屋山修法途中,见两虎斗,咆哮声震动山岳。僧稠为了不使它们相互残杀,便用手中禅杖将它们分开,并驱赶它们各自散去。磁州窑工匠们将这个故事绘制在瓷枕上,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僧稠禅师的崇敬。
僧稠其人:
僧稠,俗姓孙,祖籍昌黎(今河北),后迁居钜鹿瘿陶(今河北宁晋)。北齐时期的一位高僧,他自幼攻读儒家经典,出家前已经是太学博士,声盖朝野。28岁时在钜鹿景明寺从僧实法师出家。东魏时转居河北常山、大冥山一代修禅弘法,威望日高,被推举为佛门领袖。北齐文宣帝高洋即位后,于天保二年(551年)召见僧稠赴邺都弘法,又下诏于邺城西南八十里的龙山南麓建造云门寺,请僧稠主持,并兼任北响堂石窟大寺主。
稠禅是少林寺建寺后有文献可考的最早武僧。他禅武双修,作为少林寺二祖和少林寺武祖,对开创少林寺僧人尚武之风作用重大。“禅武合一”的独特修行方式,对少林武术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磁县渊源:
2017年,磁县文物保护部门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北齐摩崖石刻。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北齐时期邺下高僧僧稠的遗迹,距今已有1460余年历史。
此处摩崖石刻位于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上,山势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进入。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刻有八个大字:“故齐稠禅大师隐迹”,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保存完好。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说稠禅大师在此修行。
“从摩崖石刻字看,为北齐时期高僧僧稠在此隐迹时所刻。”据《续高僧传》记载,邺西80里的龙山上建有云门寺,为北齐高僧僧稠弘传禅法之地。在磁县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北约2里的山上有一处寺庙遗址,残存有一些古碑刻、建筑石块等,当地人称为“稠禅寺”,至今还流传着关于高僧僧稠的传说。据文物专家推断,这个寺庙遗址有可能是云门寺所在地。
北齐高僧稠禅大师隐迹的发现为研究磁县佛教史、摩崖石刻文化和南北朝北齐时期历史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