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磁州窑

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

时间:2023-09-01 07:44:46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张子英  浏览: 分享:

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

 

张子英

 

磁县,古曰磁州。位于河北省南端,是古磁州窑烧造的源地。它以优美的造型、娴熟的绘画、特殊的装饰工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成为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它的烧造区域有三个:

 

一、磁县北朝贾璧青瓷窑烧造区

 

贾璧青瓷窑在磁县西部40公里的山峦中,那里有三个村庄,北边的叫北贾璧,中间的叫中贾璧,南边的叫南贾璧。贾璧青瓷窑就在北贾璧村南西山脚下的寺沟台地上。那里有高岭土,没有发现开采过的煤窑,在遗址中发现有灰层,没有炉渣的痕迹,所以烧造时多用柴作燃料。过去有人对这个青瓷窑进行过调查,确认为我国隋朝时青瓷窑。1975年8月磁县文化馆在城西南东槐树村发掘北齐武平七年(公元576年)左丞相文昭王墓一座,出土器物中有青瓷碗两件,从胎釉、器型特征来看,均与过去在贾璧村旧址调查中采集到的碗相似,也与冯先铭先生在贾璧村隋青瓷窑遗址采集到的碗相吻合,文昭王墓出土的青瓷碗胎质灰白厚重,直沿深腹,碗内心有三个支丁痕迹。实足外撇,口微内凹,通体青釉不及底,有流釉泪痕,高7.4—7.8厘米,与贾璧青瓷窑产品一样。由于这个墓有明确的纪年,因此可以确认磁县贾璧青瓷窑址在北齐武平七年以前就开始烧造青瓷了。所以称之为北朝贾璧青瓷窑。这与傅振伦先生在《中国伟大的发明——瓷器》一书中提到的看法一致。在贾璧青瓷窑东南2.5公里的青碗窑,和西南2.5公里的青碗河村,相传都是古代烧造青瓷发展成村的,故名为青碗窑和青碗河。这个区域烧造的时间不长,因而遗址面积不大,除贾璧青瓷窑遗址外,其余两处均发现早年的遗物。为何这里不能坚持长期烧造呢?其原因有:①这里山高石厚,开采煤炭困难,缺乏燃料。②水源不足,井深提水费力。③周围村庄不多,人口稀少,瓷器就地销售量不大。④四周环山,交通不便,烧造出来的产品运不出去。所以窑厂只好慢慢停业,另选厂地。这时磁州的行政区划尚未形成。故曰北朝贾璧青瓷窑。但这个区域已为今后磁州窑的陶瓷工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磁州窑观台烧造区

 

观台位于磁县城西南漳河之阴,距县城约35公里。如沿贾璧东侧的横断山脉往东南走15公里,过漳河便是观台。观台古为磁州重镇,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物资集散中心。那里有藏量丰富的高岭土,有烧不完的煤,紧靠漳河水源充足,航运方便,有熟练的烧造技术,发展陶瓷工业条件十分优越。从几次发掘中看,观台陶瓷烧造业到宋朝时已发展为兴盛时期,并与西边2.5公里的东艾口、漳河北岸的南莲花、荣花寨、冶子、申家庄等形成了陶瓷工业的烧造中心。观台窑遗址面积很大,从原观台村旧址往北到观台,往西到新修的漳河冶子大桥,方圆上百亩的面积,都是古代磁州观台窑的烧造场所。尤其是和尚堰西北到冶子大桥这一块,瓷片遍地,窑具筑成了一道道梯田,在这块遗址内,随意都可以拣到白釉刻花、划花以及黄釉、绿釉等瓷片。夏季,大雨或暴雨之后,干净漂亮的瓷片到处可见。1987年春天,北京大学宿白教授领队,在这里发掘探方12个,总面积480平方米,出土器物2000多件,瓷片数十万片,其中常见的有瓶、罐、碗、盘、碟、灯台、壶、象棋子、围棋子、儿童玩具、瓷枕、建筑构件等。还有过去从未发现过的伽棱频迦和三龙盘各一件。在第四台地上发现宋、金时代窑址6座,原貌基本完整。在探方的西北部发现元代石碾槽一个,直径8.75米,最大槽宽1.2米,碾槽全部用青石砌成,因为使用时间较长,碾槽磨得十分光滑。没有发现明代遗物。由此可见磁州观台窑烧造品种之多。范围之广,在陶瓷工业发展中做出了很大贡献。1988年观台二街村民在原观台旧址西边挖煤时,发现旧煤窑坑筒一个,里边有铁镐、木制锨、碗、罐等遗物9件,和正式发掘的宋代地层中出土的器物完全相同。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燃煤量逐步增加,促进了煤炭的开采。此外,对岸的冶子村也是当年烧造瓷器的主要场所。据明朝嘉靖《磁州志》记载:“冶子镇,在王城里,昔日陶冶、故名。今废。”这些窑厂地理条件优越,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技艺精湛,基础雄厚,为何后来会一落千丈,停止烧造呢?从历史上看,北宋末年朝政腐败,战争频繁,灾异四起,人民生活困难,陶瓷工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金元时期少数民族入侵中原,民族矛盾尖锐,遭受战乱之苦,陶瓷工业受到了冲击。但交通受阻还是直接原因。元朝末年,水旱频繁,漳河洪水暴涨,经常泛滥成灾,有时大旱不雨,河床干涸。总之没有一个成型固定的航道,商船无法通行,烧制生产的瓷器成年累月运不出去。资金不能周转,窑工无法生活,迫使窑厂停业,这种因素很大。据《元史》五行篇记载:从中统四年八月(公元1261年)到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磁州地区水旱灾害达16次之多。尤其是元朝末年,漳河水患严重。从至正元年到至正十七年就有四次大水,河渠暴涨,无法行船,这都直接影响到观台烧造区陶瓷工业的发展。1978年磁县文化馆在城东南开河村,发掘元代木船遗址一处,有沉船5只,船上有瓷器、尸骨等,根据考察,这5只船是往来漳河到此遇难的。是漳河水患造成的恶果。因上述原因,观台烧造中心,日渐走向了下滑的道路,窑厂倒闭,慢慢形成了一片废墟。

 

三、磁州窑彭城烧造区

 

彭城在磁县城西25公里,古为磁州管辖。1950年划归峰峰矿区。彭城也曰滏口、滏口径、滏源里,是河北通往山西的交通要道,也是太行山区土特产贸易的集散中心,地理位置险要,北魏时期有名的滏口之战就在这里。高岭土和煤藏量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彭城东边的临水村,早年就烧造青瓷,有遗址一处,观台烧造区停止烧造之后,磁州的陶瓷工业全部集中到这里。所以很快又形成了以彭城为中心的磁州窑烧造区。据明朝《磁州志》村镇篇记载:彭城镇,在滏源里,今为烧造之所。清朝《磁州志》卷五又日:“彭城厂,在滏源里,明制于此,设官窑四十余座,岁造磁坛,堆积官坛厂,舟运入京,纳入光录寺。”官坛厂在什么地方?磁州志明确指出在城南“石桥之东,紧靠滏阳河南岸,将彭城瓷货运往官坛厂之内。然后由滏阳河商船运往天津、北京等地。水路成了瓷器外运的主要渠道。后来为了缩短船行的路程,将城南的官坛厂迁往马头。这样车用瓷器的路程不增,而船行里数可以减少二、三十里。现在磁县的闸南村,原名叫琉璃码头,就是当年专门装运瓷器的地方。因这里距州署较远,瓷器不断遭到抢劫,后来又迁回磁州石桥之侧,这样移来迁去,最后又归故地。

 

因为磁州窑是民窑,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肆店庄农。在自由发展的基础上烧造技艺不断提高,尤其是磁州窑制作的龙凤坛、罐、瓶等,受到了皇家的喜爱。每年命磁州交送陶瓷贡品,开始较少,后来逐年累增。到明弘治十一年,磁州窑交贡品达11936个。由此可见磁州窑的产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皇家的传家宝。据明朝曹昭《格古要论》一书记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对磁州窑的产品作了很高的评价。由于磁州窑的器物,价廉物美,富有艺术魅力,销售量很大,全国各地都前来争相选购。所以明朝《五杂俎》一书中写道:“今俗将窑器称为磁器,盖因河南磁州窑产最多,故相沿成习,谓之磁器。”因为磁州窑名声大振,购瓷客商车水马龙,来往不断。后来彭城成了北方的瓷都。因为彭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益,资源丰富,有煤有土,技术娴熟,清朝年间虽有一时低落,但始终没有停止烧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怀下,陶瓷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烟囱林立,楼房拔地而起,工人成了窑厂的主人,在改革创新的方针指导下,工人们除了继承磁州窑的特点风格外,还创制了许多新产品,远销亚、美、欧、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中外客商和友好人士的好评,为古老的磁州窑做出了新贡献。

附: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图(原始资料图丢失,下面两张图来源于网络)

 

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

 

磁县古代陶瓷工业烧造的三个区域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今日我也上梁山
今日我也上梁山
直视人性:方力钧的艺术母题
直视人性:方力钧的艺术
刘淳:从庐山出发
刘淳:从庐山出发
“邯郸银行杯”成语雕塑设计作品有奖征集公告
“邯郸银行杯”成语雕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