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丛台之声

黄河故道今昔

时间:2021-06-26 15:44:41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文兆祯  浏览: 分享:

 

黄河故道今昔

文兆祯

据史籍记载:历史上黄河曾流经大名境两次。第一次在春秋战国时期“周定王五年(公元前六0二年)“河徙”黄河在宿胥口决口,流经滑县、濮阳、内黄、清丰、南乐、大名、馆陶至沧州入海。后至王莽始建国三年(公元一一年)“河决魏郡(濮阳境)泛清河以东数郡”(《汉书·王莽传》)。王莽以为河水东去,从此在元城县的祖坟,不再受黄河之害,故未予堵塞,以致“北渎遂空”。(北渎后称王莽河)此次黄河流经大名境六一三年。流经具体地址,据黄河志总编辑室在《河南武陟至河北馆陶黄河故道考查报告》(载《黄河史志资料》)中所载,早在春秋战国时,黄河下游堤防亦自成体系。经实地考查左堤从武陟至大名境二百七十余公里中,现存残堤六大段。第一段自武陟县西余原村起至新乡市东北秦堤村止。第二段自汲县西南大张庄起至浚县前咀头止。第三段在俊县境内。第四段在内黄境内。第五段自

魏县南辛庄起,经高堤、冯堤至吴村止。第六段起自魏县曹堤过大名城东向北经付桥、岳庄、万堤至黄金堤止。

右堤自原阳至冠县二百八十三里中,现存残堤有四大段。第一段自原阳磁固堤起至延津小王庄止。第二段自延津胙城起经滑县、浚县至濮阳火厢头止。第三段自濮阳入清丰、经南乐王崇町至大名县苑弯止。第四段自大名县南堤村起至冠县尹固村止。

这两道堤的间距:原阳10公里,延津16公里,滑县6.5公里,浚县8公里,濮阳23公里,南乐13公里,大名10公里。照此堤防布局,当时大名境内黄河河道在卫河以西,大名、万堤、黄金堤以东,与现在的引河相近。

黄河第二次流经大名境是在北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一0四八年)“六月河决商胡埽 , (濮阳东北)决口宽五百七十步”,河水北流,经南乐、大名、恩州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后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一一二八年)杜充决黄河由泗入淮。《续资治通鉴》载:“东京留守杜充,闻有金师,乃决黄河以阻敌”。从此黄河又改向东流,北流之局以告结束。这次黄河流经大名境八十年。此故道即现存的卫东黄河故道,由南乐县谷村进入大名三角店村、去北偏东至北沙窝村进入冠县境。大名境内黄河故道长27公里,流域面识103平方公里。

据《海河史简编》载:黄河第二次流经大名时,公元一O0年黄河在大名东南决口,流经堂邑、夏津,循着现在的马夹河到河北、山东交界处入海,称为东流。现存的老柴河、红雁江等均系当时的黄河泛跡。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几千年来这条闻名于世的大河,为祖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由于它沙多、善淤、善决、善徙,亦给其流域人民带来过沉痛的灾难。在第二次流经大名时期,自公元一O五一年至一一二一年的七十年间,黄河泛滥就达三十九次。使当时的军事重镇和后勤基地大名、内黄、卫州、澶州等地遭受水灾。“大名一带决口极为严重”。据《宋史·河渠志》记载。黄河在大名境决溢七次。如下表:

       

     

           

北宋嘉祐五年(1060

 

嘉祐七年(1062

 

 

熙宁四年(1071

 

熙宁五年(1072

 

熙宁七年(1074

 

 

元丰七年(1084

 

 

元丰八年(1085

 

 

 

大名第六埽

 

大名第五埽

 

 

北京(大名府)

 

北京    夏津

 

   

 

 

大名元城埽

 

 

   

行成东流、汇入马夹河。

 

七月辛卯北京第四、五、七埽决,漂溺馆陶、

永济、清河以北。

 

七月戊辰河决大名第五埽。

 

六月河溢大名。

 

判大名文彦博言,河溢坏民田多者六十村,户

万七千,少者九村,户至四千六百。

 

七月河溢元城埽,决横堤,破北京,帅臣王拱

辰言,河水暴至,数十万众号叫求救。

 

十月河决大名小漳口。河北诸郡皆水灾。

 

现存的卫东黄河故道,自南宋建炎二年大河南移至今已八百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这条古老的黄河故道,历经了沧桑之变。解放前黄河故道是一条沙荒地带,每年春天狂风揭地、怒沙滚滚,遮天蔽日。一场大风,起沙成洼、落沙成丘。一场微风过后亦到处呈现着“赤沙千层浪万径人踪灭”的塞外境况。农民种的小麦常是颗粒不收。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是:“正月麦苗青、二月麦苗黄,三月麦苗死,不误种高粱”。黄河故道的中心地势低洼,每年讯期百川汇集,坡水横流。民国二十六年(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大雨,洪水在小胡村西冲成长五华里,宽二华里七米多深的一个大水坑。从此积下一潭死水,达四十余年,被称为小胡水库,一直到一九一七六年方干涸。当地人们对它编造了好多迷信谣传。至今人们身临其境还望而生畏。故道下游留有,固城洼、翟町洼等洼地,春天飞沙弥漫,夏秋积水潦沙号称“不毛之地”。黄河故道由于农业萧条,人无积蓄、遇有灾荒,格外严重。如民国三十二年(公元一九四三年)大旱灾,黄河故道死人最惨,南李庄一个村就饿死一千多人。

建国后,党和政府领导广大人民,依靠集体力量,对黄河故道进行了总开发,“植树造林锁风口,平整土地搬沙丘,广开肥源改土壤,打井修渠夺丰收”,使黄河故道获得新生。一九五五年国家投资在黄河故道左侧兴建了“卫东林场”大量培育林苗,乔灌结合,栽植防风林和防风林带,共达四万七千余亩,据测定防风范围已达树高的三十五倍。大大改变了境内的小气候。中共十三中全会以后,土地林业实行联产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开荒植树的积极性,截止一九八六年,黄河故道种植果园林2万亩,种植用材林2.1万亩,种植速生丰产林8.1万亩、被省批准为“速生丰产林基地”!

一九六四年兴建了窑厂扬水站,开辟了窑厂灌区面积4.2万亩。自一九六四年起先后三次开挖和治理了老柴河、红雁江,张集渠、刘店渠和消灾渠,为排泄黄河故道沥水创造了条件。国家先后投放无偿款、贴息货款和周转金共达百余万元支持打井,截止目前黄河故道共有机井二千三百六十七眼。娘娘庙村开辟了果园滴灌,三角店村试行了大面积喷灌。农业实行条粮间作,条油间作,产量逐年提高。

黄河故道的沙荒地由原来15万亩,到一九八六年缩小到3.3万亩。县计划到一九九五年将全部沙荒地治理完。

参考资料:

         ①《黄河水利史述要》

    ②《河南黄河志》

    ③《海河史简编》

    ④《春满杏现》

    ⑤《林业局1987年总结》

    ⑥《大名县沙荒开发总体规划》

    ⑦《黄河史志资料》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方力钧:“失真”与“审真”
方力钧:“失真”与“审
伴唱演员也风流 天地戏场之十
伴唱演员也风流 天地
透彻人性 | 方力钧
透彻人性 | 方力钧
纸上和版画收藏增加、方力钧作品之近远、新绎双年展启幕、张培力在北京、弗里兹艺博会或易主、艺术界联合反对AI|晚安栗子
纸上和版画收藏增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