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风俗习惯
杨国祯
我国的回回民族形成以后,由于有和汉族女子婚配繁衍后代的历史,所以回汉有着姻亲关系,这就在风土人情上既保持了回回人的性格、风情和习惯上的特征,也能融洽地和汉族杂居在一起。回族还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其集中,有利于长期保持住民族特征,其分散的分布,使其在风俗习惯上也出现了某些变化和不同。
婚嫁
由于大名回族人长期和汉族人相处在一起,在办理婚事的形式上有些和汉族一样,但也有本族的特点和宗教仪式。在聘礼上,一般来说,男方要出一定数量的点心,其数量根据女方亲戚多少而定,一般都是一至二百多斤。其他衣物双方协定。男女双方定亲后要押“小帖”,即男方将“小帖”和少量点心(约点心数量的一半左右)送给女方。女方将点心送给亲朋以示订婚。订结婚日时叫“看好”,男方送给女方结婚日期和其余点心,女方将点心送给亲朋,以邀其按期参加婚礼。亲朋也回礼,给以资助。
结婚前,新娘要开脸沐浴(按宗教沐浴规定)①,新郎要修面沐浴(按宗教沐浴规定),此举表示已经成年,要婚配了。
结婚前一天,要磕“丈母头”。就是在这天傍晚前,由夹毡人领着新郎等去亲戚朋友家行“作揖”礼。前面小孩打着红灯,高声喊“磕丈母头”,后面会有一群孩子尾随助威。
结婚时,从前是坐轿或骑马。娶回新娘后,新郎一下轿便先进入洞房,躲在门后,此谓新娘不能入空洞房。新娘下轿脚不能着地,用小轿子抬到洞房门口,毡倒毡入洞房,面朝里坐在炕上。新娘进洞房后,新郎便出来。举行宗教仪式时请阿訇写“伊扎布”,其意思是:婚姻由真主而定,凭双方父母“口唤”,凭夫妇情愿。继之,夫妇交换信物,称为行“卡宾礼”,并要核定媒人,媒人数额妇女需四人,男子需二人。由媒人宣布二人婚配合法。最后阿訇征求女方意见,女方念“达旦”,意思是我愿终身陪伴于你。此时阿訇要撒枣或栗子。男方念“改比列图”,意思是我呈领你的愿望。此时阿訇也撒枣或栗子。仪式完毕后,要见“大小”,让新娘认识一下婆家亲戚。凡是拿过拜礼钱的亲戚都见面,由婆家人做介绍,介绍一人,新娘就拜一次。还有娘家近亲送饭,一般送馒头三十个,按习惯一家饭就要摆一桌席,每桌席男方都有陪客。
当天晚上,新郎要向新娘交“金钱”。宿房时,要“偷媳妇”。天黑以后,主事人将洞房内的人都喊出来,新娘藏在门后椅子上,然后新郎进入洞房,偷偷地将钱交给新娘,此为“交金钱”。这时窗外一些人等着要点心,新郎即去窗口给人们递点心。窗纸早在新娘进门时就打破了。宿房前女方娘家人将新娘领回娘家,名为“偷媳妇”,也叫“偷三”,第二天送回。现在回族人结婚仍有“偷媳妇”之举。
第二天女方娘家人请女婿,新女婿到丈人家后也要“见大小”,行作揖礼。
结婚当天算三天。六天时,新娘回娘家不住。九天时住娘家四天,叫“走九天”。双九时住八天,为“住双九”。还有“住对月”的。
生育
夫妇生了孩子,要向娘家和近亲送红鸡蛋“报喜”。生女孩送四个,生男孩送五个以示区别。东西营镇报喜,一下给娘家送四十或五十个鸡蛋,由娘家人代送亲戚。
生孩子三天内要请阿訇起“回回名”,就是让阿訇起个经名写在红纸上,将纸贴到头上。也可让阿訇到家吹个“帮凯”。②
三天时,兴办“三天”。娘家亲戚,多是姨和姑家以及朋友、近邻等都要送贺礼。娘家要送挂面五至十斤,红糖二至六斤,花布、小衣服等。如是男孩还要送去用竹棍红纸糊成的弓箭,挂到门上。其他亲戚一般送挂面、红糖、布料等。这几天亲朋都要坐席庆贺。
旧社会有的家庭盼望生男孩,有撞姓和认干娘的习惯。生男孩后,其奶奶赶忙出去遇人便叫人家起名,遇物即以物起名,如傻子、粪堆、槐树等皆是撞名而得。认干娘时,干娘要穿漏档裤,以示生过孩子的意思。
丧葬
回族讲究土葬、速葬。速葬即早亡午葬,晚亡次晨葬,最多不超过三天。一般来说,死了父、母健在的年青人,要当天埋葬。如是老人,“满意胎”(尸体)不能超过三天,就需埋葬。葬前由长辈带死者儿侄定埋坟地址,挖坟坑。坟坑种类,一是“偏呐”挖时先挖“子坑”,长七尺、宽四尺、南北向,按男左女右在子坑旁掏成长六尺、宽二尺、高二尺的长洞,埋时,内插“四围”③放入尸体时,用幔帐罩住,表示不可露天。放入尸体后,掀开死者脸,面西以归主。封住洞口,填平子坑,堆成方形坟头,坟头上留“升”底形土块,下埋几人,留几个土块。另一种是“窜呐”,即在“子坑”北方向前挖长六尺、宽二尺、高三尺的洞,其他和“偏呐”同。均不需木料。如用木料者,一种叫“棚板”做成长三尺,厚二寸左右的木板块,以盖住“子坑”为准,板下做一框架,埋时先插上“四围”,放入尸体、掀开脸后盖棚板,再盖上苇席即可封坟。另一种叫“榻棚”,即是在棚板下的四面都用木板围住,埋葬时同上。
埋葬仪式。人死以后,请回民师傅宰牲,叫“倒头羊”。穷家可宰鸡。尸体用布盖住,放在正屋当中,用吊帐挡住。由近亲妇女在屋内守灵,男子在屋外守灵。有吊孝者,守灵人陪哭。对吊孝人要下跪致谢。殡葬前,先有宗教人士将尸体放在水板上“净身”穿布,男人穿三件:大单子、小单子和内衣,女人除上三件外还有腰裙和盖头。此外男女都要戴上“都阿帽”④。事后,尸体放在小托上,用经匣⑤盖住,由阿訇站“展那在”⑧传经。仪式完毕抬出经匣(内有尸体)放在架子上,出殡。埋后,七天内每天黎明和晚上,妇女在屋里哭一场,名为“叫天堂门”。每天晚上男人去坟上看坟。
祭典,称“做事”。为纪念亡人,在死后七日、四十日、百日、周年、三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都要“做事”纪念。这天请阿訇开经宰羊。一般请四至六位阿訇念经,即念“三十本大经”。子孙后代跪听。念完,后代随叫阿訇去坟地走坟,妇女在早晨、走坟后、晚上都要哭一场以示哀念。做事时,做油香送亲友邻舍。对近亲还要加送肉菜和馒头。亲属给“做事”人家送白面、香油、鸡等物品给予资助。
服饰
回族人由于长期和汉族人杂居相处,其服装、穿着大体一样。只是常到清真寺做礼拜的乡老和宗教人士有戴礼拜帽的习惯。男的戴黑或白帽,妇女扎手帕和包头。一般说来,在节日时都要穿上整洁衣服,戴上礼拜帽,去清真寺进行沐浴、做礼拜、听阿訇讲经。
节日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其节日、纪念日有登霄夜、拜拉特夜、入斋、盖德尔夜、开斋节、古尔帮节、阿舒拉日和圣纪,一般只过开斋节、古尔帮节和圣纪。
开斋节。伊斯兰教教历九月是斋戒月份,俗称斋月。按大名说,斋月里宗教人士和在清真寺做礼拜的乡老及安度晚年虔诚的回族老人有“把斋”的习惯。即是从入斋这天开始,白天不吃饭不喝水,只在晚上(约下午八点多钟)寺里发出信号以后,才能吃喝,直到开斋节这天为止。因回族教历比公历每年少十天或十一天,又不置闰月,所以开斋节日的出现,按公历说,一年提前十或十一天。在入斋以后的盖德尔夜(俗称夜头)要坐夜。这天夜里不休息。做礼拜时,二十拜后再礼一百拜,整夜做功课。这天傍晚,各回民户都要将门敞开,挂起亮灯。屋内打扫干净,点上“安息香”,当门椅子不准坐,意思是这夜天仙下界,各家祖辈的“颅核”(灵魂)回家团聚。
开斋节这天,在五更时候有“忙吃一物”的行动,意思是将要开斋了,可以停止夜里吃饭了,要抓住最后的刹那间“忙吃一物”。此时回民群众都往寺里送小菜角,一个枣的枣糕等小点心食品、让礼拜的人们紧吃一场,结束“把斋”。
当天太阳两杆高的时候,开始礼拜至中午前结束。礼拜下殿以后要拜节。回民各家各户的晚辈都去给长辈拜节祝贺。寺里海里凡给阿訇拜节。如过春节拜年一样。
古尔帮节。一般在开斋节后七十天举行。是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教历十二月十日,宰羊宰牛庆贺。称宰牲节或献牲节。其源出于一个故事,说是先知易卜拉欣老年无儿,求安拉得子,取名伊斯马仪,其子聪明喜人。但在一天夜里易卜拉欣梦见安拉命他宰子献祭,易卜拉欣唯命是从,天明后将要动手宰子时,天上掉下一黑头白羊,代子受宰。伊斯兰教以过此节表示对安拉要无条件地顺从。
圣纪是回民为纪念穆圣诞生和逝世之日(教历三月十二日)做的圣会。在清真寺请阿訇打糁(当地读音为sa、麦仁肉卤)宰牛羊,阿訇诵完经后,就喝糁。这时宗教人士、乡老等所有回民都去寺里喝糁过圣纪,也可打糁回家喝。实是回民的一次大聚餐。
饮食
在饮食方面回民吃食禾类米面以及付食品等都没什么禁忌,只是肉类忌食自死动物(鱼虾除外)和一切动物的血液,忌食猪、狗、驴、骡、马及凶猛野兽之肉。只能食用牛、羊、家禽和反刍动物。但必须经有拜功的人屠宰放血后方能食用,忌食的原因出于宗教。《古兰经》“黄牛篇”(伯格赖)有“他只禁戒你们吃自死物、血液、猪肉以诵非安拉之名而宰的动物”。对于饮食容器,据艾布·赛俄勒卜传述:“我对穆圣说,我们同有经之人搭邻而居。他们的锅煮过猪肉,他们的茶壶盛过酒,我们能借用吗?穆圣说,最好用别的容器,不得已非用不可时,可用水洗之,一水为净。”以上均是圣谕禁令,不便作什么解释。
回族饮食、小吃有以下几种:
油香:回族“做事”时都做油香。分白面油香和黄油香、糖油香。做法热水烫白面,和好面后拍成半斤重的园饼,放入油中炸熟即成,白面皮内包入黄米面拍饼炸熟即为黄油香,白面皮包入糖,拍小饼炸熟,即成糖油香。
肉米饭:即炝锅米饭。先将肉丁葱花等用热油炒一下,然后放入水和米,熬成米饭即可。
面叶:将面片切成菱形块状即为面叶,白水煮熟后,放入香油、醋,其味香酸可口。
豆豉(当地读音为qi ):将面片切成一平方厘来的小块,白水中放入吉豆,煮一会再放入小面片,熟后即可。夏天食用,清凉爽口,解毒。
糁:回民的早点汤饭。以油浓为佳。将熬稠的“麦仁”,浇上肉卤,泡入馒头或火烧。吃时浓香,肉味极佳。每年三月开卖,盛夏停。
饸饹:用荞麦面压出的园面条。用压面床子直接压入锅内。随吃随压,熟后浇上肉卤。
切糕:南关的张家,制做双层切糕。十厘米厚,黄米面夹枣,成大饼慢火烤,皮焦不糊,吃起来甜脆。
麻花:白面加糖,和面,搓成细条外粘芝麻,拧成“8”字形,套几层,油炸即成。焦脆芝麻香。
糖焦叶:白面加糖和面,切成长条片,卷成几圈呈园形,油炸即成。吃起来酥脆、甜。
习惯语言
“的”念de不念“dé”如鸡蛋卤的面条的、大嫂的等。
称“姐夫”为哥。
称“姨夫”为叔或大爷。(比自己父亲大者为大爷)
称“姑父”为叔或大爷。(比自己父亲大者为大爷)
说“宰”不说杀。如宰牛、宰羊。
买肉说“称肉”,不说割肉。
买肉不论多少,不准说买一扇肉。
“老两”(外吗子)意为汉化。
尔林:学问、知识。多指宗教人士的学问知识大小。
默太:即脏的意思。如说这人多默太。
疏迷:即不幸的意思。如说这人多疏迷。
注:
①沐浴——即淋浴。分大小净。浴时有规定顺序.
②邦凯——呼喊人们礼拜。吹个“邦凯”是赞主的恩典,踢命孩子健康成长的意思。
③四围——即埋葬的尸休周围及上面的围布。上写“清真言”或“做证言”。
④都阿帽——埋葬的尸体戴的白布帽。
⑤经匣——出殡时,盛尸体的木质匣。
⑥展那在——译为灵床。即在灵床前举行仪式。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ongtaizs/2021-07-18/4533.html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