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丛台之声

《跃峰渠志》成书前后

时间:2021-11-15 14:26:25  来源: 清漳两岸  作者:温江水  浏览: 分享:

 温江水、《跃峰渠志》、邯郸人民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

我把《跃峰渠志》的“概述”和“后记”写完后,也算松了一口气。随即,进入联系出版社、选书号、谈价格的环节。经甄别,与中华书局商定并谈好价格后,就把稿子传了过去。之后的日子里,我像投出去的稿子,等待采用通知一样,在等待着、期盼着。没成想,半月没过,中华书局给我寄来一封信,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此稿质量低劣,本不应成书,建议重新修改后再定。”

 

我一看,头就大了,怎么会是这么一个结果呢?

 

《跃峰渠志》是从一九八四年开始,根据上级专门会议和文件要求,责成专人,组织专班,开始着手编纂的。持续写了十五年,前后更换了四拨,包括两个退休返聘的,直接参与者共有十人之多。再加上名义的、挂号的编纂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主编、副主编、采编、审稿、特聘审稿,以及制图、摄影快有四十人了。如此庞大的班子,也不知道他们听了中华书局给的这个结果后是怎么想的。不过,我压根就没有往外扩散和透漏,只在小范围开了个吹风会,至于编辑及那么多人是怎么写的、是怎么想的,还不好追究和推卸,都感觉有一种危机感和愧疚感,还不能给领导汇报,也无法给职工交代,只得“内紧外松”,往下的事情只有事必躬亲了。

 

修志编书,不同于其它文件和文章,它是一个单位或地方史,须要全面系统记述本单位建设、发展、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深化改革、科技进步、转型升级、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与现实的资料性文献。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组织记忆,更是为事业发展树碑立传的。虽然志书只是述而不作,引而不论,不应有任何主观色彩,但必须用词准确,文约事丰,修辞恰当,文风朴实,通俗流畅,经受历史检验,值得见证和考证,永久记载和保存。并以准确、朴实、简洁、流畅的文风,平铺直叙,一脉相承,起到资治、教化、存史、交流的作用。一句话,志书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有鉴于此,修志是一件十分专业、十分投入、十分枯燥的工作,也是一件慢工做细活,出工不出效的事情,一不留神还会有水平很一般、出力不讨好之嫌。尤其是历任领导或名人的手记、诗文、日记、信函、回忆录、调查记录等,虽然有很高的史料和利用价值,但是在采用时,还要考虑其顾他性和排他性,稍不加注意,就会弄出许多不痛快。

 

所以说,编写人员从能力水平和思想认识等方面来讲,如果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急功近利,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不是干不了,就是不想干,好多人不愿意去干这个“幕后英雄”、有名无实的苦差事。包括那些沾上点“文气儿”的人,大都愿意弄些应景式的、易抛头露面的、还能显摆的、立竿见影的、拍马溜须的、仓仓促促的“短平快”、小小不焉“豆腐块儿”。写这些东西,还能在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影、电台上有声,弄好了还能挣个三块五块、十块二十的“稿费”。一旦被领导发现和看中了,暂时不把你提拔,也会当“笔杆子”,拉到身边当“秘书”,抑或作为“储备人才”,提拔也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

 

在单位,无论让谁来编纂志书,都是“赶着鸭子上架”。除非退休返聘的、闲着无事的、没事找事的、花钱外请的、自由职业的、上门找活的、自我奉献的、树碑立传的。这些人不为沽名钓誉,不怕隐姓埋名,在成堆的文件中查资料,在结对的人群中找当事人,追着线索寻找脉络。整夜“爬格子”不甘寂寞,成天“文抄公”不嫌枯燥,根据由头追思觅远,刨根问底,为了求实不怕山高路远,为了求真一竿子插到底。从手头占有的材料中梳理框架结构,按志书编纂的一般格式主题先行。下限好说以搁笔为止,上限追溯很不好弄清,时间时段可以凭记忆粗线条,事情原委却不能添油加醋想当然。领导一句话能推倒重来,一个片段得下苦功保持完整,所有情节不能虚构,每个细节不能失真,展开想象不能主观臆断,保持真相不能妄加评论。刷子再好不能龙飞凤舞,笔杆子再强不能画蛇添足,征求意见得虚心领会,提出意见得耐心接受。展开讨论企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开会研究当求观点明确,事实充分。写稿最希望高人指点,初稿还需要画龙点睛,完稿难免被指手画脚,审稿就怕维持原貌不负责任,责编不可能另起炉灶,成书最怕说三道四。尤其是,事前不说,事后乱说,一笔不慎,遗恨终身,如此等等。所以说,干修志的活儿,也真的就是“苦行僧”。

 

包括我在内,从始至终也没有直接去写,只是前期的拟定篇目大纲,理顺脉络背景,构思章节排序。还有述、记、志、传、图、表、录、序、凡例、索引,以及在时间断限内在世或去世,并对本单位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人物生平事迹,单位大事、要事、特事等方面共同列出了对象,提出了要求,经上级部门和专家审核批准,交由几个专门人员着手编纂。因为这项工作始终挂靠在办公室,我这个办公室主任对上汇报,对下要求,也只是打打官腔和侧边球,确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这方面来。而对于领导来讲,大都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想起来过问一下,时间久了就不再记挂。所以修志工作时急时缓,时松时紧,拖得时间比较长。既然送审稿出了问题,我肯定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埋怨下属,只得从头到尾一字一句的去斟酌了。我那个时候还没配电脑,只得让王晓强打一份清样出来,放到我的桌面上,提到了议事日程,沉下心来,硬着头皮,挤出时间,修改增删,统筹合成。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怪不得人家提出意见来……

 

好在,不用把关定调,不用推倒重来,只作调整、加工、通调、梳理、润色,从章节、段落、字句、词语,把原稿改得密密麻麻。因为行政事务繁杂,手头工作较多,很难静下心来,只能加班加点,星期天都搭上了。我改一章让王晓强打一章,有时一张纸要改动好几次,还得加页粘贴,就这样直直侍弄了一个多月。随后又把修改稿传给中华书局,终于二审通过。在郑州印刷的时候,我和刘增秀、王晓强、盖永强等人还在语法规范、逻辑严密、图文排版、平面设计、封面装帧、前言后记等清样上审了又审,改了又改。尤其是扉页和包封的装帧画面,是从好几百张图片中挑选出来的,有几张大图感觉挺好,仔细端详仍有瑕疵,还得经平面设计进行修色。在这里必须声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志书不是改出来的,如果没有前期编辑们的搜集、整理、鉴别,以及有错必纠,有漏即补,有疑则考,甚至查阅了大量的文山会海,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汗水,后期在改稿上再下功夫,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跃峰渠是邯郸人民调动千方百计,理顺千丝万缕,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建成的“人造天河”。《跃峰渠志》是一部反映邯郸人民不断兴利除害,改造和顺应自然,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的艰苦创业史。其功德是砚墨太行山,饱蘸漳河水,滔滔不绝,流畅奔放的。尤其是,跃峰渠建成通水四十多年来,供给农业用水,保障“三农”稳定,促进乡村振兴,补充工业用水,带动经济发展,调度生态补水,保证永续利用,开发梯级优势,发展水电事业。对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所发挥出的作用和贡献,是彪炳日月,名垂青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在《跃峰渠志》编修过程中,由于灌区工程决策运作快、建设速度快、工程见效快,尤其是邯郸工农业生产求水心切,兵贵神速,决战决胜。再加上建设时段还处于“文革”年代,本不完整的资料又部分散失,给编纂带来诸多困难。好在,曾叱咤风云、统帅“三军”的一些老领导尚健在,通过现身说法、构思框架、把关定调、精心斧正。编写人员变一人忆为众人议,变“一家言”为“大家谈”,变坐下来写为走出去问。先后踏访了三县一市一区原民兵团有关人员,遍查了各县市区档案馆,经一批目击者萍踪追记,并对图片音响进一步鉴别确认,终使《跃峰渠志》顺利完成。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资料不甚齐全,编写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再所难免,有待后人续写辉煌。

 

那天,一个文友找到我说,看哪个地方或单位需要写志书的,给推荐一下,当然他是要有报酬的,想以此来补贴一下工资不足,这我可以理解。但是,无论是说谁志书写得多么好,水平多么高,就不好妄加评论了。至少为了挣钱去写志书,时间短了你写不成,时间长了还有人不干,把经济色彩掺和到志书之中,其质量肯定好不到哪去,更有那“没有会写的,却有会看的”。

 

那年,我的一个文友被一个企业聘去写志书,都快六年了,还没有定稿,估计“迟饭是好饭,不是饺子就是面”。预祝他早日成稿付梓……

温江水、《跃峰渠志》、邯郸人民

温江水,涉县温和村人氏,中国水利作家协会会员。为文多年五花八门,曾有拙作千篇一律,秉承赓续七骈八股,更多的是三长两短,愿良师益友九九归一。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ongtaizs/2021-11-15/5385.html

温江水、《跃峰渠志》、邯郸人民

温江水、《跃峰渠志》、邯郸人民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温江水、《跃峰渠志》、邯郸人民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