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丛台之声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时间:2022-03-23 14:22:19  来源:浦江客的博客  作者:浦江客  浏览: 分享: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家熟知的“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或“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天居家健康检测”规定,均是以“7天”为计算基点的。然而,大家或许不知道,这个“七日节律”,竟是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的张仲景在所著汉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提出的。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说过这样一句话:“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而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通俗地讲,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注:“太阳病”,即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外感病症”即中医内科范畴的感冒、外感发热、湿阻、痢疾、疟疾等病症。)

一千八百年前,东汉的张仲景从医学角度提出的“七日节律”,不得不说是一项杰出的成就。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他青年时曾经被郡县举作孝廉,相传还做过湖南长沙太守。他自幼喜爱医学,并拜过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最后选择医学为终身职业,并终究达到有成。张仲景生活的时代,正是东汉王朝最腐朽最黑暗的时期。社会动荡和战乱频仍,同时瘟疫严重流行,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张仲景曾回忆自己家族遭遇的惨剧,他的家族本来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从建安初年以来,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而死亡,其中死于伤寒者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痛下决心,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他在《伤寒论•自叙》中讲了自己的从医过程:“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辩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他的医学巨著《伤寒论》,专一地论述包括急性传染病在内的外感热病,并根据不同的症候给以不同的处方。书中还载有辨证论治的八种法则,构成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一整套理论基础。

张仲景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观察和验证,在临床上总结了许多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时间规律。《伤寒论》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除了以日为单位的时间词外,还有许多计时的词语出现。如年、四时、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周时、醉时、日哺、日哺所、夜半、昼日、日暮、暮夜、午后等等,记述是相当的丰富。尽管时间医学这个名词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才发展起来,但是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就已经体现出时间医学的思想。

由此,张仲景在《伤寒论》里总结了神秘的“七日节律”,这是对自然界观察和总结的成果。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中月球对地球的运动变化时,发现了月相中朔、上弦、望、下弦四个运动节律的变化。古人对月亮面貌的循环变化观察,有了月和星期的计时方法:月貌每七日一变化,即朔、上弦、望、下弦四相的变化,每相七日就成了一周的天然计时单元。

考究周(星期)概念的来由,最早是由古巴比伦人所提出,他们根据月相的变化,将七天定为一周,这象征了当时古巴比伦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天文知识的正确掌握。尽管中国古代并没有周的概念,但古代医家对于月相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则有深刻的体会。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也。”说明月相的变化,不仅影响气血,也影响了脏腑的功能。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清光绪己丑年新刊:《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二册四卷(局部)

 

古人还从大自然现象中观察到,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有关,并且得知人体气血盛衰周期与月相潮汐变化过程具有同步关系。如《黄帝灵枢•岁露》所云:“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胰理郄,烟垢著。……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瞧理薄,烟垢落。”从现代天文学中,我们知道由于月球绕地运转为主的运动造成了每个月有四次的强天文潮沙,这种体现在大自然潮沙现象的四次消长变化的原因,就是七日节律现象机理之所在。

张仲景注重在临床观察中总结“七日节律”现象。在前人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病症的日期时间变化论述贯穿始终,都是在启示疾病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张仲景注意到病症的转变,有一定的时间性。《伤寒论》有“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等论述。

在阐述用药、治疗的方法时,张仲景强调服法中的“须臾”、“一时许”、“小促其间”、“半日”、“一日一夜”、“周时”等,都意在说明在治疗用药方面要掌握好时间,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伤寒论》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疾病的发展变化,是以六七天或十二三天为一转折点,这与人体的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有相似之处。这与现代医学关于人体内存在着超日节律、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三种周期变化的研究非常接近。

中医学非常强调“天人相应”的自然统一。《黄帝内经•素问》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黄帝内经•灵枢》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古人提示人是天地自然所化生,宇宙中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会导致地球上各种生物出现周期性的节律变化。人是大自然生物中的一份子,必同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而有各种时间节律的盛衰周期发生密切关系。在《伤寒论》中我们能发现这些节律现象的踪迹,相信张仲景正是本着这个理论来探讨人体的生理节律现象的。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congtaizs/2022-03-23/5758.html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七日节律为何跨越千年还管用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