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歷史文化古跡——河北大名府故城【圖文】

时间:2018-06-14 10:07:00  来源:个人图书馆  作者:  浏览: 分享:

  大名府故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东南部的大名县。大名府春秋时代名"五鹿",宋仁宗庆历二年建陪都,史称"北京大名府"。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现在完整地保留在4米之下的黄河河沙之中。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公元360年,城址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现存府城墙遗址和大街遗址。现在的大街乡大街村就是大名府故城的中心,故城遗址内的南门口、东门口、北门口、铁窗口四个村庄是当时府城的四个大门。

   

  旧时的大名县城关牌坊

 

  十六国至明朝都是中国北方重镇,大名府故城始建于前燕建熙元年(公元360年),唐僖宗中和年间(公元881年—884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当时主要是增修了内城和外城,修内城为宫城,周长1?83公里,修筑的外城周长为24?3公里。宫城南有三门:中为“顺预门”、东为“省风门”、西为“展义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至明洪武三十四年(公元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明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因漳、卫河同时泛滥,府城被淹没。

   

  河北省大名县大名府故城(宋.国六)

 

  唐僖宗中和(881年—884年)年间,为魏博节度使乐彦桢就西城外旧堤筑罗城,周长80里。至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对大名城廊进行了增修,改名为北京。至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水位漫溢城墙,城沦于水中,淤泥土一丈多深,此城遂成为废墟。而后又迁修于艾家口,即今大名城。

   

 

 

  大名府故城曾三次为国都。第一次是五代唐(后唐)的时候,在这里当政的第一个皇帝是李存勖。他是和后梁(亦称朱梁)长期战争中,于公元923年(即后梁末帝龙德二年)4月在魏州(即大名)登上皇帝位的。国号大唐(即后唐),年号同光,建都魏州,都名东京。他以魏州府舍为宫殿取名“兴圣宫”。同时,升魏州为东京兴唐府,把县衙在魏州城里的元城县改名为兴唐县,贵乡县改为广晋县(元城、贵乡两县都是现在的大名县)。那时后唐已有十三个节度、五十个州。当年灭朱梁,从东京(大名)移都洛阳。同光三年(925年)改东京名为邺都。

   

 

  狄仁杰祠堂碑

 

  第二次是北宋宋仁宗时期。公元1042年即宋朝仁宗庆历二年的时候,在宋朝的北方有个强国辽——契丹。他集结重兵于幽、蓟一带,即现在的北京以东蓟县、通县、唐山之处,声言南下攻宋。这个消息,使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惊慌异常。宋朝廷召集东京的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有三派不同的意见:一是逃跑派,他们主张避开契丹的锋芒,把京城从汴梁往西迁到洛阳;一是主和派,他们主张派员去契丹求和,无非是割点地、赠点金,讨个和平局面;另一派是吕夷简,他主张迎敌北上,建大名为北京,敌如南犯,就御驾北京亲自指挥抗战,打他个头破血流。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主张,遂于庆历二年五月把大名建为陪都——北京。

   

 

   第三次是叛宋降金的被金朝封为藩国大齐皇帝的刘豫。公元十二世纪初,女真从北方强大起来,于公元1125年灭掉了辽国,臣服了西夏。接着又进兵中原,南下攻宋,于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冬,攻破了宋的京城——汴梁。第二年九月俘去宋徽宗与宋钦宗,把宋朝的统治者赶到了长江以南,北宋亡。从此,在我国北方广大土地上建起了一个金朝。为便于他的统治,于1130年(金天会八年)在中原(冀、鲁、豫)地区建立了一个藩国(藩辅),国号大齐,金立叛宋降金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子皇帝,建国都于大名府,都名仍为北京,年号称阜昌,以南宋高宗建炎四年,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为阜昌元年。公元1131年(金天会九年,阜昌二年)刘豫从大名迁都于汴梁,改北京(大名)为北都。公元1137年(金天会十五年,阜昌八年),金废齐国,降刘豫为蜀王,当年徙刘豫家属于临潢(今山东)。刘豫当子皇帝共八年,其中以大名作国都二年,作副都六年。

 

  

  赵武灵丛台遗址

 

  大名东西两城,是自隋唐中经宋元明清直至本世纪30年代前的冀南及更广地域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除作过三次国都外,自曹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至民国二十一年(1936年)的一千七百多年里,先后还是郡、州、府、路、道、专区的所在地。 

  

  中国目前最大古碑“五礼记碑”  ,碑額为宋徽宗手书

 

   五礼记碑原散落在大名县双台村。据河北省文物局鉴定,它是目前已知的全国最大古石碑。碑首为八龙戏珠圆首,碑额正面透雕盘龙,两侧龙头朝下,龙嘴尖长,形象生动逼真,气势非凡,颇具唐代风格。碑额阳面正中是宋徽宗御题篆刻“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双行纵排八个大字,故后人简称“五礼记碑”。碑身两侧为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墨迹,碑阴刻唐“何进滔德政碑”。正面碑文为宋代“五礼之仪”,故又将此碑称为“唐宋碑”。碑座为一硕大的赑屃,虽然头残缺,但仍然看得出雕刻工艺精湛,神态活灵活现。而关于“五礼记碑”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故事。

    

  大名五礼记碑

 

  公元1401(明洪武三十四年)4月,漳卫漫溢,洪水冲淹大名府城,大碑掩埋地下。公元1548(嘉靖戌申年)3月,大名府知府顾玉柱发掘此碑,然大碑已断分为9块。从此,这块古巨碑在双台村静静地躺了400多年。双台村人也把它当村神对待。谁家有灾有难,有过不去的坎时,就到古碑前焚烧供奉,膜拜许愿。几百年来古碑已成为双台村的护村使者,成为“镇村之宝”。

   

  重修大名府西门城楼碑记

   1939年春天,从大名城出来的日本鬼子一下子包围了双台村,把村民全部驱赶到碑旁的空地上。机枪就架在几块残碑上,身挂战刀的鬼子头目正准备训话,旁边的翻译在他的耳边嘀咕了一阵,并用手指了指石碑。鬼子头目回头看了一下,沉思片刻,一摆手,鬼子兵全部撤走了。此后,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鬼子再也没有来过。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