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解读“大名府”密码(上篇)

时间:2018-06-25 17:12:47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  浏览: 分享:

  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大名古城可谓大名鼎鼎。历史上先后有三十多次县级以上的行政机构设在大名,其中两次作为国都,七次作为陪都。如此“履历”,足见其不凡。作为黄河以北地区的古代重镇,许多历史节点都能在大名找到痕迹。梳理历史,发现大名的兴衰和文化密码与两条河密不可分,一条是黄河,一条便是中国大运河。

 

1、大名黄河故道至今留存“王莽堤”

 

 

 

 

 

黄河与大名县的渊源由来已久。高大的沙麓山就曾矗立于黄河东岸。大名县志记载,沙麓山的主峰起自今大名县东北部,南北近50公里,东西大约15公里。

 

沙麓山是大名历史发展进程中不能绕过的节点。沙麓山原名菹台、五鹿山,水草丰茂,风景旖旎。《穆天子传》卷六记载,周穆王在位期间,曾三次游历于此。

 

位于齐国、鲁国交界的沙麓山曾长期为卫国领土。鲁僖公十四年(公元前646年),诸侯会盟于沙麓山。

 

春秋五霸中的两霸与沙麓山有纠葛:公元前658年,齐桓公为了保护中原诸侯国,在沙麓山西侧修筑五鹿城(今大名县东部)。晋国公子重耳失势时曾流落在此,乞食受辱,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曾一度把这块属于卫国的领土纳入晋国的版图。

 

战国时群雄逐鹿,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齐国、魏国之间著名的马陵之战就发生在此。

 

沙麓山于周襄王六年(公元前646年)八月崩塌,部分冲入黄河,可它的战略地位依旧。

 

沙麓山低矮了,可它的名声在西汉后期却大了,山脚下崛起的“王氏家族”的女儿王政君被汉元帝立为孝元皇后,在丈夫元帝去世后,历佐四世达六十余年,父和兄弟世代封侯,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

 

王莽虽是王政君的亲侄子,可由于父亲早死,未及受封。早年家境贫寒,比起那些封侯的叔伯兄弟,王莽起步较晚。可家境也砥砺了他生活俭朴、博学多览、谦恭有礼、事亲至孝等良好行为,以至于他三十八岁官拜大司马时,朝野上下皆赞,声望极高。可是,篡位后做了十五年皇帝的王莽却多以负面形象记载于史料。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诗人白居易的感叹是因为王莽留给了后人太多的想象空间。

 

倒是黄河给了王莽一个正面的实证——王莽堤。王莽深知黄河桀骜不驯的脾气,在新朝建立后,加大对黄河的治理,多次对金堤进行加筑,感其筑堤免灾之功,家乡大名人称之为王莽堤。王莽堤至今遗迹犹存,干枯的黄河故道——王莽河犹在。

 

在沙麓山另一端,西晋文学家、史学家束皙曾在大名居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名的太守。束皙为官时关心民生,辞官后设馆授徒,深受民众爱戴,他辞世后,当地人把村名改为“束馆”。

 

2、黄河走了,运河来了!唐末改称“大名府”

 

 

 

大名的地界,黄河走了,运河来了。所不同的是,黄河是纯天然的,而运河则是人类靠双手开凿而成的。

 

西汉以前黄河流经大名县境长达613年,黄河曾两次改道,终于在公元11年从大名东北决口后扬长而去,向南改道百里之外。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黄河以北的永济渠,则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引水通航,直达北方的涿郡。作为卫运河沿岸重镇的魏州(今大名),别无选择地呈现在了历史的节点上。每日往来粮船、商船、水师船络绎不绝,各地货物都在魏州集散,销往各地。

 

唐中和年间,魏博节度使乐彦桢依西门外河门旧堤,扩建城池,扩建后城池从内向外有皇城、罗城、大城三层,皇城有南、北、东、西4个城门;罗城周长二十里,有南砖门、观音门、橙槽门、冠氏门、朝臣门5个门;大城亦曰外城,周长八十里,每面都有两个门。

 

 

 

三道城墙宏伟壮观,魏州城成为当时除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之外的第三大城市,人口密集,超过百万,富庶繁荣,闻名遐迩。公元753年大诗人李白来到大名,“青楼夹两岸,舟车日奔冲”就是对运河西渠车船往来、商贸繁华的描述。

 

大运河也是维系中央集权的政治纽带。但这条纽带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也像大运河一样蜿蜒曲折。至唐朝时,日渐崛起的北方民族契丹已经虎视眈眈伺机南侵,大名作为卫运河南北交通枢纽,军事作用日渐凸显。

 

狄仁杰出任魏州刺史后,对内安民,百姓乐业,对外修武,北拒契丹,老百姓无不颂赞,并立碑纪念。而几乎与狄仁杰同期的名将郭元振(今大名籍人),一首《宝剑篇》受到武则天的欣赏,他出使吐蕃、镇守边陲、辅助唐玄宗诛杀太平公主等等,立下了不朽功勋。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军阀拥兵自重,公元882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背叛朝廷自称魏王,将魏州改称大名府。

 

五代时期,大名府成为河朔地区实力雄厚的藩镇首府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9234月,李存勖在大名府称帝,国号大唐(即后唐)。此外,大名府还曾作为后晋、后汉、后周的陪都。

 

3、北宋王朝大名府税收仅次于东京开封府

 

 

北宋时期大名府被称为北京,为东京开封府陪都

 

北宋王朝倚重的是大名府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历来有“河朔重镇、北门锁钥”之称的大名府,是东京开封的北部门户和宋辽战争时抗辽前线指挥所。

 

而且,据《宋会要辑稿·食货》统计,大名府税收仅次于东京开封府,居全国第二。

 

北宋时大名府作为陪都,称为“北京”,府城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外城周长四十八里二百六步,共开九门,南面三门名为南河、南砖、鼓角门;北面两门,名为北河和北砖门;东面两门,曰冠氏和朝城门;西面两门曰魏县和观音门。

 

大名府城池建筑规模宏大壮观,城内商贾云集,百姓富庶,盛极一时。多位皇帝曾巡幸驻跸大名府,宋真宗在此建造的行宫“宫城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南面有三个门,东、西、北各有一门;建有班瑞殿、时巡殿、靖方殿、庆宁殿。

 

作为陪都70年,长期为河北路首府,因为政治军事地位特殊,大名府长官的委任历来为宋廷所重视,不是文臣就是武将,大名府知府共有79人,其中以负责行政的宰相、副宰相到大名府任职的先后有31人,以负责军事的枢密院院使、副使先后在大名府任职的10人,其中9人既有行政职务又有军事职务。足见大名府历史地位之显赫、政治地位之重要。

 

 

金滩镇山陕会馆

 

 

金滩镇上的清代古商铺

 

北京大名府与东京开封府遥遥相对,水陆相通,密切相关。

 

范仲淹和王安石虽然无缘在大名府任职,可他们二人分别主导的庆历新政和熙丰变法,毫无悬念地引起大名府的同频共振。曾在大名府任职的很多官员都参与了这两场变革。

 

变革,总会牵扯一些人的利益,总会有不同的看法。而大名府以其独特的政治地位出现在历史变革之中,也彰显了其一直处在宋代朝廷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域内。

 

(崔东汇╱文)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