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兴国寺的传说

时间:2021-03-02 10:30:03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大名非遗图典》编委会  浏览: 分享:

 兴国寺的传说

(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属地:大名县大街乡

        大名城东曹村之西,有一片断砖碎瓦高地,传说这里就是闻名的“兴国寺”遗址。

兴国寺是由唐太宗的得力军师袁天罡、李淳风所建。此寺方圆八百多平方丈,青砖蓝瓦,巍然屹立,巍巍壮观,是古天雄一带庞大的名寺之一。远远望去寺中央那座气势森然的“青葫芦阁”最为引人注目。在阁的前庭有块刻有“兴国救民”四个大字的青石碑。

 

   相传唐朝时,有位无儿无女的李员外。李员外家有一座桃李园,憨厚老实的袁林给他管理着。一天夜晚,袁林坐在幽静皎洁的桃李碎影里昏昏欲睡,在朦胧中见从空中飘下一幅画。画中是位身穿青衣、手提青葫天里芦的女子。袁林便把这幅画贴入中堂。天长日久,摇摇欲下的女子真的走下来了,从此就与袁林结为夫妇并生了一对孪生子。李员外闻之,便以厚礼祝贺。在和袁林的交谈中,李员外说出愿养一子为依靠。于是袁家便将次子送与李府。员外一家喜出望外,如残冬又迎来了春风,于是员外为孩子取名为“淳风”。袁家为孩子取名为“天罡”。自从两个孩子懂事起,他们的母亲就教育他们如何做人,还讲了许多奇妙的故事,引导他们为国为民出力,并要求他们像青葫芦一样,死而青春为人用。这些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撒下了爱国助民的种子,两个孩子在青葫芦上刻下了“兴国救民”四个大字。随他们年岁的增长,好学之心愈来愈强,博学广闻使他们年纪轻轻就才华横溢。不久朝中招考,两人双双考中,凭着卓越的才能,做了唐太宗的军师。

 当时天下一片混乱。在贫苦中长大的袁天罡、李淳风,深知农民的疾苦。入朝后,便向唐太宗进谏,要求改革法制,重整天下。这触及了一些欺上瞒下的贵族,他们千方百计在唐太宗面前加害二人。唐太宗听信了谗言,贬去了袁、李的官职。二人望着又要重新沦落残境的国家,痛不欲生。他们怀着失意苦闷的心情回到故乡,当来至东曹村西时,他们看到百姓们正围着一个青葫芦祷告。百姓闻之是二位军师,便拜跪要其救国救民。二人望着与家中一模一样的青葫芦,抚摸着巧合的“兴国救民”四个大字,对天发誓,要舍身救民,重整天下。

当时天旱地涸,再加上各地贪官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很多地方已暴发了农民起义。农民的暴动把唐太宗从享乐中唤醒,于是采纳了宰相的建议,诏袁天罡、李淳朝回朝,掌管朝政。他俩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贬官私仇,上任后撤除赃官,放粮济民,救定天下。不久大振。袁、李二人不忘促使他们改革的天雄百姓,和激励他们走上救国救民之道的青葫芦,于是在振兴国家的发源地,筑起了大寺,取名为“兴国寺”,并把寺中央大阁命名为“青葫芦阁”。

“唐修寺院明修塔”。袁天罡、李淳风就是唐朝兴国寺的创建者。传说自明朝燕王朱棣扫北后,又调整了大名府,重修了兴国寺,增设了四门,前后庭增建了神佛铜像,使此寺更添巍峨堂皇。这就是后来游人络绎不绝的“碧玉阁”。(司增林搜集)《摘自《大名非遗图典》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