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大名豫剧

时间:2021-03-29 09:10:13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大名非遗图典》编委会  浏览: 分享:

大名豫剧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属地:大名县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南与河南省接壤。今河南省的南乐、清丰、濮阳等地在历史上曾属大名府辖区,故豫剧在大名有着久远的历史根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豫剧在大名家喻户晓,每人皆能唱上几句。

豫剧传入大名时被称为“河南梆子”“河南高调”,20世纪50年代始称豫剧。豫剧逐渐成为大名的主要戏剧种类,深受群众喜爱。大名县自1948年起有了豫剧团,1956~1965年为剧团鼎盛时期,演员阵容庞大,演出水平高,技艺精湛,远近闻名,群众习惯称之为“刘芝梅剧团”。文革期间演出“样板戏”也同样走红。1976年后恢复传统戏,该团又兴盛一时。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电影、电视、现代歌舞为青少年所喜爱,戏剧受到冷落。该团在众多剧团收入不景气,甚至绝大部分剧团已解体的情况下,仍坚持下乡为农民演出,经济效益尚可。

豫剧传入大名年代久远,时间尚未有准确考证。大名豫剧团的成立,是豫剧在大名普及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48年河南省南乐县兴华豫剧团来大名演出,经两地协商,剧团归属大名,更名“大名县兴华豫剧团”。1951,河南省安阳艺华豫剧团来大名演出,经两地协商,剧团亦归属大名。1952,四区(龙王庙)干部张运生、杨华民分别组建“翻身剧社”和“娃娃剧团”,两团合并,定名“大名新华豫剧团”。1952,大名兴华豫剧团与大名新华豫剧团合并,定名“大名实验剧团”。1954,大名实验剧团又与艺华豫剧团合并,定名“大名前哨豫剧团”。1958,大名县与魏县合并,大名前哨豫剧团改称“大名县豫剧一团”,原魏县豫剧团改称“大名县豫剧二团”。1960年两团合并,定名“大名县豫剧团”。1961年分县分团,大名县豫剧团名称未变。

大名豫剧演出剧目大多为传统戏。主要有《穆桂英挂帅》《唐知县审诰命》《红娘》《花木兰》《二度梅》《陈妙常》《追鱼》及现代戏《刘胡兰》《人欢马叫》《小二黑结婚》《三月三》《朝阳沟》《李双双》等。

大名豫剧表演

大名豫剧主要特征为节奏明快、欢畅(如《朝阳沟》),也宜表达悲壮、高亢的情调(如《大祭桩》)。其行当(生、旦、净、末、丑、文、武)齐全,乐器配备丰富,演出阵容可大可小,无论演出大型的剧目或是二三人的小戏,或一人清唱的小段,其效果俱佳。

大名豫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大锣、二锣、手钹、板鼓、梆子等,以梆子按拍,节奏明快、欢畅。唱腔主要分慢板、二八板、流水、飞板等。曲牌分笛牌与弦牌两种。

大名豫剧的主要价值表现在陶冶人们的情操。豫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良好的宣传形式。它配合新形势,有力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目前仍有一定的演出市场,尚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随着电视的广泛普及,豫剧团的营业演出收入急转直下,许多主要演员已组成家庭或碰班小团队到乡村为婚丧嫁娶拜寿行事。从事豫剧事业的人逐渐减少,豫剧也只能作为人们的业余爱好于平日里哼上几句。(摘自《大名非遗图典》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任宝亭:我对邯邢基地来龙去脉的一些记忆
任宝亭:我对邯邢基地来
游记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游记龙井问茶九溪烟树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李圪塔艺术写生基地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