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赵老锡和他的中医观

时间:2021-08-01 14:46:28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赵同庆 供稿 宋振安 整理  浏览: 分享:

赵老锡和他的中医观

赵同庆 供稿

宋振安 整理

 赵老锡先生名九畴,字锡范(1890-1977 ),大名县杨桥区铺上村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少时读私塾十年后,从父习医,遍读了《本草》、《脉决》、《汤头》、《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寿世保元》等医家著作,掌握了大量中医医学知识,先在本村行医,一九四三年于大名城内羊市街开诊所。解放后由于医名远播,被聘为大名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代表。一九五一年加入大名县卫协会,被选为卫协会委员。一九五六年参加联合诊所,后改组为城关镇医院。在城关镇医院工作期间,他三次被评为卫生模范工作者,多次受到政府表彰。

 赵先生悉心脉学,精于辨证施治,诊疾论病思路尤广,遗方用药相机而变。他善治内科杂症,特别是对妇科、伤寒,瘟病、肝炎、胃病、白血病、再障性贫血等疑难病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到见解。在大名、魏县、成安、临漳、武安、峰峰等地颇有声望。抗日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行经馆陶时,曾专门派人请赵先生诊病。一九五六年,河北省卫生厅、河北省卫协会派员专访赵先生向其征求对我省中医工作之意见。

 赵先生在他六十六个春秋的行医生涯中,不断地对医理进行探索。他认为:中医学术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事物分阴阳,阴阳是相互对立、依存、消长、转化的。而五行学说是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以生、克、乘、侮来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相互关系及疾理影响。诊治疾病须结合季节、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多方面去综合考虑。如切脉在春夏秋冬则脉象弦、勾、毛、石与之相应。又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治则,治胃病“伐木益土”的五行生克治方,由“天一生水,地六乘之”配合而来的、“六一散”方剂都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他主张遵从古训“勿伤岁气,勿伐天和”等治则,以四诊八纲为基础辨证施治,并强调唯有正确的诊断方可有效地治疗。在处方上要一丝不苟,要依汤头为基,以君臣相佐使之规范,而亦不可硬搬。要应变而变去伍药。要在错综复杂之中去全面理解、归纳、汇合,方能得出辫证施治的正确结论。由于赵先生对医理悟性很高,不仅在治疗上很少失误,而且敢于收治危重患者,甚至纠正一些医家的误诊。五十年代魏县大王村刘继勋,男,四十二岁,患伤寒病,数日高烧不退。向赵先生求治时已是昏迷状态,牙关紧闭,服药不能。赵先生为之施方,嘱家属撬开患者的口,用竹筒将药灌下。当天患者病情就大有好转,神智复苏。后服中药三十五剂痊愈。七十年代初,大名县万堤区郭村患者张英,女,15岁时患病,经石家庄等外地医院诊断为瘤,属不治之症。而经先生诊断确认为奔豚气证,用中药抢救治疗一个月左右即好。

 “医本务儒”是赵先生的口头禅。他认为必须有儒学文化知识之本,才利于学习中医。中医典籍多系古文,简练质朴,句约文赅,言微义深,深奥而不易懂,往往详于此而略于彼,详于药而略于证。如不互勘互证,多不得其义。学习中医务要对词句内含加深领会。万不可断章取义或抽象学习不求甚解。否则必得其反,非徒无益反而有害。

 “医者以慈悲为怀,以济世活人为天职”,这是赵先生对医者心理素质的理解和要求。医者为病人解除病痛有求必应,一视同仁,不能有高低贫富之分,更不可忘义取利,以财害德。五十年代初,王庄村王玉祥之子王宗尧,年方八岁,身染重病,高烧吐血。病情严重而家境贫困,无钱医病,找到赵先生。先生慷慨施治,并说:“只管吃药不要提钱,救人要紧”。连续投药三十六剂患者痊愈。其父感恩不尽。四十年代马头急诊患者张瑄使人前来求医,赵先生那日身感不适,仍不顾天气炎热,步行八里出诊抢救。患者好了而他却得了中暑症。马头患者张柱患病求医之际,正值严冬。空中飘着雪花。赵先生不惧天气寒冷,步行出诊,双脚被冻得麻木成疮。

“五世名医”、“德追和缓”、“万家生佛”,百余名各地患者联名向赵先生赠送的三块木质匾额上的个个大字,都是他们对先生医术的评定,是他们对先生中医观点的赞同,是他们对先生敬慕和感激之情的流露。

 和缓——和为秦和,缓指秦缓,均为古代名医。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damingfu/2021-08-01/4723.html

邯郸文化、大名府、赵老锡、中医

邯郸文化、大名府、赵老锡、中医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邯郸文化、大名府、赵老锡、中医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