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大名府

要当大名人

时间:2021-09-13 10:33:17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吴雪庵  浏览: 分享:

 要当大名人

吴雪庵

他——不是大名县人,是外地人。

十一个外来人

  196511月的一天下午,从磁县开来一辆卡车,车上拉着这十一个人和他们的行李。他们是调来到大名县豫剧团工作的。另外还有两位领导,一是磁县来送行的,一是大名县来迎接的。

  在几个小时的旅途中,一车人各自怀着尽在不言中的心情,十一人中的他也不例外,也许更加复杂些。他是捧着三寸宽的纸条——调令,由省机关到邯郸行署文教局,又到磁县剧团的。使他心情复杂的原因,不只是他比别人离家更远年岁更大,还有一点是对磁县剧团的特殊情感,因为他是肩负着省、地领导赋予的扶持全国稀有剧种怀调任务的,如今要离开了,难免产生惜别之情。

  来迎接他们的孙部长,是个不摆官架子的县委领导,不坐司机楼,却和大伙一起坐在敞蓬卡车的行李上。这位领导看到当时车上的气氛,理解到每个人的心情,便主动打开沉闷局面,两句寒喧话一过,就介绍开了大名县的情况,说大名是历史名城,有优良革命传统,地域宽广,三省交界,有四十个公社,人口四十万,沙地不少,盛产花生、红薯等农作物,生活虽不富裕,但是在这里正可大有作为。

  十一人中的——他,认为这位领导平易近人,朴实忠厚,和 蔼可亲,于是信了这位领导的忠告,横下一条心:

沙地松软好扎根

  他——到大名县在河东初次领略到沙土地的滋味。他看到麦苗被风刮得露出根来,这使他悟出了一个道理,虽然沙地松软好扎根,但根必须扎得深庄稼才能活。人也是一样,一个条件差的地方是不容易留住人的,虽然这地方是大有作为,但必须下决心留下来,要当大名县人。他在大名县一呆就二十多年,直到离休以后,同车来的人先后一个个都以不同方式回去了,最后一批人走时对他说:“我们全走了,就剩你一个人,我们管不了你,你是国家干部,不能随便走动”。

  就这样他死心踏地地留下了,四个子女的婚事他没管,几个兄嫂的丧他没奔,一年一度的探亲假,总是提前上班,总是告诉儿女们:“我走后也许就回不来了,到时候你们取骨灰好了”。他不是没机会调回老家,一次省委宣传部,一次保定行署文化局领导打算照顾他将他调离大名,但终因他没主动争取而没成。

  到大名县后的第二年开春,在全国第一个写戏曲剧本《焦裕禄》,他想以这个剧本为改变本县面貌起点作用。这时剧团正在本县河东巡回演出,春天沙地大风给了他写作的动力。剧本写出便投入排演。

  剧本刚进入排演,县领导叫他参加工作组到本县西大江村蹲点体验生活。这件事的策划人却是接他来大名的孙部长。他见到孙部长请示工作时问领导写什么剧本,什么时候拿出来,部长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写,到村里可先抓俱乐部,以便广交朋友深入生活,你在省文化局呆过,我听申局长说有一种速成识谱法,你一定知道,可以在俱乐部试教一下”。他从此领会到这位领导的政策水平之高。下到西大江,早晨参加工作组学习,上、下午下地劳动,晚上抓俱乐部。有时夜间还参加打井抗旱。

  几个月之间,使他深深感到焦裕禄的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本地的榜样对本地的影响更大。

  俱乐部里用速成识谱法学会了识谱,并开始练舞蹈步法,几个演唱材料也写出初稿,就在这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调回成为:

另册中的叛逆者

  从此他从革命的同路人编入到另册。

  十年动乱中,他是个不安份的人,虽然他受到优待——没开除撵回老家。

  既然被打人另册,本该安心检查接受改造,而他却在牛棚中写出《32111钻井队》和《金屏障》(与人合写)并演出,有人偷偷告诫他“小心打成现行反革命,别写了!”他没听。

  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下到大名县机械厂,他主动上别人不愿上的夜班,目的是取得工人师傅的谅解,好学点机械构造,这反倒对他后来搞科技项目大有帮助。叫他种菜,他却研究如何治害虫,用间作法行吗?

五十七块钱雇的锅炉工

  剧团穷没锅炉,是用大锅烧开水喝,他开始管烧水,按革命群众的话说“这是对你的信任”,意思是知道你不会投毒。

  不久,新书记兼团长上任了,插言说:“每月五十七块钱雇了个烧水的,不值!(他老属廿一级工资五十七元)”还说:“叫他招生去,招不好生再算总账!”他参加了招生工作。招来学生后这位领导又说:“他招来的学生叫他去教,教不好再说!”

  他领会到这是要解放他了,这位领导在“文革”刚结束的政治环境下这样的言谈,是非常有策略的,说明水平之高。

   从此他开始了四年的艺术教学生涯。

一个奇迹

  老外乡人是从1950年就开始研究声乐的,曾做过多次实践颇有成效,如大名县剧团主要演员汤芙高音音域不够高,经过他仅用半个小时的训练就解决了。

  这次他负责学员的声乐课真是如鱼得水正中下怀。他使用他自己独创的中、西结合的训练方法,并辅以按摩、药疗手段,经过三年多的时间使有的学员达到熟练地掌握了立体声全方位发音,系统全面地受到声乐训练,并使绝大部分男学员顺利地过了变声(倒仓)关。

  学员在邯郸市演出后,省剧协副主席李刚的评价是“学员们个个都能唱”。地区文化局领导和一些专家们说:“地区剧团没解决的问题,大名县解决了,是一个奇迹”。

  此外,他还将这一套声乐教学经验总结成文。

他的剧作高峰

  老外地入是从1955年开始写剧本的,从1973年到1982年共创作剧本二十个。《聂小倩》是他接近关门之作,是他顶点之作,也是他二十多年剧作经验集中体现之作。

    “文革”后的九年共写剧本二十个,“文革”前十八年的写作数量是十八个,前期年限多一半,后期写作数量却超过前期,不仅如此写作质量也超过前期。《聂小情》的写作,他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使用了比、兴笔法,吸取了古诗词的优秀传统,仅用了七天便写出初稿,但他不是真有立马万言之才,实际动笔之前早已酝酿近年余。

  初稿一出,马上就被省文联张朴副主席评价为“当时全省剧本中文学水平最高者”。之后的剧本修改和定稿都得到省剧协副主席李刚的指导。

  该剧排出在邯郸市一个剧场连演十场客满,演出后地区文化局领导说这戏对在“文革”中犯有错误的人有教育作用。李刚同志说:“这戏有文学水平,但又通俗易懂,而且戏剧效果好,观众不断有哄哄之声的反映。”

新的起点

  老外地人在他六十岁大寿时——1981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开始了新的起点。

  县领导及文教局、剧团、进修学校领导,为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由政协大名县委员会协商决定他为县政协委员,并延续了四、五、六三届。

  他从这时起,在政协组织的教育下,使他明白了做为一个政协委员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从而开阔了他的视野,奠定了决心,积极参政议政,广交朋友,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从而使他开始了新的起步。

 

  老外地人绰号,“门神”,这是杨华林同志送他的外号。

  1982年夏,老外地人已年过花甲,领导认为他不适合还在剧团过流动生活,决定把他调到进修学校以示关怀,但由于人事不好安排,便从导演降为学校的勤杂工,进驻传达室,当开了“门神”。

  当时文教局王局长很怕他思想搞不通,其实他却认为政协委员不应计较这些,什么工作都一样,一切事在人为。

  门神就要管大门,大院的人都要从这里过,门神就是管得宽——吃河水长大的。他心想政协委员就应如此。这时的门神便正式“开光显灵”了。

  没出几个月,又被学枝领导推上讲台当音乐教师、音体美教研组长,他的职责曾是:收发、传达、打点、门卫、环卫、水塔上水、管电闸、工厂售货、协办函授等,还干过学校最棘手的工作“当班主任和主管监考”,收效很大。此外还整理出两万多字的戏曲知识,供给大名剧团演员学习以提高艺术水平。

  1985年暑假开始,在文教局和学校领导支持下,他个人曾义务举办过多期音乐教师培训班,曾谢绝文教局领导要给予报酬的关怀。

  由于他以上工作成绩,曾在198219831985四年间三度被授予县模范工作者称号。1987年被评选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198584《河北日报》头版曾介绍了他的事迹。政协大名县委员会多次在文件中表彰他的工作,并出过一期专题简报。县广播电台也曾多次宣传他的事迹。杨华林同志曾以他的事迹为素材写了一篇小说,刊登在《文苑》小报上,题名《门神》。

空前的一炮

  老外地人,1986年离休后被返聘,1988年他打响了大名县教育战线空前的一炮,事情是这样:

  通过一年的教学,使他认识到,民师班的体制不同于正轨师范和短期进修班,它具有系统学习和重点提高的双重性。它学制短、课程多、作业重,学员年龄大、程度不齐、理解力强、记忆力差、有教学经验、政治条件好、有学习愿望,但家务事多请假多,并且有忽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偏见。

  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他订出了:提高认识、因材施教、严格要求、认真备课的教学方针,以认真备课为主体,备课又以确定重点、难点为关键,最后根据教学经验制定解决难点的措施——教学绝招。课堂教学便是运用“绝招”给学员解决难点,使 学员能自行理解重点,全课教材不讲自通。这种教学方法,可发挥学员理解能力,不必使教师全课时读课文满堂灌。

  他的这套教学方法又经过四年的实践、修改、补充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到1988年得到开花结果。

  1988年暑假,学校为迎接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考试,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班,其中开有音乐课,他分担课时一半,面对没基础的学员,他以这套教学法,确定以理论为重点,以划小节线和五线谱为难点,较好地贯彻了“三个面向”的方针,经过一个月加班加点的辅导,使学员考试平均分数是全地区各县中,各科成绩最高者——八十多分,同时证明教材的重点、难点被他选对了,考题被押住了。

  这一响炮,在大名县教育战线是空前的,但不是绝后的,而是启后的。

  文教局财务科梁科长对学校姚主任说,可申请百元奖金,他没争取。

心系大名

  老外地人,回到家乡,还经常南望数百里外的大名县。他要当大名人,他怀念大名的领导、同志、父老,尤其怀念大名的两个文明建设。他常将古比今的想,宋朝苏东坡贬到定州当知州仅三个月,物质文明建设抓了种高产农作物水稻,精神文明建设他根据种稻插秧的秧歌,创出了戏曲剧种《秧歌》,并写出了许多剧本,他这两项政绩,一直到数百年后的今天,人民还在受益——吃大米、看秧歌剧团演出。

  他说他没苏东坡的才华,更不是什么领导,但苏东坡在定州只三个月,而自己在大名县二十多年,又给大名县留下点什么呢?空空如也而已。因此,自从离休直到行将就木的今年,在搞些科研项目,大致有乐器、生活用具、保健术、无毒农药等二十个大项(有的包括小项)。他想用这些为建设物质文明服务,首先为大名县服务,他知道目前科技项目向生产力转化是不易的。但他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认为留给后世也是有益的。此外,他以《心想事成》为题,总结出在这方面的经验体会,供有志者参考借鉴,以推动科研事业的发展。

  老外地人不是完人,错误缺点很多,诸如生性倔强,工作方法简单,对人态度生硬。《文苑》二期小报小说《门神》上张辉同志画的插图,却以高度集中艺术化的笔法,勾出了他一付阴森面孔,两扇大门代表大四方脸,门的缝隙是通天额纹,两个门环是圆瞪的大牛眼。

  老外地人,就是我——吴雪庵,原籍保定市徐水县高家庄,1920年生,1948年参加革命,从事文化教育工作,1986年离休。曾是政协大名县四、五、六届委员,河北剧协会员,大名县音协理事。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damingfu/2021-09-13/5199.html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邯郸历史、大名府、外地人、大名人

邯郸历史、大名府、外地人、大名人

邯郸历史、大名府、外地人、大名人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邯郸历史、大名府、外地人、大名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