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邯郸非遗

丛台公园

时间:2018-06-16 18:37:29  来源:百度  作者:  浏览: 分享: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内中华大街中段西侧,占地369.6亩,正中为丛台湖,湖面42余亩。
丛台亦名“武灵丛台”,相传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
 

 

丛台公园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市中心。东邻中华大街,西至第一中学,南与原市政府、市宾馆接壤,北靠丛台路,是以武灵丛台为中辟成的一座大型园林,占地面积360亩,园中亭台楼榭,掩映在苍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点点轻舟。
 

 

 
 
从东门步入丛台公园,迎面是雄伟的工农兵塑像(1972年10月建),苍翠挺拔的雪松,茂盛的生长在主路两丛台公园旁。漫步北游,举目西望,是繁花似锦的花圃地。公园的西南部为观赏动物区。园中东、中、西三湖互相连接,融为一体。东湖南部种植莲藕,夏日荷花映日,碧叶满塘,使人留连忘返。其它水面碧波荡漾,皆可垂钓或荡舟穿桥泛游湖中。园林建筑,除古丛台、望诸榭外,还陆续增建了工农兵塑像、春歌亭、醉月亭、长廊、碑林、二度梅雕塑等,并对原在湖边已破败的七贤祠迁址翻建,彩塑了赵国在立国前后树有特殊功勋的七位贤者。
登上丛台极目远眺,西边的巍巍太行山层峦起伏,西南赵国都城遗址赵王城蜿蜒的城墙隐约可见,西北便是赵国的铸箭炉、梳妆楼和插箭岭的遗址。俯视台下,碧水清波,荷花飘香,垂柳倒影。
 
 
 
丛台
 
丛台高26米,南北皆有门。从南门拾级而上,东墙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八个古体大字,正门外有郭沫若1961年秋登临丛台时题写诗句的碑刻。从北门沿着用砖和条石铺成的踏道,步步登高跨过门槛,迎门而立的碑刻,正面刻有清代乾隆皇帝《登丛台》的一首律诗,背面是他的古风《邯郸行》词。丛台的第一层是个院落。院内坐北朝南的亭屋叫“武灵馆”,西屋为“如意轩”,院中间有“回澜亭”,为1931年增设。院内台壁上嵌有进士王韵泉和举人李少安分别画的“梅”、“兰”石碣。丛台的二层坐北朝南的圆拱门门楣上,写有“武灵丛台”四个古体黑字,门里边还刻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的朱红大字,流传很久的“忠孝节义二度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进圆拱门,有个建筑精美的小凉亭,红柱碧瓦,画栋雕梁,重檐兽角。再上三级台阶,推开红色雕花木门,进入约一间屋大小的方形亭间,面对古色古香的石桌、石墩,很像是撩袍端带的帝王将相刚刚离去。
 
望诸榭
丛台公园中湖湖心岛上,有一座六角攒尖式建筑,名“望诸榭”,俗称湖心亭。系1971年11月重建,1972年10月竣工,投资25686元。由园林处老技工刘振福等设计,上复绿色琉璃瓦,榭高10.2米,六角微翘,结构精巧。建筑面积101.44M2。榭上缘柱间连以水磨石连凳,供游人憩息、观景。内侧柱间墙面嵌有半透明式花窗。南北各有门。榭之南,建有水泥花池二,莳种四时花卉;榭之北,立有太湖石假山;榭之周,为垂柳环抱。水、榭、山、木相映成趣,使942M2的小岛,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榭西建有水泥结构平桥与湖西岸相接。北有长堤北行而东折,直通丛台下。堤上有四角“宛在亭”一座,立于二拱桥之间。
“望诸榭”原名“望诸君祠”,相传很早以前湖中有个小土丘,丘上有乐毅庙。望诸君祠系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所建。据郑在《望诸君祠记》中称:“旧无庙,赵人以为憾”,遂于“武灵废苑,植屋三楹”。中华民国11年(1922年),当时邯郸驻军军长孙禹行等及邑绅王文山重修丛台时,将“望诸君祠”改建为“望诸榭”。据《丛台集序碑》记载:“湖中有岛,因旧有望诸君祠,爱建望诸榭于其上”。旧“望诸榭”系全木结构,布瓦其上,规模较小。解放后,旧望诸榭因历经沧桑,风雨剥蚀,破败不堪,难以修复,遂于1971年11月重建。
“望诸榭”为纪念乐毅而建。乐毅原为赵将,沙丘之乱后,出走魏国。后为魏出使于燕,燕昭王赏识乐毅才能,拜为亚卿,后为上将军。曾率五国联军伐齐,连下七十余城,遂封乐毅为昌国君。后燕昭王卒,子惠王立。乐毅因与惠王有隙,加之田单反间,乐毅乃弃燕而奔赵。赵惠文王封乐毅于观津(今河北邑县东),号望诸君。榭因封号而名。“望诸榭”就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政治家、军事家的功绩而修建的。据地方志载,邯郸市东南30里的乐家堡,就是当年乐毅的故居。
 
七贤祠
七贤祠位于古丛台之北侧,面南而立,总占面积524M2。正门为垂花门,上悬为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后任国务委员的方毅于1983年题“七贤祠”匾额。左右为青砖透花景墙。祠为卷棚歇山式建筑,砖木结构。面宽五间,进深一间。顶复黄色琉璃瓦,廊下立朱红圆柱四根,前脸为木制雕花阁扇。建筑面积131M2。为原邯郸市城乡建设局副总工程师胡绍英设计,园林管理处基建维修队施工。1980年10月奠基,1983年10月竣工。
祠前,一对琉璃狮雄据左右,庄重威武;二株白皮松列植东西,苍劲挺拔。院内铺有青砖甬路,西有旁门与碑林相通。祠内,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等塑像七尊。神态各异,形象逼真。为邯郸市美术工作者杨青锋、米靖奎、李梦林、贾为民等四人于1983年塑制。
七贤祠,原在丛台中湖北岸,为卷棚式小三间砖木建筑,无塑像,祠额为砖刻“七贤祠”三字。该祠系中华民国11年(1922年),邯郸驻军军长孙禹行等及邑绅王文山所建。据《丛台集序碑》记载:“邑有三忠祠及四贤祠……今俱废。湖之西北隅得隙地,因合建为七贤祠”。
旧三忠祠,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邯郸县令卢龙云于丛台下所创建。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后清雍正年间知县郑方坤曾予重修,重修三忠祠时,曾迁址于城西东明观右,郑以为公孙乃赵之门客,程为赵友,韩则同为列卿,“忠”字似未稳贴,遂改名为三义祠。但未沿袭下来,后仍以“三忠”名。
旧四贤祠,为清雍正年间邯郸知县郑方坤于南门外所建。据郑在《新建四贤祠记》中称:邑故有三贤祠,在城西东明观右。三贤者赵上卿蔺相如、廉颇、武安君李牧也。按《国策》马服君赵奢,其救韩破秦军赫赫人耳目,与三贤无以异。又《史记》廉、蔺、李、赵同传,何以祠不及奢?”因而,增祀赵奢,并名为“四贤祠”。
三忠公孙、程、韩,因救护赵氏孤儿赵武,使赵武免遭晋司寇屠岸贾所害,而有牵连惯性力于赵。其事见《史记·赵氏家》。四贤廉、蔺、李、赵除相如为相外,三人均为战国时代赵国之名将。在抗秦卫赵斗争中,旧著功勋。其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度梅园
从丛台正门南向过拱桥,有一座风格别致且富有故事情节的小园,名“二度梅园”。该园占地1173M2。东、西依湖傍水,南对春歌亭,北与丛台隔桥相望。该园四周黄杨绿篱环绕,园内植物以腊梅为主,间种有紫薇、樱花、红叶李、雪松等花木。假山盆景点缀其间,山水花木相映成趣。丰富了园中的景观。
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尊白水泥双人塑像,为市园林处雕塑创作室刘杰根据二度梅故事于1988年创作。此塑像表现了男主角梅良玉、女主角陈杏元二人含情脉脉、悲悲切切,生死别离,难分难舍的情景。
 
丛台湖
丛台湖位于公园正中,面积约40多亩,湖中建成有苑在亭、曲栏桥、西湖亭,望诸榭,湖边建有长廓,假山,花圃,茶亭,饭庄,湖中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 或临湖垂钩,或湖泛舟,均有无穷乐趣。
丛台北侧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古董建筑----七贤祠,是后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杰出人物韩厥,程婴,公追杵臼,蔺相如,廉颇,李牧,赵奢而建成,大殿内七贤的塑像个个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七贤祠西院为历代书家的撰书碑林,在此可以领略书法艺术的风采。
 
 

 
 
历史
 
丛台亦名“武灵丛台”,建于赵国武灵王时期(公元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地历史。丛台亦名“武灵丛台”赵武灵王建筑丛台的目的,是为了观看歌舞和军事操演。史载,丛台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在当时扬名于列国。赵武灵王是赵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国君,为了使国家强大起来,他对作战方法进行改革,变车战为骑战,推行“胡服骑射”,并身体力行,训练兵马,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赵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演变
 
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丛台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的破坏,多次改修重建,有了很大的变化。据地方志载,自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前后)以来,就修复了十多次。其中清代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建行宫于台上,后在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遇地震连台毁坏。我们所见之从 台,是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修建的,以后又进行过重修。“丛台”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当时许多台子连接垒列而成。《汉书》颜师古释文:“连聚非一,故名丛台。”古人曾用“天桥接汉若长虹,雪洞迷离如银海”的诗句,描绘丛台的壮观。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多次登台观赏赋诗。
 
始建
 
丛台公园始建于中华民国28年(1939年),位于邯郸旧城东北隅,为当时县知事杨肇基倡议、社会各界捐资修建。邯郸人冀升九测量绘图设计,刘寿山负责组织施工。除维修古丛台、七贤祠及亭、榭等建筑外,又增建了八卦亭、临湖轩、茅亭(现无存)等景点。并堆土为山,砌石路、架木桥、载种花木。建成后的公园,东、北两方以城墙为界,西、南两方密植刺槐以为墙(刺槐无存,约在中湖西岸),总面积为43.5亩,总计投资5600元(旧币)。定名为“邯郸县丛台公园”,为全开放性公园。
 
开发与利用
 
解放前夕,邯郸县丛台公园名存实亡。八卦亭、临湖轩、茅亭仅存遗址。有的地方盐碱,有的地方坑洼,破败不堪,杂草丛生。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公园得到了新生。1953年,丛台公园正式建制,隶属邯郸市建设科。在建设科的直接领导下对公园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拆除了邯郸旧城墙(丛台公园内)残段,填平了坑洼地,种植了树木,维修了仿古建筑。从1953到1959年,先后从北关、丛台下,闫庄等村,以及勇锋大队,征地249.482亩,连同湖面、护城河、旧城墙基等。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丛台公园位于城市的中心。东邻邯郸市中华大街,西至邯郸市第一中学,南邻邯郸市市政府,北靠丛台中路。
 
2004年3月11丛台公园(除古丛台、七贤祠、碑林外)向游人免费开放。
 
丛台之名来源于当时的许多亭台楼阁连接成片。 据载“连接非一,故名丛台”,台的顶部为据胜亭。该亭建于明嘉靖13年(1534年)。为当时据守邯郸兵备杨彝所筑,其意为“据此者胜”。亭上书有“夫妻南北,兄妹沾襟”八字,是传说《梅开二度》故事中陈杏元和梅良玉分手诀别之处。丛台北面是“七贤祠”。由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三忠祠”和“四贤祠”改建而成。内塑春秋战国时斯的韩厥、程婴、公孙杵臼、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七位名人塑像。他们都曾为赵国作出过卓著功勋,被称为”三忠四贤”。七贤祠西面是碑林长廊,内有历代书法家碑刻数十方,艺术价值颇高,还有中国最大的墓志铭。
 
丛台东湖上的望诸榭,是为纪念战国时期限的著名军事家乐毅而建,乐毅原为燕国名将,擅长用兵,他本为魏将乐关羊之后,燕昭王下招求贤时, 乐毅自魏往, 被子留任为亚卿,曾率秦,韩、赵、魏、燕王之师代齐,克城70余座屡立战功,燕昭王死后,燕惠王误信齐人田单的反间计,乐毅被迫交出兵权,出奔赵国,受封于观津,号望诸君。 公园西部为动物园,北部为各类花圃。
 
人文历史
 
丛台公园愿为武灵王观看军事操演与歌舞的地方
1982年,从台公园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被推荐为百家“全国名园”之一。
1993年10月,邯郸丛台公园内的“邯郸碑林的唐·魏博节度使何弘敬的墓志铭”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国家一级甲类文物保护。
2008年获得第二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乃河北唯一,同时也是第二批中长江以北唯一入选的公园。“国家重点公园”评审是为了加强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在全国公园中开展的一项评比活动。被命名为“国家重点公园”的是具有重要影响和较高价值,且在全国有典型性、示范性或代表性的公园。截至目前,全国仅有56家公园获此荣誉。
丛台公园已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100家名园、国家重点公园等称号。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