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邯郸非遗

(下篇)回头虎、半人面、植物纹、人物、文字、莲花……“邺城瓦当”精美绝伦,举世无双!

时间:2018-06-22 15:36:28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陈正  浏览: 分享:

   感谢网友“守望”指正:上篇文章中半人面瓦当时代有误!

 

严格的说此人面瓦应该叫”十六国半人面陶瓦“。一般为细泥灰陶,未磨光,形制大概有三种,上世纪80年代首次发现于邺城遗址,属魏晋(十六国)时期,后在陆续的考古工作中也偶有发现。

 

1996年,在漳河河道发现的邺南城潜伏城门发掘过程中发现有此半人面瓦嵌装于城门通道两侧墙壁上。

 

从形制和功能上看,此瓦应与当时少数民族的精神崇拜有着密切关系。另,此形制的器物在建筑上叫当”沟瓦“,用于封堵建筑屋脊与瓦拢之间的缝隙并兼有装饰作用。

 

邺城曾为我国古代的都城之一,古都的建筑构件“汗牛充栋”。

 

邺城出土的瓦当,从春秋战国至南北朝时期都有发现。它是建筑遗址中最具标志性的遗物,瓦当图案和文字的变化,往往跟这些城邑的兴衰同时发展演进,也跟同时期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和文字美术的发展相适应,作为都城文化更具有时代特色。

 

4、东魏、北齐的莲花瓦当

 

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净”。从六朝早期开始,莲花就随着佛教思想的传播和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逐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莲花是佛教尊崇的信物,于是莲花瓦当开始在全国盛行,并且莲花图案出现在当时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日用器皿,大到佛堂供器,处处可见莲花纹的装饰。

 

莲花纹瓦当是六朝瓦当中数量最多、造型纹饰特征最为丰富、分布范围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其总体特征为高边轮,当面中心为莲蓬,周围装饰数量不等的莲瓣,但在细部纹饰上比较富于变化。

 

例,中央莲蓬占据的面积有大有小,装饰的莲子数量5710颗不等,其中以7颗最为常见;莲瓣形态有的瘦削,有的宽肥,有的瓣尖上翘,莲瓣的数量有8瓣、9瓣、10瓣、16瓣不等,以8瓣为多;在莲瓣之间的分隔线及莲瓣纹外缘的装饰等细节上不尽相同。

 

 

 

莲花瓦当(南北朝):当心为单乳突状莲房,莲房构造相对简约,占据面积较小,当心之外饰莲子5颗,莲瓣形态瘦削,两花瓣相邻的空间塑出丁字形托瓣,瓦当的边轮上饰一周缠枝忍冬纹,整个瓦当显得比较朴素简约。

 

 

 

莲花瓦当(南北朝):当心莲房上饰八颗莲实,中心莲实较大,莲房四周堆塑出高突圆浑的九瓣莲花瓣,高出边轮,两邻瓣间塑丁字形托瓣,外饰一周连珠纹带。

 

 

 

莲花瓦当(南北朝):当心莲房上饰九颗莲实,莲房整体凸出,莲房四周堆塑出高突的八瓣莲瓣,两邻瓣间塑丁字形托瓣,外饰一周连珠纹带。当面边沿稍有破损,不影响整体美感。

 

 

 

莲花瓦当(南北朝):当心莲房上饰七颗莲实,莲房外饰一周凸弦纹,莲房四周堆塑出高突的八瓣莲瓣,两邻瓣间塑丁字形托瓣,外饰两周纹,一周凸弦纹,一周连珠纹带。

 

 

 

 

复瓣莲花瓦当(南北朝):复瓣莲花瓦当,当心莲房突出,上饰七颗莲实,莲房四周勾画出两层凸线莲花瓣轮廓,在花瓣的轮廓线内塑出高突圆浑的双莲瓣组成的七瓣莲花形,两花瓣相邻的空间塑出非常矮短的丁字形托瓣,不同于其它莲花瓦当,此瓦当外围没有饰纹。此瓦当边沿稍有残损。

 

 

 

复瓣莲花瓦当(南北朝):复瓣莲花瓦当,当心莲房突出,上饰九颗莲实,莲房四周勾画出两层凸线莲花瓣轮廓,在花瓣的轮廓线内塑出高突圆浑的双莲瓣组成的六瓣莲花形,两花瓣相邻的空间塑出丁字形托瓣,外饰一周连珠纹带。

 

5、人物瓦当

 

 

 

化生童子瓦当(北魏):又名“童子飞天”。化生童子源于佛经典故,北朝时依此成为中国佛教造像中的一种装饰图案,此种装饰图腾的特点通常为童子貌并且配上莲花元素。

 

该类造型于北朝时开始运用,于唐代时逐渐衰落。其图案是在瓦当中心的莲房上方,有一尊半身的童子形貌的裸体比生,身后有背光,双手合十,莲瓣体态宽肥,莲瓣周围绕一圈连珠纹,这种瓦当仅在北魏都城遗址发现过,其文物价值极高。

 

6、兽面瓦当

 

兽面纹样作为装饰在我国源远流长、使用广泛,而兽面作为瓦当的主题纹饰,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

 

中国古代兽面瓦当的纹饰,起源于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及其在它基础上的变化而形成。魏晋南北朝出土的兽面纹瓦当有着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六朝出土的瓦当以轻盈流畅的线条勾勒兽面,形成典型的纤细委婉的风格。隋唐兽面瓦当在造型上没有显著的区别,瓦当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

 

兽面瓦当在宋元时期开始了普遍化,兽面瓦当艺术末落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兽面纹瓦当最初用于寺庙,逐渐用以当其它建筑装饰屋檐,其意可能与“辟邪”观念有关,正如《颜氏家训·风操》所说:“画瓦书符,作诸厌胜”。明清建筑则以蟠龙纹瓦当为主。

 

 

 

兽面纹瓦当(南北朝):“兽面瓦当”早在六朝东吴时期就开始使用,东晋至南朝已大量生产、使用。

 

兽面纹饰的不同,有早、中、晚之分,特点是兽面中的嘴部变化最多。此瓦当既保留了早期兽面造型的基本风格,同时又发生一些变化,如上宽下窄的兽面轮廓线已经显得自由松散,轮廓线上下不再闭合,兽面周边象征须发的线条由硬直变得柔软。

 

 

 

兽面莲花瓦当(南北朝):兽面复瓣莲花瓦当,当心莲房处饰一威严兽面,为莲花纹瓦当中难得之珍品。

 

莲房四周以双勾画法塑出两层凸线莲花瓣轮廓,在花瓣的轮廓线内塑出高突的双莲瓣组成的八瓣莲花形,两花瓣相邻的空间塑出较为短小的丁字形托瓣,外饰一周连珠纹带。

 

 

 

兽面纹瓦当(东魏):从北魏开始,以莲花和兽面为主题图案的瓦当开始盛行。

 

兽面瓦当图案是一个具有高浮雕效果的兽面纹样,粗眉巨目,阔嘴吡牙,面目狰狞,透出一种或猛之感。

 

与莲花瓦当类似,兽面瓦当的出现,也与当时佛教盛行密切相关,反映出当时人们意识形态和所追求的艺术时尚。

 

 

 

兽面纹瓦当(隋唐):兽面纹饰的不同,有早、中、晚之分,特点是兽面中的嘴部变化最多。

 

兽面瓦当在北魏至隋唐虽未普遍盛行,瓦当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瓦当面低于边轮,具有隋唐瓦当基本特点,不同于其它时代的兽面瓦当。瓦当以轻盈流畅的线条勾勒兽面,形成典型的纤细委婉的风格。

 

 

 

兽面纹瓦当(唐宋):唐宋兽面纹瓦当,品相如图,兽面造型严谨凶猛。

 

唐宋瓦当大都以正面首型,以不变的中轴对称样式以及元宝型与弧型等口型特征,创造出嬗变无常的兽面形象。而这种形象无论曲折、分岔、收缩、扩张,都是非单一的自然形象,而是自然形象的重组与概括,表达了人类的一种思想内涵,赋予古人的一种哲学理念,同时还传递出一种神秘狞厉的氛围。

 

兽面纹瓦当在唐宋建筑中被大量使用,加之其纹饰多样且品相相对完好,成为当今收藏爱好者们争相追崇的目标。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