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邯郸非遗

中国史上刻经第一人——唐邕!北响堂山、娲皇宫摩崖石刻均出自其手!

时间:2018-06-25 15:43:01  来源:解读邯郸  作者:刘学斤  浏览: 分享:

   邯郸响堂山石窟是闻名于世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均有精彩的可记之处。

此次,我们只从北响堂山一方摩崖碑刻记起。

      

1、时间开始了

 

鼓山又名响堂山,在后世人眼里,“山势崛起,壁立千仞,不与他山相连,其西侧太行诸峰对峙,其南则滏水出焉。上有二石如鼓形,世传鼓鸣则有兵起”。在唐邕眼里,“涧谷虚静,邑居闲旷”,是处可安放灵魂亦可放逐灵魂的福圣之地,不但他作如是观,北齐皇帝亦作如是观。

 

文宣皇帝高洋在世时,常往来于邺城和晋阳间,鼓山是必经之所,因之山下建起离宫。一天,高洋兴致来了,爬上山腹,见数百僧人正走在路上,仿佛瞬间他便凝固在那里。他注视了许久。之后,有感于僧人的虔诚与坚定,亦出于王朝统治所需,他做出一个改变鼓山历史的决定。“遂开三石窟,刻诸尊像”,鼓山自此有了一座石窟寺。

 

一座山,能有多少值得人们回味和记忆的日子?

 

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之中,又能有几个刻骨铭心的日子?

 

就要开始了,时间就要到了,天统四年即公元564年的农历三月一日,对唐邕是一个不可以等闲视之的重要日子。

 

一个属于个人的重要日子,是否一定会成为值得人们回味和记忆的历史,如同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王羲之和孙绰、谢安等几十位志同道合者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时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日子?“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那年王羲之刚到知天命之年,他以如此回肠荡气的词句洞彻人生,感概人生。“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之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唐邕亦有同感,二百多年后,在暮春之初的天气,命运却让他选择了另一种人生抒写。

 

此时唐邕在中书监任上,是朝廷倚重的名副其实的重臣。此时的皇帝是高纬,真正说话算数的是高洋的弟弟——太上皇帝高湛。“风度高爽,经算弘长,文武之官,俱尽其力,有帝王之量”的高湛名义上退了,实则仍掌握实权,是主政者,军国大事群臣“咸以奏闻”。

 

太上皇帝和皇帝是父子关系,在这层微妙的父子关系中间唐邕不想周旋和获取,他只想尽到忠诚和责任。有一年春天,突然诏命他为赵州刺史,最初他还以为犯了什么错,要不怎么将他调出京城呢?就在他做丈二和尚时,高湛把他传到跟前:朝臣中没人带着侍中、护军、中正的头衔去当州刺史的,“以卿故有此举”。高湛推心置腹,特意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给他个长假,“放卿百余日休息,至秋间当即追卿”……

 

说是休息,不如说是为他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采风机会,那些天带给他从未有过的生活的充实,创作的冲动;那些天他集中精力,练习喜欢的书法,他想不到这样的练习冥冥中正为他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做着准备。人无法把握与预知未来,却能够用言行回答当下。

 

天统四年即公元564年,唐邕亦像王羲之一样处在知天命之年。可他没有像王羲之一样在曲水流觞之后,潇洒地一挥而就,写出一篇千古绝唱。

 

那篇千古绝唱属于书圣,不属于他。他写下的并非一篇三百多字的序文,而是以数万字计的四部经典。此时他代表一个王朝,一个时代,亦代表一个人的愿力和信仰之美。在写下第一个字之前,他沐浴振衣。这是一项浩大工程,他不知道会耗时多久,他知道考验他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能力,还有意志和心智。

 

时间开始了……

        

2、能不想起那些年吗

 

十多年后,在凤州刺史任上,经历无数次告别之后的唐邕亦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次告别,他向人世的告别。那一年他已非北齐臣子,亦非后来投奔的北周的臣子,曾同为北周臣子的杨坚那一年即将或已然自树大旗。

 

像很多人一样,谢世前,对人生他满怀依恋。他的人生是从哪里起步的?是从遇见高家人起步的吗?他记得那是在北魏太昌初年,经人举荐,他来到高洋的父亲高欢帐下听命。“善书计,强记默识”的他很快得到重用,高欢死后,高澄提拔他为大将军府参军。高澄是高洋的哥哥,29岁时“遇盗而殂”。高欢和高澄都没做过皇帝,高洋称帝后把他们尊为高祖神武皇帝和世宗文襄皇帝。

 

他是高洋最信任的人,每每出塞,高洋必命他陪从,专掌兵机。“识悟闲明,承受敏速,每有顾问,占对如响”,类似的赞誉在他身上时常发生,高洋检阅部下,三五千人,他不看名单,即能把官位姓名对上号。高洋曾拉着他的手坐到丞相斛律金之上,向太后介绍说:唐邕强干,一人当千。高洋还曾向太后称赞说:唐邕分明强记,每有军机大事,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高洋亲爱他的程度,到了“车马衣裘与卿共弊”的程度。

 

一次,高洋望着并州城问:此是何等城?有人回答: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

 

高洋道: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

 

他在高洋眼里是不可替代的,高洋责备那些不称旨的侍臣都不配给他当奴才。

在高洋时代,他得到最大尊重。其后高演执政,他亦得到尊重。太宁元年即公元561年冬天,高湛做了皇帝。四年后,高湛将皇位传给儿子高纬。

 

北齐的皇帝均短命。高洋做皇帝十年,31岁那年,他暴崩于晋阳。高洋的儿子高殷活了17岁,孝昭皇帝高演27岁崩于晋阳。接下来高湛做了世祖武成皇帝,32岁崩于邺城。高纬是高湛的长子,他做皇帝亦不长远。

 

但从高洋到高纬,他们每个人对佛教都非常尊崇。

 

鼓山之上开始于天统四年暮春之初的刻经活动,倘若没有王朝的鼎力支持,倘若宗教信仰不能超越政治上的争斗,仅凭他一人之功,无论如何是不能顺利完成的,亦不可能最终成为他一生中最值得称道和纪念的篇章。

 

又想起投入刻经活动的那些年。第一年,邺城昭阳殿发生的火灾,波及宣光殿和瑶华殿;从正月到五月没下过雨,到了六月,不但下了大雨,还刮起“拔木折树”的大风;冬天,“右仆射和士开为左仆射,中书监唐邕为右仆射”;腊月,高湛死了,和士开秘丧三日。

 

刻经活动开始第二年,正月,高湛尚未入土为安,高纬即杀了博陵王高济和赵郡王高睿;不分青红皂白的时评,把他与和士开、娄定远、赵彦深、元文遥、綦连猛、高阿那肱、胡长粲相提并论,称他们是“八贵”……

 

如意与不如意,那些年,无论发生了什么,刻经活动都未中止,都在进行。

他能不想起那些年吗?

       

3、他装满了世界的清凉

 

武平三年即公元572年,唐邕有诸多身份:特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并州大中正……

 

然而,在后世的记忆中,唐邕最为著名的一个身份是“晋昌郡开国公”。

 

这身份即源于“晋昌郡开国公唐邕写经记碑”。“缣缃有坏,简策非久,金牒难求,皮纸易灭,于是发七处之印,开七宝之函,访莲华之书,命银钩之迹,一音所说,尽勒名山,于鼓山石窟之所,写维摩诘经一部、胜鬘经一部、孛经一部、弥勒成佛经一部,起天统四年三月一日,尽武平三年岁次壬辰五月廿八日”……写经碑通高415厘米,上部造像毁损,碑文高165厘米,宽100厘米,计20行,行34字,记述了唐邕刻经的缘起、刻经的内容和刻经的起止时间以及写经和刻经人“海收经籍,斯文必传,山从水火,此方无坏……诸法为祖,诸经亦王,一文半偈,与物行藏……杀青有缺,韦编有绝,一托贞坚,永垂昭晢”的心愿。

 

石壁上大规模镌刻佛经在中国最早始于北响堂山石窟,“眷言法宝,是所归依”,开创这一历史的唐邕亦被举为刻经第一人。据说现在可确认除北响堂刻经外,涉县娲房宫刻经及邹城尖山摩崖刻经亦与唐邕有关。

 

四部经典,八方摩崖,分书寸字,“共计428行,行1000字”。维摩诘经有“先哲之格言,弘道之宏标”之誉,人称“其文微而婉,厥旨幽而远”,亦名“不可思议解脱经”。胜鬘经人称“方广之要路,超升之洪轨”,“言逾常训,旨越旧篇,故发心希圣,而神仪曜灵;归无别章,而叹德斯备,诚感声发,而尊号响集”,又名狮子吼经。孛经中记述“友有四品”,何谓有友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何谓有友如称?“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则慢”;何谓有友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何谓有友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弥勒成佛经则使无数人联想起那个乐观的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形象。

 

数载经营,工作宏伟。然而时间无情,风雨剥蚀,到民国年间,八方摩崖中的三方已“泐灭不可睹”,“笔法遒古,气魄浑厚”的写经记碑亦已毁十余字。

 

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正是仲夏季节。然而在武平三年即公元572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四围蒸腾的暑热,丝毫不能阻挡热情似火的人们,他们涌向鼓山,庆祝唐邕刻经完成。

 

所谓只要付出了,不要回报,亦有回报。唐邕以善书能文为时所重,“故相都近邑,勒经造像多出邕手”,“观者叹为鬼斧神工。北齐摩崖之为世所珍,宜矣”。当后世这样评说的时候,有谁还记得那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八日?

 

静静地,远远地,唐邕望着蜂拥而来的人群,他的心中装满了安详与欣喜,亦装满了世界的清凉。

 

 

    

本文主要参考资料:北齐书,中华书局1972年版;出三藏记集,中华书局2005年版;赵都风韵,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图片说明:

1、唐邕写经记摩崖碑,在北响堂山刻经洞外,《畿辅碑目》称之为“唐邕写经记”,《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河朔访古新录》称之为“北齐晋昌郡唐邕刻经记”,另外亦见录于《金石存》、《畿辅通志》、《八琼室金石补正》、《广平府志》等文献,“该碑对研究我国的佛教刻经具有重大意义”。

2、碑之局部。

3、唐邕写经记碑不同于稍早的茹茹公主墓志铭,尚足魏碑之体,多隶书妩媚之韵。此为碑之拓片。

4、涉县娲皇宫摩崖刻经。

5、拓片局部。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yd03208109)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