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黄粱梦文化是以邯郸黄粱梦吕仙祠为依托,同道教文化、民俗文化融合存在的一种综合文化现象,是罕见的有实物载体的中国梦文化代表。
黄梁梦吕仙祠是黄粱美梦典故的发生地,系文物保护单位,其兴建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小说《枕中记》,《枕中记》来源有二:一是邯郸当地民间传说,谓卢生名英字粹之,居黄梁梦东北的卢英堡;二是受南朝刘义庆所撰写的《幽明录》中的《杨林》启发,入枕做梦,另有现实人物的经历为素材。小说面世后,在其发生地所建的卢生祠正是呼应这一历史现象的产物,起兴建年代已不可考,据明代诗人王世贞“拂藓自读唐人碑”诗句推测,吕仙祠始建于唐末,至迟北宋也已有祠,王安石诗“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梁欲熟时”,可证明当时祠已具影响,但最初只是座民间性质的小庙,多是文人感叹时事命运、百姓寻求祛病消灾的场所,后随着道教的兴盛和八仙人物的定型,人们将点化卢生的吕翁附会到吕洞宾身上,明嘉靖皇帝命道士国师陶仲文用帑金重建,并敕赐“风雷隆一仙宫”匾额,奠定了黄粱梦吕仙祠建筑格局,并升格为观,卢生祠逐渐发展成为北方道教全真派的道观而更名吕仙祠。民间对卢生以及吕洞宾的崇拜始终未曾间断,祭祀活动延续至今,较大规模的是每年农历四月十一的庙会,吸引周边四省交界地区的香客云集,并逐步发展成为中原地区的物资交流大会。对卢生的崇拜使邯郸区别于其他地区吕仙祠,人们对作过完美美梦卢生的千年朝拜,反映了人们对他梦境的认可和期羡,邯郸黄粱梦文化是中国梦文化中独特而又鲜活的题材。
黄粱美梦故事讲述的是道士吕翁在邯郸道上的一家客栈遇到穷书生卢生,卢生感叹命运不济时,吕翁给他一个青瓷枕入睡,梦中娶娇妻,作大官,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寿逾八十而终,醒来后店主人的黄粱米饭还没有蒸熟,吕翁对他说:人生之道,不就是这样吗?卢生茅塞顿开,扔下书随道士出家学道去了。邯郸黄粱梦是中国梦文化中功名富贵梦的代表,以其梦境的完美程度看,是他富贵梦难以企及的,在封建思想观念中,读书人的富贵标准为官高爵大,子孙繁多,寿长正终,卢生梦达到极致。元代马致远、明代汤显祖等戏剧大师,以及民间故事家们,将卢生梦再升华——绕过做皇帝而直接作了神仙,让他永享人间香火
邯郸黄粱梦文化具有极高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由它影响而产生的小说戏剧历朝历代都有续写改编,与邯郸梦相关的诗文多达二百余首,碑刻现存三十余通。吕仙祠内中轴线上分布有钟离殿、吕祖殿,卢生祠,其中卢生祠内的卢生青石造像是民间百姓崇拜的实物,祠两侧东西碑廊内是历朝历代的碑刻。 近年来,陆续出版有《黄粱梦传说》、《黄粱梦诗词精选》、《邯郸之梦》等书籍,并新建有中国名梦馆。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