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6月11日是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
传统技艺如何连接现代生活?近年来,“非遗文创化”构想给出了新方案。当前,文创频繁上榜“热词”,非遗热度也逐步上升,“非遗文创化”蔚然成势。
在福建省福州市,“非遗文创化”让传统技艺从“活”起来到“潮”起来。
傅天龙正在制作茉莉花茶。福州春伦集团供图
福州的夏天是带着茉莉花味的。西汉时期,原产于印度的茉莉一路向东跋涉,进入中国后在榕城落地生根,芬芳至今。福州的茉莉因当地独特的自然水土和气候,不仅生长繁盛,还孕育出被认为有冰糖甜、龙眼味的独特芳香,而其最主要的去向是用于茉莉花茶的制作。
当一花一茶偶然“相遇”,洋溢着清香的传统工艺便诞生了。2014年,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然而,时代“浪潮”滚滚向前,茉莉花茶的滋味,渐渐变成了老福州人的“乡愁”。置身现代都市语境中的古老工艺,如何“逐浪”?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福州茉莉花茶传统窨制工艺传承大师傅天龙给出了答案。
作为国内最大的茉莉花茶生产企业负责人,傅天龙以“十二生肖茉莉花茶”为创意概念,设计了年轻人喜欢的“潮茶”;以“茉气”为主题,通过茉莉花瓣的点缀、茉莉香气的提炼,制作茉莉花口味的冰淇凌;同时,利用喝咖啡的环境、喝酒的器具,让老百姓在中外融合的“沉浸式”美学空间中“吃茶”。
“我们以文创传承非遗,并转化成经济效益,形成经济产业链,让老福州人念念不忘的茉莉花味,通过年轻人心仪的方式,‘接地气’地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老百姓能实实在在地感受非遗魅力。”傅天龙说。
福州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宗霖正在创作。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在福州木雕技艺传承人杨宗霖看来,朴实无华的木雕,有了创意的加持,也能和年轻人痴迷的“潮玩”擦出火花。
作为福建省传统雕刻艺术之一,福州木雕(闽侯)2022年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杨宗霖却表示,提到传统工艺,现在的年轻人大多会觉得呆板,鲜有人学习,这让非遗难以与大众“碰撞”。
“审美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改变的,要让传统工艺展现当下年轻人生活的态度,与时代产生共鸣,并具有传播性,文创是一种途径。”在杨宗霖的木雕工作室中,林林总总摆放着不少实用而有趣的小物件。
创意木雕作品《蛙偶》。受访者供图
例如,在他的木雕作品中,有一香插取名《蛙偶》,谐音是赞叹时脱口而出的“wow”。作品中的青蛙双手交叉,盘坐成球状;同时,不倒翁造型迎合年轻人喜爱的“萌态”,让木雕瞬间生动了起来。
杨宗霖说,接下来,他将设计十二生肖不倒翁系列木雕香插,“我们在消化传统文化时,还应该让古早味的非遗工艺落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代代延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眼下,如何让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激活非遗的内在生命力,使非遗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是现今重要的命题。
福州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池小霞介绍,近几年,非遗的保护工作确立了一个重要理念,即见人见物见生活,非遗文创化,“这是一种非遗和文化创意结合产生的适应人们物质及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给非遗增加了经济附加值。”
“我们说非遗不是文物,而是活化的文化形态,它更需要的是可见、可参与的生活。”池小霞表示,以当代人需要的产品设计为出发点,汲取非遗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产品设计,才是市场和消费者的新需求。
在非遗融入“摩登”生活的过程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李诠林强调传统技艺的“本真性”。在他看来,非遗本身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创意内容。当下,非遗文创的重点应该在于挖掘、开发既有的文化资源;但是,这种挖掘和开发一定要在保护好非遗本体的基础上进行。
“所谓非遗,追根溯源是农耕社会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在特定地域慢慢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长期关注非遗文创研究的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王晓戈则认为,非遗文创品在符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要诠释好地域特色,展现出地域风貌。
薪火相承,生生不息。王晓戈还提出,传统手工艺者和年轻设计师可以尝试相互“磨合”,共同去承载文化精华,和一些好的记忆;同时,应当把非遗纳入高校教育体系,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传统文化,进而激发其创造力。因为,只有对非遗注入纯粹的情感,设计出来的文创产品才带有温度,才掷地有声。(钱嘉禾)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