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邯郸

日本研究视域中的另面鲁迅

时间:2020-07-11 13:43:36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白华昭  浏览: 分享:

       日本向来是鲁迅研究重镇,即使国内的研究著作已汗牛充栋,日本的鲁迅研究仍旧是不可忽视的存在,独特的解读视角、细致的史料爬梳,日本学者们不断给学界带来新的灵感。藤井省三的《鲁迅的都市漫游》便是其中之一。作者以文化纪行的方式深入浅出,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身上的都市性,并对鲁迅的东亚阅读及接受进行了梳理,给我们还原了“另一个鲁迅”:鲁迅不再是故意不好好写文章的“怪老头”,而是流连于十里洋场,沉迷于好莱坞电影,用出版《两地书》来赚取稿费的职业写作者。

       早期的鲁迅研究更多强调鲁迅的乡土性和“乡土情结”,近十几年来,随着对鲁迅美学意识的挖掘,人们渐渐对他身上的都市性也关注起来,比如鲁迅与外国美术及电影的研究等。但像这本书这样以“都市”为关键词和线索来解读鲁迅的一生及其创作,在学界还是头一回。作者梳理了鲁迅从绍兴到南京、东京、仙台、北京、上海的辗转轨迹,敏锐地捕捉到了鲁迅对大都市的偏爱,进而解读他以至现代作家群体身上的现代性。

       为什么鲁迅在仙台读书却每逢假期都要不惜坐12小时火车前往东京度假,且一年半中竟然去了三次?为什么从日回国之后,鲁迅首先选择了去北京而不是最后的上海?作者分析,当时“与‘信息城市’东京相比,仙台的信息量还显得很少,人口数量也仅仅相当于绍兴城内的规模”,“或许是因为鲁迅一直没能忘怀信息都市东京所特有的快感和兴奋”。至于是哪些兴奋,从鲁迅着和服、以文学为时尚、倾倒于夏目漱石、创办《新生》杂志、编辑出版《域外小说集》可以得知。尽管后者遭到挫败,但仍旧是鲁迅在东京“作者—出版者—写作者”之成熟体系中浸淫的体现。鲁迅回国先去北京,也是因为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文化名人云集,而上海的文化氛围一直到30年代后才渐渐凸显。

        都市空间的视角在全书前半段的“作家小传”中贯穿始终。作者一方面解读鲁迅本身,另一方面,则分析和考察鲁迅外围的城市。所以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书中有大段大段“脱离”鲁迅,单纯分析城市的人口、经济、文化和媒体形态的内容,甚至有些“跑题”。但如果再折回来读就会发现,作者的“就都市论都市”只是一种障眼法,鲁迅的文学活动和前面的都市论述在这种对照中巧妙地合在了一起,最终形成完整的“都市中的鲁迅”形象。

       其中,热衷好莱坞电影这点尤为有趣。鲁迅在日记里记录最多的,除了买书,恐怕就是看了哪些电影了。鲁迅的阅片量相当大,据悉总共有160多部,尤其去到上海之后的九年时间里,看过的就有124部。而在这些影片中,鲁迅只对一部国产电影《春蚕》赞赏有加,其余喜欢的都是外国电影,尤以“泰山系列”电影为最。想象一下“如同冲向敌人一般”坐汽车奔向电影院的鲁迅,实在可爱。在此藤井指出,那些认为鲁迅最赞赏苏联早期革命电影的学者的看法“不免牵强”,因为与好莱坞电影比起来,鲁迅看过的苏联电影数量仅仅是前者的1/20。

      鲁迅出现在日本视野中的时间相当早,甚至可以说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最早,这便是《日本及日本人》杂志1909年5月号上《文艺杂事》报道中提到的,“现有居住于本乡、年纪二十五六岁之周姓中国兄弟,饱读英德两语的泰西作品,并在东京刊行了定价仅为三十钱的《域外小说集》”。而直到两年后,鲁迅才以文言小说《怀旧》登上国内文坛,参加《新青年》改组、发表《狂人日记》则更是在九年之后的1918年。

       从青木正儿到清水安三,北京的日本人共同体在日本鲁迅接受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时间上看,日本早期的鲁迅介绍与鲁迅回国后的创作近乎同时;从内容上看,周氏兄弟的日本作家介绍和日本的鲁迅介绍之互动也是一个特点,从中可见现代时期中日文化交流之一斑。奠定日本研究基础的增田涉、内山完造、佐藤春夫、田中庆太郎甚至与鲁迅有过直接交往,增田涉的《鲁迅传》更是得到鲁迅的亲笔改阅。太宰治甚至写出了以鲁迅为原型的青春小说《惜别》。

       日本鲁迅研究者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说法,竹内好是“第一代”的代表人物,但藤井省三对他却颇有微词。他认为就像对太宰治《惜别》的批评一样,竹内好的鲁迅阐释带有极强的个人主观色彩,是“被神化了的”,“苦恼于政治与文学之对立”的“竹内鲁迅”驱逐了“富有个性、人情味儿十足、笑容满面”的“太宰鲁迅”。竹内好的鲁迅翻译也不甚理想,他用明快整饬的短句代替了长句,失掉了原文呈现的“错综复杂的思绪”,将“迅哥儿”译为“迅哥”的意译则失去了作者对“主人公尚未成熟的青涩”的暗示,从而迷失了鲁迅文学的原点。

       其后有丸山昇、丸尾常喜、北冈正子、中岛长文……日本的鲁迅研究长盛不衰,藤井认为,鲁迅甚至成了日本的“国民作家”,以至影响了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作家的写作。扩展至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作者通过不同国家鲁迅阐释的对比,对东亚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深度阐述。这便是“由鲁迅进入现代东亚”吧。

      此外,作者的实地见闻贯穿全书,这本研究著作由于增加了个人色彩而格外具有共情的力量。特别是作者的《故乡》之旅:

      绍兴河溪纵横交错,是一座静谧的水乡小城。那里春天油菜花盛开,而夏天路边会摆满卖甘蔗的小摊儿,甘蔗切成30厘米一截,市中心解放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用它来润喉止渴。到了收获的秋天,人们忙着晾晒稻谷,火车站前、马路上、小桥上,整个城市到处都铺满金灿灿的稻子……

      仿佛回到了鲁迅出生、长大的那个绍兴小镇。回到作家生活的历史现场,这便是藤井省三文学研究的魅力吧。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