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邯郸

太行山上写华章 ——访邯郸籍太行八路军版画家李书芹

时间:2020-10-07 09:45:47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卫庆前  浏览: 分享:

 

太行山上写华章      

                                                   ——访邯郸籍太行八路军版画家李书芹

作者:卫庆前

 

李书芹给作者讲述当年的故事

2017517日上午,邯郸市博物馆《红色印迹——纪念邯郸日报创刊65周年经典报纸展》大厅,来了一位不同寻常的观众。他银发皓眉,精神矍铄,在展示《新华日报》《新大众》报的展板前仔细观看,不时用手指点着说明文一字一句地读着,看得格外认真仔细。

 

李书芹对展览一字一句看得很仔细

他叫李书芹,这年92岁,是邯郸市刘二庄村人,1925年出生,193813岁时参加抗战,80年代在中国农村读物出版社领导岗位上离休,现在北京居住,这次是来邯郸探亲。

虽然是90多岁的人,但李老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吐字清楚。说起《新华日报》和《新大众》报,他顿时来了精神。他说,在革命战争时期,报纸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宣传品。新中国成立前,他曾经在八路军政治部宣传部、华北新华日报社、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社从事美术工作。《太行木刻选集》有他当时的作品。今天看到这些老报纸,他感到非常亲切,又像回到了当年。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故事,笔者第二天带着《太行木刻选集》来到刘二庄李老临时居住的侄子家。这本木刻选,有他创作的10幅作品,我们请他签名。他回忆起艰苦的战斗岁月。

新年画。李书芹作于1944年,选自《血与火的洗礼——抗日根据地木刻集》

《攻城》李书芹作于1945年

《消灭蝗虫》李书芹作于1944年

第十八期封面版画为李书芹作(卫庆前藏)

《组织起来》李书芹作于1948年

李书芹根据当年生活画的连环画“宣传群众”

李老19254月出生于邯郸刘二庄,祖父是当地有名望的人士。193710月日寇占领邯郸,刘二庄成为敌占区。他父亲名叫李新,读过书、有觉悟,担任地下敌工站站长,经常向群众宣传反抗日寇侵略、不当亡国奴的道理。他的家也成为秘密护送我党来往人员和物资的堡垒户。

19387月,中共冀南党组织为了团结教育培养抗战的青年骨干,在河北深县中学成立抗战学院,招收青年人参加抗日队伍。大批知识青年,包括平津保(北平、天津、保定)流亡学生,纷纷前来报考。抗战学院的招生很注意政治素质,一般是由中共地方组织推荐保送,也有从敌占区跑来的,但一律要经过考试才能录取。学员入学不限年龄,有十二三岁的,也有四十来岁的,还有兄弟姐妹一起来的。学员也不拘文化程度和职业,有大学生,也有小学生,只要识字,要求抗日,都可以入学。

李书芹的父亲与地下党组织,选派刘二庄、耒马台、爆台寺等村20多名青年人,持中共邯郸县委(当时驻地在尚壁村)介绍信入学。他们徒步北上,途径邢台、衡水等日寇未占领地区,来到位于冀中的深县抗战学院。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兼任院长,学院办学的总方针是“一切为抗战服务”。8月初开学典礼那天,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前去祝贺,并结合冀中抗战形势向全体师生讲解《论持久战》,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在抗战学院的少年先锋队受训三个月后,李书芹被分配到冀南行署宣传队。从上海来的电影明星、曾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担任角色的边疆担任队长。宣传队驻地在南宫县赵明桥,队员们排练演出节目,到各村宣传抗战。

194015日,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倡导和支持下,“晋东南鲁迅艺术学校”也叫“前方鲁艺”或“太行鲁艺”(相对延安鲁艺而言)正式成立。“太行鲁艺”校歌的歌词是:

一群艺术新兵,

祖国优秀子孙。

继承鲁迅的遗志,

发扬民族的光荣。

我们要推动历史的巨轮前进!

生活的锻炼,

政治的修养,

民主的作风。

努力反映现实,

创造新的人生。

高举起鲁迅的旗帜,

前进!胜利!光明!!

李书芹一行来到山西武乡县蟠龙村的太行鲁艺学习,校长是李伯钊(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的夫人)。学校设有音乐系、美术系、戏曲系和普通科(各种艺术领域都学一点的初级班)。普通科的学员是来自冀南、冀中的宣传队和剧团的小同志。教师大部分是延安鲁艺来的教育家、作家和艺术家。美术系的老师有罗工柳、彦涵、艾言、黄山定、胡一川、范云、赵在青(赵在1942年日寇大扫荡中牺牲)等。美术系开设版画(木刻)课程,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胜利报》的记者安岗(后任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总编)曾来校作国际形势报告,讲苏德战争,鼓励学员看到反法西斯胜利的希望。

在“太行鲁艺”,李书芹掌握了版画创作技艺。创作版画用材质较硬的梨木,纸张是农村自制的土纸(用麦秸、草杆、破布头等捣成纸浆制作),木刻刀是村里的铁匠根据学员需要打制的。刻刀分圆刀、平刀、三角刀,平刀刻大块的面,三角刀用来刻最细的线。印版画用的是刻蜡板印小报的油墨。

老师要求学员画速写、画人物写生,培养观察力。学员们找驻地老乡画像,老乡讲迷信,怕把“魂”给画走了,不让画。学员们就互相画。还到村里院落、牲畜棚和庄稼地写生。部队打了胜仗,画缴获的敌人武器、器材,积累创作素材。在太行鲁艺老师的培养下,他的美术素养得到很大提高。

“太行鲁艺”办有木刻工厂,创作了大量群众喜爱的年画、招贴画、门神画,有单色、也有套色的,内容有赞美抗日武装、揭露日伪暴行、清算汉奸恶霸、保卫根据地、军民鱼水情、解放区新生活等等,在农村集市上以很低的价钱出售给老百姓,不求赚钱,为的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讲导演课的教师是阮章竞(曾用名洪荒),广东人。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曾担任太行八路军剧团团长,他不但能导演,而且写剧本,那时太行山剧团演出的戏,很多都是他写的。

1942年,李书芹转到太行联中,继续学习。

学校的学习和生活很艰苦,黑板和讲桌都是借老乡的门板。背包每天起床后打好,以备出现敌情时立即转移。每个班只有一两支枪,持枪的或是班长,或是年龄大、身体壮的男学员,其他人发一枚自己兵工厂造的手榴弹。

学员的饭食是高粱米、小米拌糠、黑豆,玉米面野菜糊糊;下饭的是水煮黑豆芽、萝卜条,既是菜,又是汤。

为响应边区大生产的号召,学校组织学员开荒种地,种山药蛋(土豆)、玉米、南瓜,每年有三个月的粮食实现自给。没有棉衣,每人发几斤棉花,用荆条拍打松软,絮棉衣、絮被子。用陀螺将羊毛捻成毛线,学着织毛衣。

李老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艺要为工农兵大众服务。他深刻地体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为工农兵服务,就要了解工农兵,他非常重视写生,注重观察生活。无论是反映战斗的作品还是生产的作品,都要从观察生活、从了解实践中来。他说,自己虽然出生在农村,但是对农活不是十分了解。在创作《秋耕》版画前,他来到地头观看老百姓怎样犁地。发现马和驴犁地形态不同,马拉犁使劲朝前走背部是平的,而毛驴拉犁使劲背部是拱起来的。为了使犁铧犁得深浅一致,扶犁者要常用手压犁铧,边压边走。他把观察结果运用到版画创作之中,画面生活气息浓烈,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八路军攻打涞源战斗取得胜利后,他到部队体验生活。战士们告诉他,战斗中缺少大炮,就用柳条篮子装满手榴弹,一气投出几十枚,炸得敌人晕头转向。他据此创作了版画《攻城》。

李书芹先后在八路军总部宣传部、太行新华书店、华北新华书店、新大众报搞美术设计,参加了百团大战、反扫荡、土改,积累了大量创作素材,创作了许多反映根据地部队和老百姓生活的作品,有《消灭蝗虫》(1944年),《欢庆胜利》(1945年),《缴获敌人的大炮》(1947),冬忙(1946年),绿化大地(1946年),等等。

李老回忆说,当时的太行山麓、漳河两岸都是文艺团体,文化活动非常活跃。文艺团体演出许多节目。太行鲁艺的实验剧团,在桐峪演出过曹禺的著名话剧《日出》,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19454月,129师和边区政府、太行文联,在涉县下温村召开太行文教群英会。194411月,太行区在山西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了太行区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邓小平、滕代远、李雪峰等领导参加了群英会。他参加了两个会议的筹备工作,主要是绘画。把玉米等农作物生长的过程用绘画表现出来,帮助不识字的农民掌握科学种地知识。

194510月邯郸解放后,晋冀鲁豫边区机关“下山”,从太行山区来到邯郸平原。和平的日子没过上几天,蒋介石国民党要沿着平汉路北上进攻解放区。这年秋天,国民党第11战区孙连仲的3个军(三十军、四十军及新八军),约45万人,在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四十军军长)、高树勋(兼新八军军长)的率领下,从河南郑州、新乡沿平汉线北犯冀鲁豫解放区。我晋冀鲁豫部队在邯郸以南、漳河以北对敌予以围歼,高树勋战场起义,马法五被俘,缴获大量武器弹药。根据领导指示,他赶到战场崔曲采访写生,回来创作了黑白版画《平汉战役缴获的胜利品》,发表在《新大众》杂志上(1945年)。他创作的版画《绿化大地》、《盖新房》,19463月作为《新大众》第18期的封面和封底。

1946年夏天,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机关迁往武安,李书芹随华北书店转战来到武安赵庄《新大众》编辑部。这个杂志面向农村干部和农民读者,在边区影响很大。编辑部力量很强,有著名作家、后来成为“山药蛋”派代表人的赵树理,以及建国后担任工人日报正副社长的王春、苗培时。杂志因为出版周期太长后改为报纸,杂志社全班人马进入北平后,随着工作重点的转移,19497月创办了面向工人读者的《工人日报》。

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快。1948年夏,晋冀鲁豫边区与晋察冀边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他随队伍开到石家庄。那年冬天,为了反映根据地的新面貌,他精心创作了一幅名叫“山村之晨”(又叫“组织起来”)的套色版画作品。为搞好创作,他连续几天起个大早,爬到村子里最高的房顶上观察,画写生。在这幅作品中,倾注了他的心血。他设计了村干部敲响出工的钟声,农民陆陆续续从家里出来,有的牵牛,有的荷锄,有的收拾农具,互相招呼着走向田地,反映了解放区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套色版画,每一种颜色用一块版,四、五种颜色刻了四、五块版。作品由石家庄大众美术社印制,很受群众喜爱。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博物馆收藏。在他家,我们亲眼见到了这幅作品。

19491月北平和平解放。上级要求保持社会稳定,各行各业正常营业,同时要求书店图书更新,橱窗也要有新气象。因为有解放区的美术工作经验,领导安排他参加接管位于西单的中正书局。当李书芹赶到丰台集合时大部队已经开拔。人生地不熟,有人建议他雇一辆黄包车进城。他想,坐黄包车的都是达官贵人,解放军可不能坐。但又没有别的办法,他只好把行李放在黄包车上,自己跟着黄包车跑。黄包车夫说这样啥时才能到呀?幸好一路上行人少,他跑一会儿,坐一会儿,爬坡时再推一会儿。到永定门时路上行人比较多,他索性就拿大衣蒙住头,就这样来到西单中正书局。

新中国成立后,李书芹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社美术编辑,北京幻灯厂美术编辑室主任,《农民日报》社、农村读物出版社的领导工作。

199611月,由太行联中师生撰写的回忆录《烽火太行摇篮情——太行联中纪念文集》一书出版,李书芹创作了题为“入党宣誓”、“战备学军”、“开荒种地”、“捻羊毛线”、“在树荫下”、“演习功课”6幅速写作品,是对联中最好的战地回忆。新中国成立后,李老一直坚持写生。他拿出随身带来的苹果平板电脑,打开写生作品,有铅笔写生,有钢笔写生,还有水彩写生;有人物,有静物,有家畜,还有生产养殖等场景,详细记录着生活的原生态。

 

李书芹展示自己的版画作品

70多年过去了,精彩的木刻作品不仅是珍贵的艺术遗产,更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