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邯郸

唐宋重镇、革命老区:浅口村

时间:2020-12-22 15:53:43  来源:大运河时空  作者:文剑  浏览: 分享:

 浅口村是馆陶县寿山寺乡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距离交通要道有一定距离,村西虽然有着老沙河之名的河道,但却都是黄沙,距离有水的卫运河有10公里之遥。这样的村子在华北大平原上比比皆是。要说它和周边其他村庄比有什么区别,可能很多人就会感觉到这个村有些大而已。如果年龄再大一些的会知道在1996年之前馆陶县有21个乡镇时,浅口村曾是浅口乡的驻地。如果对历史再了解多一些,可能还会知道它在抗战时期曾是馆陶县革命老区,馆陶县委、县政府曾经活跃在以它为中心的几个村里。

 

 以上这些可能就是大家能够了解到的浅口比较全面的情况了。

最多再有从地方志书记载里找到浅口村名的来历。1999年版《馆陶县志》记载的浅口村:

据传,村西西沙河为漳河故道,有几处渡口,唯此渡口水浅可涉水过河。人们称这里为浅口。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民来此,定居在渡口处,遂起村名为浅口。民国三年(1914年)曾设浅口里,辖六村。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浅口镇,辖浅口村。浅口在元大德元年(1297年)建一洪济寺。

这个记载里涉及到几件事:一是村名的来源是村西渡口水浅;二是村名得来的时间是明永乐二年;三是起村名为浅口之人为山西的迁民;四是在民国时期曾为里、镇;五是浅口村有一元朝所建洪济寺。

《馆陶县志》是官方所修,对浅口的记载就是正确的吗?

先看浅口镇是否是籍籍无名之辈,它是明朝才得名吗?

浅口镇在历史上早就有记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在近代以砸缸而被大家所熟悉的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四卷记载有这么一件事:

(唐太和三年)时李听自贝州还军馆陶,迁延未进,宪诚竭府库以治行,将士怒。……李听进至魏州,进滔拒之,不得入。秋,七月,进滔出兵击李听;听不为备,大败,溃走,昼夜兼行,趣浅口,失亡过半,辎重兵械尽弃之。昭义兵救之,听仅而得免,归于滑台。

唐朝时的馆陶县和浅口镇

唐朝时候两个节度使打仗,一个节度使因为打了败仗,昼夜兼程逃到浅口,损失过半,幸亏被救,最后回到了驻地今天的河南省滑县。在这里就涉及到了馆陶县和浅口两个地名,那么这一组地名是不是和今天的馆陶县和浅口一样的关系呢?

清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馆陶县条里记载为:

浅口镇,在县西。唐太和三年,李听自滑州移镇魏州,为何进滔所袭,败趣浅口,即此。

另外在宋朝的《元丰九域志》卷一里记载馆陶县:

京(指宋朝的陪都北京大名府)北四十五里,二乡,浅口一镇,有御河、漳河、屯氏河。

元丰九域志的记载

从上面的史籍里记载可见在唐朝、宋朝时馆陶县浅口镇就已经存在,并且能够被史书记载,应当具备了相当规模。并不像《馆陶县志》所述的那样是明朝时山西迁民定居后才起的村名,其历史要早得多。

浅口在历史上为何如此重要?渡口的水真的很浅吗?

浅口今天位于馆陶县西部,虽然村西为西沙河(历史上为漳河、黄河故道),已多年未见水流。但是在唐朝时,浅口村西的流经河流为有着小黄河之称的漳河,因此也就有了《资治通鉴》里的记载,李听被何进滔追到浅口,却不能过河,大败。

北宋的浅口镇及黄河河道、永济渠

到了宋朝,由于黄河进入了频繁决口、改道期,浅口西侧的漳河河道被黄河某次改道后侵占,成为了黄河河道。并且由于黄河冲击以及泥沙淤积,在浅口东侧不远处的隋大运河永济渠已不能正常发挥运河的功能,相信此时浅口村西的黄河已取代了当时名为御河的永济渠,成为水陆交通要道。

观澜碑记

在浅口村西南的沿庄村曾经发现半尊名为《观澜亭记》的石碑,是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由当时的进士李震所撰文,书写人为右侍禁监大名府馆陶县浅口镇监酒税兼烟火贼盗事石继明,创建人为右骐骥副使监大名府馆陶县西吴渡李孜

馆陶县在北宋时期属于河北东路大名府管辖,右侍禁监是个九品的小官,在馆陶县浅口镇负责收酒税以及防火、抓捕盗贼事宜,相当于今天乡镇的税务所长再加上派出所长一职。而右骐骥副使监则是从七品,仅次于县令级别的官员,相当于管理渡口的副县长。正是因为浅口西的河道运输繁忙,浅口成为商业重镇,经济十分发达,极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官员进行收税、防火防盗的管理。

观澜亭则并不是浅口独有,在江、河、湖、海、瀑布旁边等激流处所建的亭子都可以称为观澜亭。在我国比较有名的是在山东省济南市趵突泉旁的观澜亭。观澜亭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供人观景,而是视水流湍急与否,帮助需要过河的人安全渡河,就像沿庄村发现的这半尊石碑里所载:

彼水之势为可察。……以观水之湍迅而民之济涉……亦无患矣。……濒河之民可知其害,以豫避也……

如果发现水势很大不可渡,想过河的人可以预先知道而避开这个时间点。

当时,浅口虽是渡口,但水并不浅,否则也没必要专门建设观澜亭来时刻察看水势。《馆陶县志》所记载的渡口水浅可涉水过河的说法看来是与之相比是矛盾的。村名可能另有来历,但今天已不可考。

随着在金朝黄河改道南下入黄海,黄河逐渐远离了馆陶县,流经浅口附近大运河永济渠受黄河改道的影响,到了元朝时其河道已经改道至今天的位置,被称为卫河了。从那以后浅口由濒河的富庶之地,成为了远离河道、偏于一隅的普通乡村。

1937年的馆陶县地图,可见第六区

在民国时期,馆陶县共有九个区,卫河以东有三个区,河西有六个区,浅口乡为馆陶县六区。当时浅口仍然还是一个大村,有东西、南北两条大街,正中形成一个十字,叫做十字街,是山东馆陶到河北曲周等地的交通要道。因为离县城和敌人封锁线卫河较远,并且村旁有沙河河道的高大土丘可以作为进行游击战争的迂回之地,浅口一带就成为了馆陶县委、县政府的所在地,是馆陶县的革命老区。但是,当战争烟云散尽,一切归于普通。

民国时期的浅口镇地图

上个世纪60年代末的浅口卫星图

今天的浅口卫星图

原创作品,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