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红色邯郸

李慕三同志革命经历介绍

时间:2023-10-08 09:31:53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王玉玲  浏览: 分享:

 李慕三同志革命经历介绍

 

王玉玲

 

李慕三同志系河北省威县贺钊村人,中农出身,学生成分。生于1918年3月,在本村高小毕业。1934年3月,在本村经孙意远(又名志鹏)和夏家庄韩学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李慕三怀着一颗对党赤诚的心,积极为党工作。在本地区开展地下活动,组织散发张贴传单和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思想,调查本地区地主武装(民团)枪枝配备情况,为武装夺取政权积极准备。同时积极发展党员,为革命增添新的力量。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李慕三同志也从未停止党的工作。1935年秋,冀南一带被国民党统治,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党的工作更隐蔽、更艰苦了,李慕三仍继续做地下发展党员的工作,曾介绍马子昆、李彦起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国民党为了残酷镇压革命力量,给冀南一带各县国民党县长都委任以军职、搜捕和残杀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家住贺钊村的李慕三同志也属于被国民党县政府搜捕的地下革命者之列。村上曾被国民党县政府抓去两人:一个是李子芳,家系地主,临清十一中毕业后,在夏家庄教学。当时李慕三经常去夏家庄韩学勇家开会,所以国民党误以为李子芳就是他们要抓的李慕三,后查明抓错了。因李子芳当时不是共产党员,所以在威县城内被押了一个星期,家中托人才放了回来,与他同时被捕的武子蒲,比较同情共产党,李慕三曾准备发展他为 党员,此人因胆小而不敢参加,被捕后不久也被释放。在国民党的残酷势力压迫下,许多同志遭到敌人的逮捕和残害。李慕三和其他地下党同志一道,积极营救被捕的同志,坚持进行地下活动。 此年秋,李慕三的入党介绍人韩学勇调往河北省委工作,由韩学范具体组织传达党的指示。1935年冬季,在孙意远家东院开党组会,李慕三接受党布置的任务;一、宣传党的主张,贴标语,发传单;二、分析斗争情况,发展革命队员(即便不是党员),三、打击地主,向百姓分田粮。

 

1936年暑期,李慕三和孙意远、李瑞华同志投考邱县国民党教育局办的短期小学教员训练班,结果李慕三和李瑞华被录取在临清县受训两个月。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法、音乐五线谱、国音字母教学。另外,军事课学散兵行,散兵群,立正稍息,室内外敬礼等受训时正是西安“双十二”事变的时候,全国形势很紧张,大家都厌恶征兵,对军事很反感。因此,李慕三和其它同志一道,团结进步力量,组烬发动学潮,抵制国民党的军事压力。受训时,因每晚自习课后回;到集体宿舍已经很晚,中队长还要训话,大家对此极为反感。一次中队长在训话时因一位学生躺在铺上抵制训话而动手打他,大家愤愤不平,群起将中队长痛打了一顿。事发后第二天便有四五个学生被抓走,并开除学业。当时和李慕三同志一起受训学习的除本村李瑞华外,还有邱县东正店员兄弟二人,河南人张铁生夫妻二人(现在中央工作)等等。1937年春节后,李慕三前往邱县城东北大候仲村教学,李瑞华在城东南大佛寺教学。

 

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侵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战争很快就发展到了李慕三家乡一带。日本人还未到,国民党伪县长早已失魂丧胆,仓皇逃跑了。当时的形势一片大乱,年底八路军进入南宫、威县一带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工作。这时正在搞地下工作的李慕三同志与党接上了联系,并接受了为八路军收编民团的任务。在当时那种由于日寇入侵,国民党政府处于一片混乱的情况下,老百姓终日不得安宁,各地匪患成灾,一团一伙的游杂散兵,加之地方流氓恶霸乘势而起,组民团、拉武装,自称司令各霸一方。这些土匪团伙内争外劫,横行霸道,欺压民女,抢劫民财的事常有发生。同时,很多反动武装又很快成为日冠的帮凶和工具,干扰和破坏共产党八路军的抗日斗争。有些反动武装的势力之大,作恶多端,给党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和灾难。因此,清扫这些匪患对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和发展革命斗争的顺利进行,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些土匪武装如群龙无首,紧紧为了求一线生存,盲目乱窜,盲目投靠,即使有些已投靠日寇当了汉奸,也并无诚心效力。这对于八路军清扫匪乱,收编民团,扩大抗日力量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一九三八年初,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在陈再道司令员的率领下进入冀南,在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开展收编各种土匪武装,帮助县区建立抗日政府的工作。37年lO月,韩学勇回到家乡工作,他找到冀南特委书记马国瑞(中纪委书记,已离休,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与党接上联系。到家乡后,韩学勇转达了上级政府指示,通知李慕三、孙意远、邱中国、吴瑞亭等人开展收编民团的工作。李慕三和其他同志都是本地为党工作的主要成员,此时开展工作,发展新党员,成立抗日战委会,建立村政权和收编民团的工作,是当时抗战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李慕三接受了收编民团头子李侍曾的任务。他利用和李侍曾的远房叔侄关系,和孙意远一起多次去贺家营找到李侍曾的住处,给他做工作。劝其不要当汉奸,归降八路军,为抗日救国效力。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李待部虽不诚心投靠日军,但对八路军也怀有戒心。当李慕三和孙意远给他做工作时,他一开始也只想借用八路军的实力保护自己,内心并无诚意。因此又带上了日本清水部队的袖章,以示基实力之强。经过几番周折,多次动员,李方有点头之意。待时机成熟后,李慕三便引见廖仲符与李待曾谈判,并最后达成协议。1938年3月,李待曾的武装在北胡帐终于被收编为八路军冀南第二师,师长高范卿。李待曾任副师长,廖中符任政委。在此期间,廖仲符由韩学勇介绍对李待部的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吸收了一些进步青年参加队伍,其中有李子芳同志等。此时,收编李待曾民团的工作已告结束,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慕三同志圆满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八路军扩大抗日救国力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不久,韩学勇通知孙意远去南宫学习,孙在南宫学习不久就随骑兵团邓永耀部南下开展工作,把肥乡城打开后就留在那里任县长。经孙介绍,李慕三于1938年5月到了肥乡,由三地委组织部批准,任县政府党小组组长,行政职务为财政科长。县政府中司法和办公室工作由马子琨负责,民政工作由李秀岩(瑞货)负责(两人均属贺钊人),教育工作由肥乡一位姓王的女同志负责,此人以后和孙意远结婚。肥乡抗日政府中党员很少,李慕三同志除做好党小组长的工作外,也积极团强党外人士,不抗日政府做出了许多工作。

 

是当时抗战工作韵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李慕三接受了收编民团头子李侍曾的任务。他利用和李侍曾的远房叔侄关系,.和孙意远一起多次去贺家营找到李侍曾的住处,给他做;工作。劝其不要当汉奸;归降八路军,为抗日救国效力。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李侍曾虽不诚心投靠日军,但对八路军也怀有戒心。当李慕三和孙意远给他做工作时,他一开始也只想借用八路军的实力保护自已,内心并无诚意。因此又带上了日本清水部队的袖章,以示其实力之强。经过几番周折,多次动员,李方有点头之意。待时机成熟后,李慕三便引见廖仲符与李侍曾谈判,并最后达成协议。1938年3月,李侍曾的武装在北胡帐终于被收编为八路军冀南第二师,师长高范卿。李铎曾任副师长,廖中符任政委。在此期间,廖仲符由韩学勇介绍对李侍曾的部队做政治思想工作,吸收了一些进步青年参加队伍,其中有李子芳同志等。此时,收编李侍曾民团的工作已告结束,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李慕兰何惠圆横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为八路军扩大抗日救国力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久,韩学勇通知孙意远去南宫学习,孙在南宫学习不久就随骑兵团邓永耀部南下开展工作,把肥乡城打开后就留在那里任县长。经孙介绍,李慕三于1938年5月到了肥乡,由三地委组织部批准,任县政府党小组组长,行政职务为财政科长。县政府中司法和办公室工作由马子琨负责,民政工作由李秀岩(瑞华)负责(两人均属贺钊人),教育工作由腮乡一位姓王的女同志负责,此人以后和孙意远结婚。肥乡抗日政府中.党员很少,李慕三同志除做好党小组长的工作外,也积极团结党外人士,为抗日政府做了许多工作。    

 

为了进一步扩大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党决定夺取国民党统治的反动政权,建立新的革命政权。1938年8月李慕三接受三地委的决定,前往鸡泽县就任:共产党在这个县的第一任抗日县长。当时鸡泽已有国民党九路军派的县长执政,李慕三和侯苛一(文化革命前在中央党校工作)由肥乡县出发,在永年县南沿村三分区司令部带了一个营的部队一起向鸡泽进发。原计划到鸡泽后用武力的办法接管政权,到鸡泽时,冀南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带着三个团已经驻扎在那里。当时李慕三、候苛一和陈再道以及地方党委书记田仕周共同研究决定;采用施加压方的办法,逼迫旧政府交出政权,我方天天向国民党县长要给养,地方党在下面发动群众抵制交纳,国民党县长收不上粮又交不出粮,我方就表示不满,提出指责,结果国民党县长被迫向陈再道提出了辞呈,于是李慕三同志就接任了鸡泽县县长,建立了党在鸡泽县的第一个抗日政府。县委领导班子成员有书记田仕周(原在邯钢工作已病故)、组织部长李维纪(鸡泽西庄人、已病故),宣传部长胡若嘏(原在国防科委工作)一区区长县委委员杨直轩、民运部长宋钦(又名袁金亭在原西北局工作),文教工作由刘维尧(贺钊人)和夏致光(现在邱县)李子才(又名贯三,现在西安铁局铁小工作)负责,民政和办公室由肥乡人张文勉负责,司法工作由肥乡人韩候发负责,财政科长由鸡泽高庄一位姓高的同志负责,县大队由三分区派去的张大田(南乐人)任大队长,政府机关一开始设在城里。

 

鸡泽县的革命政权刚刚建立,当时的社会情况还很复杂,形势极不安定。首先使百姓深感优患的是地方土匪出没无常,抢劫绑架的事常常发生,这些土匪直接损害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因此,李慕三就任县长后,一面领导开展县政府的抗日宣传和斗争工作,经常派出县大队武装力量配合宣教人员深入乡村,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另一方面组织县武装力量进行灭匪斗争,决意平息匪患为民除害。李慕三任县长时,曾担任鸡泽、肥乡和成安三县联防剿匪总指挥,他常常亲自率领县武装人员,深入农村进行宣传工作和剿匪的斗争。在他的领导下,灭匪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逮捕处决了一批土匪头子,平息了土匪的骚乱,为百姓解除了担扰,也发了群众的抗日斗争情绪。为此,当地的百姓大快不已,对李慕三这位抗日县长感恩戴德,各县村百姓联合为李慕三赠送了一把万民伞。这把万民伞直径约一米多,顶为红色,周围贴着上万百姓签名的白布条好几圈。这伞代表了当地人民在共产党抗日政府的领导和保护下能够安居乐业,并对共产党感恩不尽。同时冀南地区上级领导也对李慕三予以嘉奖。李慕三得到如高的荣誉,他并没有把这看成自己的功劳,他说:  “荣誉应该归于党的领导,归于本地的姓、归于机智勇敢的县武装人员。”鸡泽剿匪斗争的胜利和抗日宣传工作的不断扩大和深入,李慕三成为方圆一带几个县里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百姓对他非常敬慕,土匪、汉奸和日寇则对他恨之入骨,当日寇侵入到冀南地区后,这些土匪、汉奸便和日寇勾结在一起,在鸡泽一带张贴告示,悬赏通缉’李慕三未得逞,便闯入威县贺钊村李慕三的家乡,抄了他的家,封了家门,最后整个房子都被拆掉。李慕三的母亲无处安身,只得投奔异地求生。当时正是天灾人祸的坏年景,李母过着非常艰苦的生活。李慕三常惦记着母亲,恨自己不能为母亲尽孝心,可是残酷斗争的现实毁了他的家,这并没有使他落泪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为革命而斗争的信念。

 

38年10月,冀南区党委发出指示,估计日本人在占领武汉以后要回师华北,巩固他们的占领区,通知各县搬出城外准备迎接战争打游击。此时,县委所有机关都搬到了城东。不久日本人就 占领了鸡泽县。县委又行搬迁到了滏阳河岸边的一个村庄。由于战争的极度残酷,县委几个胆小的科级干部就借故跑回家躲起 来了。最后,县政府又搬到了鸡泽最东边的巩村安顿下来,39年7、8月份,敌人向我方扫荡进攻一次,由于各机关人员缺乏实地战争经验,紧张时刻跑散后,有些干部就回家了,这时,县政 府中只留下了九个人还在坚持斗争,有李子才、夏致光、李耀巽等同志,李慕三带领这几个人到邱县大省庄住下,然后设法与三专署取得了联系,向三专署专员唐哲明汇报了鸡泽县的情况,并把县政府的两匹马交给了他,唐叫大家先在大省庄住下,设法和鸡 泽县委同志联系,等时机成熟再打回鸡泽县继续开展工作,在大省庄,李慕三住在张芳贤开的一个烟店里,10月李慕三随三八六旅一个团去平汉路打伏击,经过鸡泽县境时,他和其他同志试图寻找几位县委的同志,没找到,便又随这个团回到大省庄至39年年底。后来三地委派组织部部长李福祥,到鸡泽找到县委的同志,又派人通知李慕三回鸡泽,重新组建县政府领导班子,于是 才把县里的工作整顿开展起来。此时,县委会成员没有变动,李慕三任县长,田仕周任县委书记,县政府是重新建立起的班子。政府秘书长韩友真(现在中建部工作),民政工作张笑古(鸡泽 普高村人),文教工作赵芸一(现在天津市卫生局工作),粮秣 工作翟建华(已病故),财政科长是永年孙寨村一个姓邢的同志 负责,县参议长杨直轩(原在邯郸地区干疗院工作已病故)。以后,田仕周调往三地委工作,分别由王玉露(唐山人),乔增堂(太行武乡人),和朱光担任县委书记。1942年8月李慕三服从三专署决定调往邱县任县长,此时,也是冀南地区斗争最艰苦的时期,连年自然灾害、农业颗粒不收,百姓无从生计,遍地蔓延着饥荒,当时也正是日寇大扫荡时期,因而连年的战争和灾荒使穷苦百姓处在深重的灾难中挣扎着。邱县当时是冀南地区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地方之一,除日寇侵袭外,这里又是有名的土匪窝,常有土匪做恶。因此,这里的宣传工作很难做,抗日斗争的局面也还没有充分打开。李慕三带着任务来到了邱县,整顿县政府,进一步扩大和深入抗日宣传工作,完全打开了群众抗日斗争的局面。当时的县委书记是韩觉民(在宁夏工作),。组织部长张振远(现在湖北省工作),张振远调往地委后,其职务由张建三接任(在河南省工作),武装部长王××(在河北省工作),县大队政委先是杜平,杜牺牲后由国光(在军委工作)担任,县大队长管玉田。科级干部有:文教、民政科长王子中(已故),财粮科长范藏启(据说在太原铁路局工作)秘书李希哲、司法科长是巨鹿人姓吴,公安局长王秀廷(现在四川工作),已调走后由敌工站长张起烈担任。1943年,韩觉民调往太行山整风时,李慕三曾兼任县委书记,后由胡代耕(现在海军司令部工作),调来后任县委书记。邱县于1943年,由三地委划归四地委领导,李慕三任县长时,冀南斗争最艰苦的地方就是临清至邱县的一片根据地,冀南行署,四专署均在这一带活动。而且,这片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斗争工作尤为重要。1945年韩觉民从太行整风回来,继续担任县委书记,胡代耕调到四军分区军队上工作。 李慕三就任邱县县长时,为组织开展县政府的工作,处理了两个案件,为之人心大快。一是审查政府秘书靳博文一案。靳在李慕三就任以前担任代理县长,此人家系邱县大候仲村,破落地主,事变前在国民党政府设立的进德会图书馆工作,他任代理县长时对敌斗争非常右倾(态度不明朗)县政府内部组织管理不善,人员也非常散漫,一到晚上都各自跑回家去了,因而工作搞得很乱。因靳和城内敌人有暗中联系的嫌疑,四专署冀南行署和县委共同研究决定拘捕靳博文进行审查。此案以后由冀南行署主任孟夫唐(现在武汉工作)和民政处长杜佩珊处理,靳从县政府中被清除后,县工作的阻力大为减少。另一案处理的是汉奸暴汉三。暴系邱县伊宋村人,富农成份,其父暴老忠事变前就是村中一霸,经常与土匪勾结在一起,骚扰百姓。暴汉三本人于事变前在本村小学教书。事变后投靠其父的换贴弟兄土匪王兰贤,当土匪营长。以后随王兰贤投降日本人,在馆陶县当了汉奸。县委决定逮捕暴汉三以平民愤,县公安局长王秀廷派人乘其回家之时将其逮捕,因当时馆陶县的敌人很顽固,我方的斗争工作就更为艰苦,因此,处置暴汉三,把他争取过来为我方做事,将会利于我方的斗争工作。为此,李县长召集县委领导同志一起开会研究,决定对暴汉三进行教育说服,利用他掌握的馆陶敌情,为我方做事,(韩觉民、王秀廷皆知此事)。几个月后,被释放的暴汉三一直住在伊宋村,利用去馆陶贩运粮食的机会侦察敌情为我方投递情报。这对于我方在敌占区的工作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由于李慕三领导有方,邱县的对敌斗争工作做得很出色,45年7月李慕三离开了邱县。

 

此时,四地委决定派李慕三和县大队政委国光同志去平原分局党校学习,他们报到后尚未正式开学,日寇便于8月15日投降。

 

当时党校决定留下李慕三等人随军南下打开封,搞接收工作,到了开封城附近,因中央决定暂时不打大城市,李慕三便又回到了冀南,先到临清北南行署报到,留在行署帮助工作一个时期。以后行署迁到威县城内,威县就成为冀南政府工作的中心。为加强威县县委的工作,45年10月李慕三被调往威县当县长。当时县委领导班子成员有:书记李子元(现在广东省委工作)、付书记王真如(在天津市监委工作)、组织部长李建民(在中央治金部工作)、副部长李唤民(已故)、张宣(在青岛市工作)、宣传部长孙XX(中央纺织部工作)、武装部长朱光(在军委后勤部工作),县政府秘书王达平(在兰州铁路局工作)、民政科长郝书范(在威县工作)、司法科长李亚农、财粮科长史再耕(在河北省任县长),教育科长王全斋(威县城内中学工作)。46年秋至47年秋党派李慕三到晋北鲁豫边区党校学习一年,同去的有王真如。47年底至48年初参加四地委整党后,又回到威县任县长。在组织领导县里工作时,李慕三工作踏实,不徇私情,党性原则强,充分显示了他那高度的实际工作能力。革命战争的经历,证明李慕三是一名党的好干部。

 

全国解放后,中国革命转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48年初冀南区党委决定李慕三同志到冀南邮政管理局任局长。49年,河北省恢复复建制取消行署,李慕三被调到平原省(河南省新乡市)任省邮政局长,在邮电两局合并后任副局长。1953年平原省撤销,经中央邮电部决定,李慕三和石永兴又调回河北省邮电局任副局长。

 

1954年党中央决定从各地抽调干部支援154项工业建设,李慕三也同其它三十多名革命干部一样,服从党中央的决定,接受了支援大西北的光荣任务,河北省书记林铁、省长杨秀峰在省委礼堂召开的大会上讲话说:“中国虽已解放,但还要加强国防力量。因此,支援大西北,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重工业体系有着长远的十分重要的意义。"于是,华北各地区厅局干部三十多人,县级干部150人,被调往西北参加那里的重工业建设事业。七月中旬,西北局干部处的同志前往保定接这批干部,中央和华北局的有关领导同志,也来为他们送行。他们乘着专列直达西安,火车上送行的医务和服务人员有二十多人。就这样,他们带着荣誊,告别了亲人和故乡,踏上了支援大西北的征途。到陕后,李慕三等人在西安人民大厦住了二十多天,然后分配到了114厂,任筹建副主任,很快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从此,李慕三就在西北这块土地上永远扎下了根,陕西变成了他的第二故乡。57年,114厂投产时,李慕三任厂党委书记,58年调往西安仪表厂任党委书记,59年到西安市委工业部任副部长,61年3月出任原省委国防工业、工交政治部副主任,1973年不幸因病逝世。李慕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无限忠诚党的事业,有着为党奋斗的坚定信念。在和平年代里,他也如同战争年代一样,忘我地为党的建设事业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地工作,从不讲价钱,从不利用职权徇私情,坚持原则,具有一个共产党的干部优良的工作作风。在文革时期,李慕三同志虽身处逆境,但他从没有忘记为党工作的使命,即使受委屈受冤枉,他也从未有过怨言。他有忠于党的坚定信念,正确自己的毕生追求,他相信党,相信人民会重于历史事实,辨明事非,会最终澄清他的革命历史的。当他得知党澄清了他的革命经历并请他再度工作时,他深感自毫和欣慰。李慕三同志是一个为人谦逊,生活简朴的人,为使子女成为党的好后代,他以身作则,常常给子女讲革命思想,教做人的道理,即使在病危时期,他也不忘教育子女,在全家人都为他病重而非常难过时,他还告诫孩子们,要相信党,听党的话,将来长大,上学毕业了,应服从国家分配,努力为国家工作。李慕三的一生充分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党的干部高尚的思想品德,他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党的好干部。李慕三同志的骨灰安放在西安烈士陵园里。

 (根据李慕三生前有关材料整理,其中某些不详之处有待于更正)。

作 者 简 介

王玉玲,(革命前辈李慕三夫人)1929年2月生,河北省威县王家陵人。1948年毕业于威县第四完小,1950年在平原省(现河南省新乡市)邮电管理局参加工作,1953年调河北省电话局。1954年响应党中央抽调干部支援大西北的号召,随李慕三一起赴西安市114厂工作,任技术图书管理员。1958年调西安市仪表厂工作,1984年退休于西安。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