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承载磁州古城记忆的东关桥和南关桥

时间:2019-06-17 14:22:01  来源: 图途之说  作者:  浏览: 分享:

 滏阳河上遗留有众多的古石桥,位于磁县县城的东关桥和南关桥就是其中两座。磁县古时为磁州,两座桥分别位于磁州古城的东关和南关外。磁州古城建设史可以追溯到隋朝开皇年间甚至更早。古人在选择城址时充分利用了滏阳河由西向北转弯的自然走势,把城池建在了河湾的内侧。这样既可以利用滏阳河河道巩固城防,也便于河水的利用和城内积水的排除,还可以避免滏阳河洪水冲击变道时危及城池,实现了军事城防、资源利用、防灾减灾等城建规划要素的有机统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位于城关的两座古石桥逐渐被城市所包裹,由城外变成了城里。虽然“城关”已经不复存在,但两座依然矗立的古石桥,还在承载着古城的历史记忆。

东关桥位于磁县中山东路东段,横跨于滏阳河上。它的修建年代历史记载很明确,清磁州志载:“东石桥在州东门外,明万历三十六年知州赵国璧建,国朝康熙十年知州柏成栋重修”。东关桥原称东石桥,始建于公元1608年。东关桥桥长25米,宽7米,为青石所筑,由一大两小三个拱券组成。拱券两侧的顶端均雕有汲水兽。主拱券两侧雕刻着龙身图案,分置左右的两个副拱则雕刻着花团锦簇。如今,桥上的石板已经被柏油沥青所覆盖,两侧的石质扶栏望柱也被钢铁栏杆所替代。

南关桥位于磁县县城南部,也被称为滏阳桥,建于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935年。按这个建造时间来讲,它应该不算古石桥,但其前世却非常悠远。明万历磁州志记载称,其创始之年不可考,金泰和年间、元正德年间都曾进行过重修。史书中形容其“形如偃月,雄跨水面”,所以也称其为偃月桥。古磁州志中的八景之一“滏桥秋月”就是描绘古人置身桥上品赏秋月的场景,这幅图画充满了古代文人仕大夫的浪漫情怀。但是这幅美丽景象被明朝嘉靖年间的一场山洪所破坏,滏阳桥被洪水冲毁大半,残桥也几近坍塌。十五年后的明隆庆年间,当地乡绅百姓集资,重新修建了偃月桥。新桥气势更加雄伟,县志记载形容为“隆然雄峙,俨若飞虹御空,长鲸卧波”。但是好景不长,这座气势如虹的长桥因为清道光年间的一场地震再次毁于一旦。这次桥梁断交,一断就是六十多年,城里城外交通非常不便。于是在清光绪二十四年,这座桥再一次被重建。也许是苦于多年的交通中断,这座承载着众人殷切希望的桥被命名为“涉利桥”。但是这涉利桥并不“涉利”。建桥之人也许只是憧憬着“滏桥秋月”的古代文人浪漫重现,以至于把桥修得太高,坡度很陡,往来的行人车马上下十分困难,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更是难以通行,百姓苦不堪言。后来虽然想尽了办法加以改良,比如把桥两端垫高以减缓坡度,把桥顶铺石去掉以降低高度,但是收效甚微。民国二十四年,经过众人多番商议,最后痛下决心,决定推倒重来。重新落成的桥比原来降低了一丈多,行人终于得以如履平地,一路畅行。这就是现在的滏阳桥(南关桥)。

滏阳桥在磁县县城南部,当地还是习惯称它为南关桥。桥长65米,宽8米,青石铺就,形制雄伟端庄,舒朗大气。桥下三个大大的圆拱券,拱券两侧上方均雕有汲水兽。桥上石栏望柱众多,柱头雕有寿桃、葫芦等等,桥头两端分别雕有灵气活现的石狮子,虽然年久有些风化,但保存相对完好。

前些日子与一位磁县城关长大的朋友聊天,他说,小时候古城墙还在,爬城墙、下河摸鱼是他们经常玩耍的游戏,如今遥望古城追忆童年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都停留在了这两座古石桥身上。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