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明清时期河北、河南省界呈南北状,与今比扭转了90度,为什么?

时间:2019-07-01 16:30:49  来源:大运河时空  作者:  浏览: 分享:

 现在大家看中国政区图,会发现河南省与河北省交界的省界线基本上还算平直,并且基本上也东西走向。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基本上形成今天河北、河南大部分地区轮廓线的明清时期,这一界线却大相径庭,当时的省界基本上呈南北走向,与今天的相比几乎扭转了90度。

今天的省界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是两省交界处的大名府、彰德府的区划变更所致。在开始咱们详细介绍这个变化之前,先说明两个观点。一是按传承关系说,在明清时期,今天的河南省也是一直是称为河南的,但今天的河北省在明代是被称为京师或者北直隶,清代被称为直隶的,在今天的文章中一起被看作是河北。二是本文仅说今天的省界之间的涉及县区划的变动,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期间的变动不再赘述。

清代的省界

先说大名府。在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东南角与山东省、河南省交界处有一个县大名县,这个县的县城在历史上极为有名,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在宋代还曾当过“陪都”。在明、清时期它是大名府的府治所在地,明清时代的府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行政级别。而那时的大名府的境域呈东西窄、南北长的形状,府治在北端,而南端则达到今天的河南省长垣县和山东省荷泽市东明县,南北长达150公里,东西宽仅60公里,成为直隶插入到河南省的一个“楔子”。到了中华民国时期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属于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交叉地区,很多时候出于便于领导的需要变化频繁,解放前属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管理。华北人民政府于19497月召开会议,宣布在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区成立平原省。这时明清时期的大名府除了大名县本身以外,全部归了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撤销后,全部留在了河南,至此河北和河南在大名段的省界就这样确立了下来,那个打入河南省腹地的“楔子”一下被砍断了。

 

而彰德府,在明清时期的府治所在则在今天的安阳市。在明代时包括今天的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市、涉县、磁县、峰峰矿区、临漳县,在清代则包含今天河北省邯郸市的武安市、涉县、临漳县,形状也向今天省界的北方延伸了不少。1949年成立平原省的时候武安、涉县、临漳县被划归了河北省,从此脱离开河南省的领导,直到今天。

 

平原省的建立与撤销给河北、河南两省带来最直接的变化就是省界走向扭转了近90度。

平原省

省界只是一种行政区域上的划分,可能给省界两边的群众暂时带来一些不便,但总的来说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在一些事情上确实带来一些争执。

 

比如今天的安阳市和河北省临漳县就“邺”城问题上的争议就是这样。历史上“邺”城的位置长期在今天的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河两岸处。直到隋朝杨坚时,才把原邺城拆除并迁到今天的安阳市。本来两地原来都属于彰德府,并且距离也仅仅20公里左右,在1988年被中国古都委员会确认为殷墟+“邺”城是中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之一。如果同在一省甚至一市也没关系,一块打造、开发就可以了,但是现在却分属两省了,这就带来资源上的再分配问题,跨省协调困难,并且都有各自的利益需求,所以两地对“邺”城的争执一直不断。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