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赵国历史

邯郸市西关街的变迁

时间:2020-07-30 09:51:45  来源:头条号  作者:王景春  浏览: 分享:

 

“保护传统地名”对于开发商来说不起作用,老祖宗留下的地名都被任意的篡改了,改的使人们都找不到“北”。我是西关人,可是我的孙辈却不知道西关街在哪里。对于我这80岁的老人来说是一种悲伤!因此,为了“留住历史,牢记‘乡愁’”,特把西关街的概况写出来供以飨读。

关于西关街的建关时间,这还得从邯郸城说起,现在串城街的邯郸城是明清时的邯郸城,始建于“明洪武之世”,到了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知县董威又加筑扩大了城的规模。县城必有城门,城门乃出入城的重要通道,为了加强防御,城门外必设“关口”。我们西关街就是设在西门外的重要“关口”。建于何时呢?从我们西关王氏家谱(“文革”破“四旧”时被毁无存)上记载:“西关王氏自明代永乐十五年(1418)从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看来那时就已经有了西关无疑。

我们西关街 “张、王、宋”乃西关街的三大姓,都是名门望族。该街上的房屋多数都是这三大姓所建,西关街的主街呈东西向,不太长,估计就五、六百米之余的样子。除主街之外,从街东口顺城河沿儿(陵西街)一直往南延伸到财神庙(现赵都小学、乐颐电器),我们西关街的人管这一片叫“城河边儿”。那咱就先从城河边儿的北头开始往南说起吧。

最北头路西并排有三座大门,最北的大门正冲西门外护城河的桥。中间的大门里乃我小时候在此上学的“西关小学”。后来改成了“建新路小学”。小学南边大门里的宋氏住宅,在解放后不知何时住进了一户甄姓人家。再往南一直到财神庙(现赵都小学),分别是刘、贾、程姓人家的砖房宅院。财神庙北东西胡同内有两户人家。而宋氏小门西边大门内的刘姓大院后来成了“邯北蔬菜商店”和“商店幼儿园”的所在地。而财神庙一度改成了“邯郸师范附小”和邯郸屠宰场,再后来又改成了“西关小学”和现在的“赵都小学”。庙的山门处盖成了“乐颐电器”的大楼。而门前的河坡街也更名叫成了“环城西路”。

上面说了城河边儿,回头再说西关主街。主街东头路南拐角处的宋氏宅院(解放后贾姓居住),往西一直延伸有近百米的样子,再往西便是张家的宅院了。记得儿时的我,在有月亮地儿的夜晚,和小伙伴们藏郎幕(捉迷藏),从路南张家大门进去,穿宅越院,出宋氏大门便能到东头的城河边儿。街东头路北第一家是张姓的“弹花坊”,门外街东口有一座坐东朝西的“关帝庙”。该庙正冲西关街的主街。主街的房屋建筑,很有中国北方民俗的建筑风格。街道房屋非常整齐,特别是大户人家的青砖瓦舍,高台阶,高门楼;门楣雕花,门前石蹲;门里影壁上不同的砖雕花鸟人物图案很耐人观赏。有的是深宅大院;有的两、三进院,院与院之间有花墙相隔,各家花墙中间都有各样造型别致的门相通;院里都是大青方砖铺地,并栽有石榴树,再加上“明三暗二两甩袖”,雕梁画栋,带走廊的上房,整个院子显得那么雅静。稍次一点的人家,房子都是“里生外熟”。什么是里生外熟?西关人指房墙“外用砖内用泥坯”。但外人看不出来,所以外表也很气派。再就是经济条件不怎么好的人家,就盖全泥坯的了,但也是四合院。门前房后有树,别有一番农家风味,但西关街不太多。关于街门楼,除高台阶之外,有几户为了家里进出牲畜拉的车方便,便在平地上留了大门,一般两扇大门都很厚,上有兽头门鼻,显得威风。西关街的家,多数都有后门通往自家的菜园。西关街房屋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紧挨县城,经商的多,文人多,富户多,再加上西关街就“张、王、宋”三大姓为主,自古乃名门望族,主街上除了这三大姓之外,其他姓氏也有,多数是解放后到此落户的,比如说,在主街上有姓贺、程、李、阎、和、袁、苗,西头有姓马、郝、郭、温、刁的等等,但不管姓什么,都是好邻居;从东头到西头;从南头到北头,不管相距多远,也是婶子、大娘、大爷、叔叔、奶奶的称呼,谁家有难,都尽心帮忙,真是和睦共处,亲如一家。

同时,西关街的人都很善良,好客,爱交朋友。特别是阴历四月初八是西关有名的庙会,一会三天,因为“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圣诞万寿之日,十里八乡的男女老幼,善男信女结伴乘坐畜力车而来,到“大乘寺”内烧香拜佛,以求吉利。这就使各家各户的亲戚,朋友盈门不断,真比过年过节还要热闹。再看街上,以大乘寺为中心的整个西关街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大乘寺山门外大广场上的大戏台前(现西关粮站处),看戏的人山人海,小商小贩云集,而村南村北的麦场上有卖农具牲口的,总之,这时的西关街热闹劲儿真能比上北京地坛的庙会了。

在我的记忆中,依稀记得街西口有一“寨门”,小时候这里曾设卡“查路条”,不知何时“寨门”被拆了。大乘寺东有一条车辙很深的南北大道,西关人称作“古道”。此古道往南直通邯山路、南大路、南十里铺;往北直达三里铺、五里铺、十里铺(那时西关街村外南北都是田野,没有建筑物)。“大乘寺”是西关有名的古建筑群,可惜后来被拆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在原址的大殿基上盖了一座“清真寺”。在1992年人民路拓宽时被迁到了西门里。在西关最西头路北的沁河东岸,河堤下边有两座“土地庙”。据说普天下的村庄都是一村一座土地庙,唯独邯郸的西关却是两座土地庙。为什么?上几辈儿的老人们也都说不清楚是从哪辈子留下来的。打我记事起,西关街的人们就很不愿意,因为别的村一次死一个人,就西关街一死就是两个人。拆掉一座吧,谁也不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山东梁山闹灾荒,到邯郸逃荒的人不少,推车担担,携儿带女很是可怜。其中有一户逃荒人就住进了土地庙,两座庙成了屋,庙前打起了泥围墙,以拉煤土买煤土为生,卖不完就堆在院子里,经过几年的勤劳奋斗,人家富了,便在沁河街盖了新房搬走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在西关北边的野地里开了一条东西大街,当时名叫“横轴路(人民路)”。同时又在西关街南北村外的田野上开了两条街,北边的叫“东风路”,南边的叫“建新街”。建新街两旁盖成了家属院,直达邯北;东风路两旁除有家属院外,还有东风剧团和邯郸戏校。横轴路(人民路)当时也建了电影公司,农林局,红军院,粮食局家属院,评剧团家属院(后改为文教局家属院),就连邯郸县人民政府也从苏曹迁了过来(后来的第一招待所和现在的金山宾馆)等等。再看现在的西关街,已被开发商所开发,老街拆了,人都搬了。市民户口的都分别搬到了“滏园新村”,罗城头区片,“中柳小区”,联纺区域和铁西鸡毛山一带安了家,总之全市开花,搬到哪里的都有。而原来是菜农的,也都在铁西大街的菜地上,盖起了新居,形成一个新村,取名叫“四季青新村”。而老的西关街消失了,名字也没了,却被“华煌芯城”“金帝豪”而替代。从此,在邯郸市的版图上便没有了“西关街”,恐怕以后再也没有人知道邯郸市曾经的西关街了。

作者;王景春;邯郸市西关街人。已是耄耋之年,经济师,从银行退休。

           2020430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