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深居于秋天,就能看见世界的本来面目

Paul Sérusier [法]
秋天,在一座小树林静坐
作者:朵渔
草木停止生长,静待冬天来临。
有些树叶已经枯黄,更多的,还绿着。
秋风一场比一场要命,但这不影响树木笔直地站立。
村庄在他的前面
流水在他的脚下
旋耕机替代牲口,奔忙在田野上
玉米已经砍光了,土地舒展而柔美
我依着一棵树木坐下来
看白云在头顶飘过
树梢的白鹭一只只飞出去
不远处就是西汉水,河水一天比一天清澈
现在,只有秋虫的鸣叫,最好听
好像身边的草丛,藏着另一座星空
选自《中国2017年度诗歌精选》,四川人民出版社
- 关于作者 -
朵渔,原名高照亮,1973年出生,诗人、学者。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居天津。主要作品包括诗集《暗街》《高原上》《非常爱》及文史随笔集《史间道》《禅机》《十张脸》等,现主编诗歌民刊《诗歌现场》。
你需要静下来,坐下来
“只要在田野里走一走你就会有这种感觉。你身边似乎有一种静静的却又是猛烈的滋生能力,可以满足永恒的饥饿感。”(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往往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需要去一个被草木围绕的环境中去,大自然的广大与宁静会补足被工作和生活掏空的亏虚感。正如朵渔的这首《秋天,在一座小树林静坐》,诗人通过静坐这一行为,实现了与自然万物的深度联结,让能量重新回归自身。

Paul Sérusier [法]
“依着一棵树木坐下来”,诗人通过静止来让万物自行显现。我们能在这首诗中看到生与死、动与静、传统与现代、短暂与永恒的辩证统一。
诗人的“静坐”是一种哲学姿态,他并非被动,而是主动地“止”,通过停止自我的活动,来让宇宙的律动自然呈现。这非常接近道家“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思想。他看到的“另一座星空”,正是通过“虚静”之心所抵达的“道”的显现——万物齐一,微尘中可见大千。

Paul Sérusier [法]
一个人回到自然,就可以纵横古今、在人类历史中自由穿梭,就可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虽然旋耕机已然代替牲口,但是西汉水仍在身边汩汩流动;而在极致的宁静中,我们不仅可以听到最幽微的虫鸣,也可以发现脚下草丛中蕴藏的无限星空。
这是一种向内的、深邃的、近乎禅意的领悟。你需要静下来,坐下来,忘掉自我,用最谦卑和专注的感官去接近它。你不需要占有整个田野,只需聆听身边的一只秋虫,便能尝到那滋生的甘露,并窥见其背后完整的宇宙秩序。
在快速、喧嚣的现代生活中,或许我们也需要找一个下午,像诗人一样,静静地坐在一棵树下,让感官重新变得敏锐,去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近在咫尺的“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