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河北邯郸,承载着历史的遗存,见证了尘世的沧桑

时间:2019-04-02 09:34:18  来源:百度  作者:  浏览: 分享:

      古城新貌,悠悠历史的沉重痕迹,河北邯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世人讲述这这片热土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解河北邯郸。

  邯郸之名的由来,一般以张晏的《汉书》注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颜师古日:“邯,音寒。这段话大意为,东城下有一座邯山,山脉的尽头就是“单”,所以就把这个城市叫作“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又在单字旁加了个部首(),两部分合成是为“邯郸”。确凿的“邯郸”其实可以追溯得更早,1965年,在侯马出土了大量以璧或璋为材质的春秋末期盟书,盟书上多次出现“邯郸”二字,也即是说,邯郸城的名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确定,邯郸二字作为地名,近三千年沿袭不变,九州之内独一无二!

 12.jpg

邯郸人民路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邯郸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5个,文物保护点1500多处,就像珍珠般遍洒在郁郁紫山下,涓涓滏水旁。磁山出土的谷类农作物,惊现了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赵王城披着厚重的岁月尘埃,成为现存战国时期最完整的王城;端庄巍峨的武灵丛台风采依然;黄粱梦寄寓着对人生的感悟;铜雀台昂扬着曹魏的雄劲;回车巷记载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娲皇宫把神话传说用动静结合的建筑依托在峭壁上;响堂寺把佛教艺术精雕细刻于一洞洞石窟里。走一走石壁陶墙的彭城街,千年不断的磁州窑火熠熠生光;听一听学步桥的故事,既有几分对刻意模仿者的嘲讽,又有几分对亦步亦趋者的调侃;看一看绿草野花中的北朝墓群,《兰陵王人阵曲》回响在耳旁。

 1.jpg

邯郸学步桥

  古城邯郸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8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战国时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达158年之久,是我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统一中国后,邯郸为三十六郡郡治之”。汉代与长安、洛阳、临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东汉末年,曹魏集团在邯郸南部邺城一带建都。北宋时期,邯郸东部的大名成为北宋都城汴梁的“陪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

 2.jpg

磁山文化石雕人头

  古城邯郸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磁山文化早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两千多年。据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多次考证,磁山文化距今已有7300多年,把中国新石器时代提前了一千多年。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它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和融合的过程。磁州窑是中国陶器生产发祥地之一,它的影响遍及晋、冀、鲁、豫、陕以及南方数省。磁州窑历史悠久,“磁山文化”时,这一带的先民已经烧制出精美的陶器。此后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龙山文化”时期的黑陶,商代的灰陶,乃至发展到北朝和隋代的青瓷、化妆白瓷,实现了由陶向瓷的转变。磁州陶瓷文化和艺术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中国磁州窑陶瓷展”;1982年中国硅酸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对磁州窑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论证。1981年,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四国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举办了“磁州窑国际研讨会”,在日本北海道成立了磁州窑研究会,并特邀中国磁州窑的研究员前去讲学。许多精美的艺术珍器成为英国、德国等国家的博物馆的珍藏品。邯郸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中原文化的重要支柱。它丰厚博沉、纷华耀眼、闻名遐迩、魅力四射。这里是抓一把泥土就能攥出古老文明汁液的地方!

3.jpg 

邯郸赵苑

  如今的邯郸,市区人口超过百万,是中国煤炭十大生产基地之一。现代化矿井日夜涌吐乌金,涌向华北,涌向全国。新兴铸管名冠中华,邯钢美名遍及神州。被誉为中国八大瓷区之一的磁州窑金牌不倒,青瓷、化妆白瓷婀娜多姿,走进人民大会堂,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中国17个纺织工业基地之一的邯郸纺织业,金梭银线,锦上添花。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