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守住历史根脉 厚植文化底蕴

时间:2022-07-07 17:38:58  来源:河津宣传网  作者:  浏览: 分享:

 

守住历史根脉 厚植文化底蕴

 

守住历史根脉 厚植文化底蕴

河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董亚强

 

在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中国,说到“河津”恐怕知晓者寥寥。但提起“龙门”,那可就举世闻名了!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就是诗仙李白游寓“龙门”时,写下的千古名句。

 

《孟子》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禹遵舜命,全力治水。十三年沐甚雨,栉疾风,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众先民们运用焚林开山、火烧破石、淤泥驾橇等科学方法,光凿开龙门就用去了4年时间,水患始平。而佐助大禹治水毕其功于一役的正是“改堵塞之法为疏导之法,顺乎自然,因势利导……破开龙门,凿通三门,引水归道,安定九州”之所在地——古耿龙门,今之河津。

 

“龙门”一词从此不胫而走,一发而不可收。由此便有了层楼倚汉、曲栈连云、鸣泉漱玉、飞阁流丹、悬崖挂月、空谷惊雷、秋水归帆、春鳞汲浪“龙门八景”的惊险奇观;有了“桃花三月鲤鱼跳龙门”的美丽传说;有了士子考中进士称之“荣登龙门”“一登龙门,身价百倍”等绝妙词语。有了数不胜数的以“龙门”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明薛瑄一篇“眼底生云雾,脚下数千年”的“游龙门记”,寥寥几百字,就活灵活现地描绘了黄河“龙门”雄伟壮阔的山水画卷,淋漓尽致地揭示了“神禹疏凿之劳,于此为大”的深刻内含,无不让人目眩神迷,如临其景;有了河津真武庙上的崇文阁前,清人王照离写的一幅对联:“不大亭台,南汾水,北遮泉,东环瓜涧,西绕黄河,钟千古之英灵,莫谓卜马难继;最狭殿阁,前凤坡,后麟岛,左攀虎丘,右依龙门,萃一方之秀气,且看王薛再生。”有了清代诗人张汾宿《咏河津》联:“莫谓人弗杰,周卜子,汉马迁,隋传仲淹,明表敬轩,那几家硕士高贤,洵足接千秋道统;漫言地不灵,东虎岗,西龙门,南来飞凤,北迎卧麟,这一带山清水秀,亦堪壮三晋观瞻。”有了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视察河津时挥笔题词“古耿龙门”;有了“龙门三级跳”,跨进全国“百强县市”的高速发展奇迹;有了今天的“鱼跃龙门,华耀河津”新景象!

 

人类逐水而居。远在一百万年之前,龙门这里即有先民集聚、生存、繁衍、栖息。春秋时建耿国,秦置皮氏县,北魏称龙门,县治长达近700年。由此衍生出“龙门保障”“龙门锁钥”“龙门咽喉”这些要塞城门之美名。而后又有了“龙门(禹门)公社、龙门村、龙门广场。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得山水之气,在这样一片灵山秀水,钟灵毓秀的龙门圣地,为“大禹文化”“黄河文化”“龙门文化”赓续绵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河津成为诞生文化名人名作,并为中国文化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地方,也涵养了这里的人文生态,造就了这片土地的厚重深邃。恰如郭沫若的一首五言律诗:“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膺斧钺,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

 

孔子高徒卜子夏莅晋传儒、西河设教就在龙门黄河岸畔。子夏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子夏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词,2500年之后,被神奇地高悬于象征世界和平的联合国总部,恰好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进联合国有关文本相映成辉。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居于太和坊”,写出过“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被联合国授予“世界历史之父”称号的司马迁家乡,就是黄河之滨古之龙门县太和坊,今之河津市辛封村。

 

河津还是“家住逍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被唐太宗封为“游击将军”薛仁贵的桑梓故里。这里还曾孕育和熠出过“河汾设教”的大教育家王通;被誉为“斗酒学士”的大诗人王绩;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明初大理学家薛瑄等足以够得上“圣贤”等级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相映先后,卓越千秋,流芳千古。

 

近代河津,还是朱德、刘伯承、贺龙、王震等八路军将领,两次从龙门渡口东渡黄河抗击日寇、西渡黄河解放大西北的革命老区。这里还养育了抗日民族英雄、绥远省主席、开国上将、国家政协副主席董其武……更可喜的是现任龙门村的党委书记原贵生,连续当选十七、十八、十九大全国党代表,今年又当选为山西省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成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典范。

 

龙门,大禹所凿,这是中华民族第一次有意识、大规模与自然抗争的伟大壮举。这诸多人文与自然遗产,是历史留于河津人的馈赠。它犹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成为河津人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乳汁。

 

从历史的角度看,大禹治水精神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大禹文化。由此衍生出“黄河文化”“龙门文化”“河东文化”“三晋文化”“中华文化”。“龙门文化”悠久深厚,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蕴含着治国理政的经验借鉴和智慧启示,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我们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这一从大禹身上传承下来,数千年滋养、濡染、融进了河津人的血液,注入了河津人的骨髓,所形成的“勤劳睿智,笃行致远;质直好义,崇德向善;坚韧不拔,乐于奉献;开放包容,求新图变;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精神,催生了河津人建设“两河强市、中原名城、华夏铝都、开放高地”的无限激情;奏响了新时代“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化兴市”的变奏曲;“五先协同、三动融合”,奋力蹚出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新路,书写河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守住历史根脉,厚植文化底蕴。这才是智慧的河津人应该呵护的无价之宝,底蕴风骨;是河津人应该守住的一张靓丽名片!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作为一地的党政领导,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和传统经典名篇,有些还要下功夫背诵,把这些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

(摘于《龙门文化研究》第六期)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