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圆爸的朋友来北京出差,约我们吃了一顿饭。
谈到自家娃,他唉声叹气: “现在的孩子真的太难管了,一整个暑假都把自己关在房间。我一进去就起冲突,多交流一句,就闹死闹活。”
我告诉他,当孩子开始关上房门,说明进入青春期了。 他一惊:“青春期的孩子这么难对付?”听到这,我和汤圆爸相视一笑。哪个父母,没被青春期的孩子锁在房间门外呢?我们,就是过来人。
01 青春期孩子的房门是世界上最难推开的门
李玫瑾教授说:
如果你的孩子放学回到家第一句话是:“妈,我饿了”,那就不是青春期;
如果他一句话不说,回家就进到自己房间里,“啪”地关上门,这才是青春期。
汤圆的青春期,我们家上演了长达两年的“房门之争”。 变化,从汤圆读初中开始。以前他的卧室门大开大敞,我和汤圆爸可以随意进出。初一开始,他的房门就开始虚掩着。为了知道他在里面干什么,我好几次假装有事找他,推门进去。出去时,我顺手把门打开,没走几步远,身后的门又关上了。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挫败感十足。以前与我无话不谈的儿子,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冷漠?![]() 更没想到,这扇门一关,就再难打开。升入高年级后,汤圆的心里好像有股邪火,一点就燃。每天回到家,招呼不打,笑脸没有,一进屋就“咣当”把门关上。我和汤圆爸,时常要看他脸色,更多的还是不安:他在里面是写作业?还是玩手机打游戏?他是不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还是与同学闹了矛盾?我们全然不知。有次饭桌上,汤圆爸随口说了一句,让他不要总待在房间。突然汤圆就把碗筷一扔,进屋“咔嚓”把门反锁上。汤圆爸也很恼怒,明明没说什么,汤圆却无缘无故大发脾气。
他饭也不吃了,怒气冲冲跑到汤圆房间门口,威胁说:
“今天你这个门不打开,手机就给你没收!”
汤圆充耳不闻,隔着房门大声吼了一句:滚! 汤圆爸气得哐哐拍门,我为了不让矛盾升级,就赶紧把他拉到一旁。我又苦苦劝说汤圆开门,承诺让爸爸给他道歉,保证不唠叨。总之要多卑微就有多卑微,费尽口舌,儿子却坚决不回应。那一刻,我真的差点被气死。我知道,汤圆这是正式进入青春期了。 为了缓和紧张的家庭关系,我开始疯狂补上青春期这门课。
02 一扇房门关的是边界,要的是尊重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一个词叫:心理闭锁期。 这是青春期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阶段性的心理现象。 主要表现是:要求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比如房间、抽屉、有锁的柜子。喜欢独处,拒绝与父母交流,不轻易吐露自己内心的想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很简单:孩子大了,翅膀硬了,想要自己做主、自己说了算。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迅速发育,个人能力增强,心理也发生变化。
在心理上,他们想跟父母分离,自我意识爆棚,独立的渴望强烈。
行动上,就是挑战父母的权威。
你越是让我好好学习,我偏偏就要玩手机。
你让我不要总是待在房间,那我就干脆把房门反锁。
父母说的话,他们不耐烦、嫌弃;父母的靠近,他们排斥、远离。
关上的卧室门,就是在传递信号:我要和你们划清界限。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独立,误解为叛逆。孩子对个人空间的需求,恰恰说明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和自由。如果不清楚这一点,与孩子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曾看过媒体人@Miki粥与北大教授徐凯文的一场对谈。徐教授提到一个青春期孩子自杀未遂的案例。这个孩子家庭美满,父母恩爱,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自杀的理由。经过长时间的咨询,徐教授发现了原因:父母进他的房间从来不敲门。父母不断侵入孩子的生活,孩子就会用极端方式来争取自由。一扇房门背后,反映的是父母和孩子权力的对抗。千万不要赢了控制,输了孩子。
03 父母帮孩子关上房门孩子才会对父母打开心门
心理学家戈登曾说过:
“青春期孩子叛逆的不是父母,其实他们深爱着父母,他们叛逆的是父母错误的养育方式。” 看到孩子紧闭房门,父母多少都会有点不安。有的会找借口不断进出,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甚至把锁撬掉。房门可以撬开,但是心门关上了,就再难打开。那父母怎么做,才能跨越房门,走进孩子的心门呢?
1、放平心态,接受事实 我和汤圆爸讨论过,为什么看到汤圆关房门,心里会不爽。最后一致得出结论:还没接受儿子已经长大的事实。曾经无话不谈的儿子,突然就变得冷淡,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份落差,一时难以适应。但孩子与父母分离,是必经的历程,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标志。 与其对抗,不如放平心态,接受事实:该放手了。
2、尊重孩子,树立边界意识 李玫瑾教授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我们要改变所有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同事一样尊重对待。”如果你不会随意进同事的房门,那么也同样对待孩子。现在进汤圆房间,我都会轻声敲门。如果他不回应,我就自觉离开,只有他允许我才进入。他不在家,我也不随意收拾他的房间,而是事先和他说好。感受到尊重,汤圆锁门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有次我进去送水果,离开的时候,他很礼貌地说:“妈妈,帮我关一下门。”所以你看:父母懂示弱,孩子才会收起充满敌意的尖刺。
3、给孩子多点信任,不求助不施助
不允许孩子关门的父母,往往是焦虑。
有的是担心孩子干坏事。
其实,只要前期的教育没出错,孩子青春期一般不会长歪。
有的是担心孩子遇到问题。
心理咨询师陈晶晶说过,面对青春期的孩子,遵循一个原则:
不求不助,有求必应。
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信任和空间,尊重他们发展自我的需求。
孩子不需要,就不要强行靠近,不求助,说明他能够自己解决。
但是,我们也要给孩子传递信号:任何时候你需要,我们都在。
这个保证,对青春期的孩子非常重要。
在尊重基础上,给孩子安全感,孩子才能顺利度过青春期。
永远记住一点:
给孩子关门的自由,才能通往孩子的心门。
孩子的心门打开了,房门才会对父母敞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