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流溪别院

鲁豫窦文涛对谈启发

时间:2025-10-16 09:42:34  来源:秦朔朋友圈  作者:邯郸文化网  浏览: 分享:

1
 

前阵子,鲁豫与窦文涛这对有三十年友情的好友,进行了一场会注入时光之河的对谈。
 


 

作为中国传媒界不可或缺的个体存在,其职业发展路径与作品形态,不仅是个人选择的映照,更是对特定时代语境下“自我实现”与“公共表达”之间张力的一种回应。

 

若以理性哲学之眼审视,他们的实践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工匠哲学”,融合了存在主义的自觉与现象学的回归。
 

窦文涛一句“没有大钱,手停口停”的坦诚,以及鲁豫对“中环社交之路”的审视,引起了广发关注。
 

人们会觉得,窦文涛之名如雷贯耳,他怎么还没有财富自由?
 

窦文涛说,别人都说他长盛不衰,但他自我审查之后,觉得其内在逻辑是“长衰不盛,反而长久”的自洽。他说,他要在俗世里有钱有势了,就从此隐世了。


哇,我懂!其实,这叫“李白情节”


李白的精神偶像,是他师父赵蕤《长短经》里面提到的鲁仲连!为什么?李白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其实形容鲁仲连最恰当——他帮赵国逼退强秦,助齐国收复失地,立下不世奇功,却面对封赏再三推辞,逃往海上,留下一句:“与其富贵但要侍奉他人,倒不如贫贱一生,起码落得自由。”

 

这就是李白一生的精神图腾!必须做点事,然后消失,知止。可惜天不遂人愿。

 

窦文涛整天抱怨,说不要做了,不要做了,身心却很诚实,一直努力,作品迭出。所以,也许人生都是反着过的。

 

我对于写作也有这样的经历。27岁烦透了写长篇的报告,但即便是被最信任的人骗财,哭到崩溃,我还能熬夜写出一篇开题报告。很多人说,你为什么到现在心力还这么强,我想,我经历过特别惨的时刻,松弛写作这件事我已经修炼好了。好坏、喜欢讨厌,经历过一轮又一轮,才叫穿越周期。

2
 

至于鲁豫谈到的“中环社交之路”,我们媒体人其实也懂。在名人圈、社交圈里呆着,身边看似全是“一朝遇见个谁,做个什么决定就能辉煌腾达”的幻觉。也许“邓文迪们”实现了。但我们不是,我们还是普通地做着自己作品的人,别人的财富和光环始终是别人的。


每个人的生活,只有自己切切实实地“创生”和“做活”,才是真实的、踏实的。

 

在广阔的可能性中,选择了深耕某一片领域,选择了以个人品味和节奏来定义一切,而非被外部的量化指标所裹挟。这就是鲁豫和窦文涛,以及我们老师秦朔,这样的老媒体人,所坚持的路径。他们的选择并非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承担。

 

这种选择,正是他们作为“手艺人”的根本。手艺人,首先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坚信“天生德于予”,即自身所拥有的天赋与能力,在无需外部过多肯定下,本身就具有存在的意义。

 

他们的作品,无论是《鲁豫有约》中对个体生命故事的深挖、《锵锵三人行》/《圆桌派》中对世间万象的思辨对话,还有秦老师对于商业文明和企业家精神的持续探求,都渗透着一种对“人”本身的终极关怀。


这种关怀,超越了新闻的即时性、娱乐的肤浅性,直抵人性的深层褶皱,这便是他们对精神劳作价值的坚定捍卫。




3
 

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体现出一种现象学的回归。现象学强调“回到事物本身”,抛开预设和偏见,直接去经验和描述现象的本质。


鲁豫的访谈,力求还原受访者最本真的生命状态,其提问方式看似平淡,实则追求一种“去蔽”的深度,试图让嘉宾在放松、安全的场域中,显现出真实的自我。


窦文涛的谈话节目,更是通过多方观点的交锋与碰撞,让听众在多元的现象中,洞察更深层的社会与人性肌理。


进入20年代,其实人世间的主题就是“祛魅”“祛蔽”。对很多时代财富名声祛魅,各种各样的人都跌落神坛。也许是一代新人换旧人,总要一些激烈的方式,也许更多时候,是大部分人都被环境和自我遮蔽。


所以,祛魅可能不重要,祛蔽才重要。“对身边的一切好奇”与“沉入生活本身”是关键。你什么样的人事物,什么样的繁华的和落寞的都见过了,你才知道你的本心才是最珍贵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坛城沙画”,花费数日乃至数周,用彩色的细沙,一丝不苟地构建出精美绝伦的坛城,然而,在完成的那一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扫掉,付诸流水,去体会“繁华不过就是细沙”,而创造过程中的那份专注、虔诚与投入,才是永恒。


人应该对生命本身充满好奇,用生命连接生命,不是浮光掠影的猎奇,而是现象学意义上的“悬置”(epoché)——将既有的观念、判断暂时搁置,以一种“天真”的姿态去感知、去体悟。


正因如此,鲁豫和窦文涛的对谈能够从日常、从个案、从细枝末节中提炼出普遍的哲学命题:关于生死、父母、财富、野心、自我定义。


他们不仅记录了时代,更是在尝试与观众共同经验、共同反思,共同追问“我是谁”“我们如何存在”。


窦文涛说,我有别的办法赚到钱,我就不做这件事。有时候也是反着道之动。


鲁豫说,“我们依然在,他们会出事。”……赚大钱,有不可言说的复杂性。其实,笨和踏实是很可贵的。她说,“我们最珍贵的是一直在进步,并且觉得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任伯年 清 花鸟 水果
任伯年 清 花鸟 水果
读懂《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极致的力量
读懂《明朝那些事儿》
100多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完全超出你想象
100多年前光绪帝在北
《捣练图》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练图》 | 玉户帘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