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胜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时间:2022-04-20 11:21:01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李寒梅撰稿  浏览: 分享: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广府古镇位于邯郸市东北20干米处,距永年县城临洺关25千米,广府古镇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因历史上曾为广平府治所,故称广府古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镇西依聪明山,南枕滏阳河,城墙巍峨壮丽,气势雄浑,与南京、西安、平遥并称为现存的四大明代古城。它坐落于一望无际的永年洼中,城外水域辽阔,碧波万顷,烟波浩渺,秀丽如画,并以“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景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这里还是杨氏、武氏太极拳的发源地,集古城、水城、太极城于一体,素有“北国小江南”的美誉。

 

冀南平原的战略要地

 

广府古城始筑于春秋中叶,始称曲梁侯国,秦汉时期为平干国、广平国的国都以及曲梁县和广年县的衙署所在地。北周宣政元年(578),因境内有洺水,改称洺州。隋朝初为避隋炀帝杨广讳,又改广年为永年。隋朝末年,隋炀帝被杀后,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趁势在河北乐寿(今沧州献县)建都,国号为夏,自称夏王。随后率军南下,于619年攻下了洺州,为了控制已占据的领地,遂迁都于此,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基于战略上的考虑,筑万春官,修建了方形城池,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窦建德兵败被杀后,其部将刘黑闼又在此地两次建都。明清时期,广平府成为冀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此,广府便进入了中国历史的大视野中。自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始,开府修衙,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陈俎调集周边十县民工,寒暑不辍,历时十三载,将原有的夯土墙修筑成高大的青砖墙,周长4.5千米,墙高10米,厚8米,城内面积1.5平方千米,并建城门4道、角楼4座、铺舍57座、垛口1752处。四门分别是东门阳和门、西门保和门、南门阳明门、北门贞元门。西城门券内至今还存有一通当年修城的石碑,上书“大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修砌此城”。四门之上建有城楼,

四门之外建有瓮城,城外有护城河和永年注环绕。四座大门由四座吊桥沟通内外,易守难攻,固若金汤。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崔大德为防水患和战事的需要,修筑城外大堤及瓮城,将四道门改为八道门,设重门楼,形成了广府城完整的城建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为交通方便,将南、北门外的瓮城拆除,东、西门外的瓮城保留至今。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对处于永年洼的古镇来说,伟岸的城墙不仅外可御敌,还可内防洪涝。古镇周边河道纵横,水患频繁,时常浸渍墙体,殃及百姓。为防止水患,历代不断扩修,由于城高墙坚,在历史上十余次大的水灾中,水漫城门曾深达丈余,城外虽洪水滔滔,城内却安然如常。1963年,河北曾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万亩良田尽为泽国,而坐落于水年洼内的广府镇却安然无恙。当洪水来时,高大的城墙像一道坚固的堤防,拒滔滔洪水于城外。

 

历史上的广府古镇一直为攻防的战略要塞,南带北控、西连东达,战事频发,争相占据。尤其是广府古镇墙高壁厚,形势险要,周围环水,易守难攻,为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墙的垛口上弥漫着不息的烽烟炮火。

 

广府古镇曾是永年县城所在地,也称作永年城。解放永年城是解放战争中一个特殊的战例,经历了两年又五十天时间,大小战斗百余次,直到194710月才最终取得了胜利。194510月平汉线的重镇一一邯郸市解放后,周边的十余县城都相继解放了,而唯独永年久攻不下。土匪头子王泽民、许铁英凭借坚固的城防和宽广的水面,妄想负隅顽抗,晋冀鲁豫军区指战员曾多次想拔掉这颗钉子。19461月初,第六纵队想利用冰冻季节攻下永年,但因当时气温高,城周的深水地段结冰较薄,无法实施。19466月初,第二纵队在地方部队的配合下,攻占了水年城的东、西城关和城北的冰凌窖。615日发起对永年城的总攻。我军炮兵对城墙进行爆破,因为爆破点距新搭的浮桥太近,将浮桥震断,突击队无法前进,被迫停止攻城。两次攻城未果,我军伤亡指战员600多人,迫使我们不得不改变策略,变强攻为围而不打,实施持久战。部队和民兵在城外的深水处竖立了一万多根木桩,上面挂着一万多颗各式地雷。城外重兵把守,把古城围得像铁桶一样;城内的敌人得不到补给,饥饿难忍,人心涣散,纷纷叛逃。土匪头子王泽民、许铁英见城内断粮,已无法困守,便强行突围。我军指挥员见状立即下令全歼敌人。经过激战,击毙敌人720人,俘敌200多人,活捉了敌指挥官钟毓麟。王泽民、许铁英和亲信百余人逃到成安县商城镇时,被我军全部歼灭。1947105日,被王、许盘踞两年之久的永年城宣告解放,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古老的广府城墙上。

 

美景醉人的湿地风光

 

广府古镇处在永年洼的西北高地上,这里的地势原为一片积水,后由漳河冲积成小块平原,随着水中陆地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聚集,逐渐形成了城镇。它的四周是面积达4.6万亩的永年洼,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比城南的滏阳河还低两米。滏阳河、牛尾河、支漳河等多条河道纵横交错,水系相通,成为永年洼取之不尽的水源。水洼循环自流,常年积水,芦苇丛生,鸭逐禽鸣,在北方干旱的气候中,构成了极为独特的湿地风貌。尤为奇特的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水系从空中俯瞰形成了一个繁体的“趙”字,可谓天下第一书法。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依山环水的古镇,一望无际的洼地,形成了广府浅植稻苇、深种荷蒲的自然风貌。阳春三月,风光旖旎,碧波荡漾,环城湖两岸绿柳成行,点点游船穿行于芦苇荡中。夏秋之交,荷红柳绿,鲤鱼跃波,水鸟鸣翔,引无数游人流涟忘返。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繁殖的天堂,野鸭、鸬鹚出没于芦苇丛中,白鹤、白鹭、翠鸟等十多种北方地区罕见的鸟类也是洼淀的常客。

 

唐开元十五年(727),唐代诗人李白曾在广平府驻留,酒酣之后从古城骑白马西去邯郸,在途中写下了《自广平乘醉走马六十里至邯郸登城楼览古书怀》一诗:“醉骑白花骆,西走邯郸城。扬鞭动柳色,写鞚春风生。”晚唐才子司空曙,宋代诗人范成大、金代诗人赵秉文、清代书画家郑板桥都留下了不朽的诗作。清乾隆十七年(1752)夏,直隶总督方观承勘察蝗灾时来到此地,下榻于古城外的清晖书院,院中的莲亭与永年洼相通。方观系漫步莲亭,但见古城巍然,洼水浩渺,景色宜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一首七言律诗:“稻引干畦苇岸道,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对古城风貌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碧水荷风也暂时洗却了公务的烦忧。诗碑现立于古城北街村,书体劲雅秀逸,洒落舒徐,足见作者深厚的书法功底。

 

远近闻名的“广府八景”,其中的四景是表现古镇自然风光的,“稻引千浦”“荷香十里”“滏水流虹”“龙潭风雨”正是古镇景色的真实写照,构成一幅令人向往的水镇秋意图。

 

遍布古镇的名胜古迹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沧桑的历史岁月,为古镇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历史遗存,如同璀璨的明珠辉映在古镇周边的山水之间,拱卫着古城的辉煌与文明。明朝迁都北京后,内战渐息,广府古城日渐繁华,到清朝中后期进入兴盛时期。古城内布局严整,错落有致,以府前口为中心,形成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巷,店铺林立,官署棋布,庙宇半城,老街纵横,商贾如云,并建有平常仓、万寿宫、紫山书院、文庙、城隍庙、保庆寺、魁星阁、文昌阁等。这些建筑曾经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如今虽然已经残破,但仍不失其恢宏的气势。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文庙是广平府的标志性建筑,大成殿是其主建筑,始建于金代,为歇山重檐结构,黄琉璃瓦覆顶,总高17米,共用32根立柱。殿前有青砖铺就的月台,规制宏伟,名闻海内。上层的匾额为“大成殿”,下层的匾额为“中和位育”,此语出自《中庸》开篇:“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为按圣人之道治世,就能使天地间一切事物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呈现勃勃生机、蓬勃发展的景象。后来大成殿改为医院门诊大厅,可惜1982年毁于火灾。

 

清晖书院位于古城北隅碧水之中,创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当时只有一亭曰香远亭,一楼曰漪楼,后增省耕堂一处。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知府王嗣衍创学于此,在省耕堂西侧修建书院一所,更名为莲亭书院,专为秀才读书之用。当时的学者、名流多在此讲学,江南才子郑板桥曾多次光顾书院并设坛讲学;桐城派鼻祖方苞的后人方观承、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等也多次来此讲课或留宿,是近代人文教育的著名胜地,曲廊回绕,楹窗毗连,名人碑帖,极目遍是。七七事变后,日军攻陷永年广府古城,使这座环境幽雅的学府毁于一旦。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伫立城头,但见水镇四周古迹遍地,名胜众多。“稻引干浦”为广府八景之一,它描绘的是每至秋末,滏阳河的北岸稻浪涌动,香飘四野;立于田边,蛙鼓蝉鸣,清风徐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因为明代时在滏阳河道上,从西大慈村起到南沿村镇田堡村止,在近10千米的河道上,先后建成惠民闸、济民闸、普惠闸、阜民闸、便民闸、润民闸、广仁闸、广济闸八座灌溉闸。因均匀地分布在古城的西面,故称西八闸。西八闸修建后,引溢阳河水灌溉,使城西一带的万亩盐碱荒滩成为水稻丰产区。西八闸建造结构严密,工程坚固,迄今仍在发挥着灌溉功能。

 

“毛冢高峰”为广府八景之一,是指城外西南的毛遂嘉。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一次赵都邯郸危难,毛遂自荐去联楚抗敌,终于说服楚王,使赵国脱离险境。毛遂自荐的故事从此流传后世,由此而形成的“毛遂自荐”“脱颖而出”“三寸之舌”“因人成事”等成语千古流传。乡人申佳允曾赋诗云:“铜盘热血惊蛮楚,锥颖英魂壮滏河。”

 

水城离不开石桥的陪衬。位于古镇东关的弘济桥,是一座堪与赵州桥相境美的拱形石桥,它横跨在奔腾的耀阳同上,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桥造型精美,柱首雕刻有雄狮、顽猴、石桃、石榴等,桥面全长约45米,宽6米,桥的两侧栏杆各有18根方形望柱,17块栏板上刻有鹿、麒麟、马上封候、犀牛望月等图案,精工细雕,形象逼真。栏板外侧的中部刻有“弘济桥”三个大字,由明朝尚书钱谦益所书,字体浑厚,刚健有力,至今桥名题字尚存,清晰可见。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浸透沧桑的百年老屋

 

明清时期的广府,其政治中心地位以及水运发达、商贾云集的优势,使当地涌现出许多豪门富户,名气较大的如范、武、窦、黎,堪称广府四大名门望族。他们或官或商,在广府城内大兴土木,修盖深宅大院,鳞次栉比。古镇内至今仍保留着大片较为完整的明清民居群。

 

广府城中知名的“四大家”中,武姓居首。太极大师武禹襄的故居坐落在广府镇东门内的迎春街西侧,是一座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院落群体。故居总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它依三条轴线而建,中轴线部分为三进院落,另有仪门、轿房、书房、会客厅、花厅、莲池、演武场等建筑,均飞檐走廊、雕梁画栋。特别是故居内由武禹襄老先生亲手种植的两株石榴树,至今根繁叶茂。后院两棵日本友人赠送的樱花树更是妖娆多姿,锦上添花,让您在体会太极拳博大精深的同时,感受到故居独特的魅力。

 

武汝清故居位于广府镇东街,总占地面积近万平方米,故居从南至北分成三段院落和东、西跨院,原有房屋80余间,现保存60余间,主院落均为二层楼阁,硬山顶,前出廊。第一院落有东、西陪房和过厅各三间;第二院落有东、西陪房三间和后楼五间;西跨院主要由照壁、假山、过厅、配房、绣楼组成。武氏故居建筑规模宏大,做工考究,雕刻精细。

 

武汝清(1803-1887),字酌堂,号兰畹,为武禹襄的次兄,中进士后曾任刑部主事、刑部四川同员外郎。在北京任职期间引荐同乡杨露禅入京授拳,助推太极拳的广泛传播,风行京津各地。辞官归乡后,曾主讲磁州书院三十年,清晖书院十年,深受学界尊崇。

 

太极大师杨露禅故居位于永年县广府镇广府城南门,总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坐东面西,分为两段院落,原有茶棚五间、上房、配房、演武厅等建筑,不幸早年被毁,1991年为举办“首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时,在原基址上进行了修复,并增设了碑廊,现已成为海内外太极拳弟子及太极拳爱好者寻根拜祖、求师学艺的神圣殿堂。2001年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太和堂药店是杨露禅最早习武的地方,位于广府古城西大街中段路南,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由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人陈步邻创办,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为全国著名的中华医药老字号。太和堂药店坐南面北,占地面积约三亩,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整体为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正门上方木质匾额上的“大和堂”三个大字由一名肥乡籍状元所书,苍劲有力。门前有一方形广场,立有高3米、宽03米的招牌一块,上书“选购川广云贵各地地道药材”,为翰林武延绪所书。屋内两根明柱分设在后门两侧。柱前为货架,摆满了选自全国各地的八百余种药材和店内自产的膏、丸、丹、散四百余种成药。太和堂地处商贸闹市区,门前经常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四面八方来此批发、零购的药商络章不绝。药店常年雇佣四十余人,规模宏大,生意兴隆,远近闻名。曾与当时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齐名,共称当时最大的祁州药市三大药主。随着

永年县行政中心的外移,太和堂药店逐渐生意惨淡,门庭冷落,大部分建筑被毁,门前的广场已被民宅所古,现仅留原门店三间及西屋、中院部分房屋。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鼎泰恒为古镇的老字号商铺,位于广府城闹市区,临街6间门面,后有三进院落为内宅及仓库,由清末广府城东北十五里杨庄村的两位地主所开设,在民国时期是广形城内最大的商号之一,主要经营各种绸缎、布匹,兼营日杂百货等,其货源米自上海、北京、石家庄。苏州,杭州,南京,山东,天津等各大城市,货物往来用轮船,火车,汽车,马车运送,物流量非常大,且品种齐全。广府城内设总店,在北京设有办事处,四川怀阴、邯郸等地设有分店,鼎泰恒所售布匹及其他口用品因货种齐全、质优价廉面兴盛一时,辐射邱县,曲周、鸡祥、南和、临海,武安等周边各县,附近十里八乡更是尽销其货,生意十分兴隆。

 

这百年老屋及一批老字号的店铺已被列入重修的计划中,从而能够再现明清时期古城的风貌。

 

誉满天下的英才名士

 

广府自古人文荟萃,不乏名流志士,有唐代大历十大才子之一的司空曙、明代著名的忠臣胡瓒、畿南三大才子之首申涵光等。

 

司空曙(约720-790),字文明,一作文初,广平郡(今河北永年县)人。少年时家境清寒,酷爱读书,很有才华。“安史之乱”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流落他乡。他辗转各地,先后游历了金陵等地,写下了许多描写南国风光的诗篇。同时,他有感于国破家亡,也留下了不少咏史怀古之作,格调沉郁,感慨悲凉。

 

767年,唐朝进入大历年间,司空曙进士登第,南下担任洛阳主簿(文书)一职,不久又调到京都长安,担任左拾遗(谏官)之职。这里文化氛围浓厚,人文荟萃,十大才子经常纵酒赋诗、笑傲文坛。他和卢纶、钱起等人酬唱和诗,文思如泉,笔耕不辍,从而使他进入了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司空曙为人磊落高洁,因不媚权贵,于782年前后被贬出京都长安,到江南的荆州出任长林(今湖北荆门西北)县丞。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784年,大将军韦皋出任检校户部尚书兼西川节度观察使。司空曙应聘来到韦皋幕中,担任水部郎中,不久又任虞部郎中,约790年卒于剑南。

 

司空曙写诗善用五律,其诗朴素真挚,情感细腻,诗风娴雅疏淡。《全唐诗》共收录司空曙诗二卷,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明代著名的忠臣胡瓒,字百衍,永年县小龙马乡西张固村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进士,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擢升为南京工部尚书,著有《巡边录》八卷、《秦义》八卷、《紫山诗稿》若干。

 

胡瓒任大同巡抚时,武宗朱厚照巡幸云中(今大同市)时,宿娼卧柳。胡瓒上书请求谒见皇帝,见面第一句话便说:“沙漠之地,不可久留,请皇上立刻回驾。”皇帝笑着反问道:“我不回去呢?”胡瓒道:“臣死在陛下面前。”皇帝大出意外,问道:“莫非你身上藏着刀?”胡瓒回答:“身挟凶器见驾,法所不许,臣绝不敢!”皇帝又问:“那你怎么个死法呢?”胡喷斩钉截铁地答道:“古人怀忠力谏,触柱而死。君子爱君不爱其身,死法多得很。”说着,他从袖子里取出一个纸包,便往嘴里吞。皇帝大惊,急忙走下御座,夺下了纸包,纸包里是有名的剧毒“鹤顶红”。胡瓒因此事遭皇帝亲信江彬所谮,被罢官回籍。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胡瓒墓全景

 

世宗朱厚熜做皇帝后,起用胡瓒为江都御史,后进京为户部侍郎(正三品)。嘉靖三年(1524)八月,大同兵乱。胡瓒讨伐大同叛乱,斩杀乱兵首领,叛军被迅速击溃,得到皇帝嘉赏。魏国公徐达在山海关、抚宁等县有赐田几干顷,时久归民自种,徐达的后人徐光祚于嘉靖年间请求回收。胡瓒反对说:“抚宁地近边塞,贫民世代以种地为业,是他们维系生活之本,若夺其土地,恐怕会惹出大乱。”皇帝听从了胡瓒的建议,驳回了徐光祚的请求,使得抚宁等县的老百姓免除了一场灾祸。时隔不久,胡瓒被擢升为南京工部尚书(正二品),后因病回到故里永年,不久辞世,葬于故里西张固村西北。墓为一较高土冢,墓前原有石牌坊、石人、石羊、石狮等,墓碑现保存完好。

 

河朔诗派领袖申涵光(1619-1677),清直隶广平府永年申家庄人,字孚孟,又字和孟,别号凫盟,一号聪山,人称聪山先生,晚号卧樗老人。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学者,河朔诗派的开创者和领军人物。他气节高尚,学识渊博,以终身布衣的身份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申涵光的父亲申佳胤是明末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任明朝吏部文选主事,后来又迁升太仆寺丞。李自成攻进北京后,人们纷纷逃难。随从们劝申佳胤赶快换掉官服,以免引起农民起义军的注意。申佳胤十分镇静,他整好衣冠,写完遗书,辞别老母,便投井自尽,以死殉国,卒年四十二岁。顺治九年(1652),清政府立稳脚跟后,为了进一步笼络民心,顺治下令抚恤明末死节诸臣。但由于统计不全,没有把申佳胤列入抚恤名单之中。申涵光闻讯后十分悲愤,他手持父亲的遗书,徒步千里进京上诉。清政府终于按尽忠死节之臣给予申佳胤以祀典,追赠其为太仆少卿,谥号节愍,使申佳胤成为明末“殉节二十四忠烈”之一。

 

申涵光替父亲洗却冤情的孝行传遍了京城,许多朝廷官员幕名接待了他,劝他留在京都为朝廷出力。申涵光婉拒了大家的好意,回到了故里。申涵光自幼喜爱读书,回归放里后,与殷岳、张盖以写诗而闻名河朔,人称畿南三才子。又与张盖、郭挺、鸡泽殷岳、曲周刘逢源、邯郸赵湛等人诗文酬唱,交往日密,人称“广平六才子”。他的诗作高情远韵,刚柔相济,在清初诗坛独树一帜,人称河朔诗派,成为清初北方著名的诗歌流派。

 

申涵光五十九岁那年终老于故乡。他一生著述甚多,其文学作品有《聪山诗集》八卷、《聪山文集》四卷。他的理学著作《荆园小语》和《荆园进语》将高深的哲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现出来,既给人哲理的启示,又给人文学的享受,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申涵光逝世后,葬于故里永年县洺关镇大油村南,整个墓地占地面积约60亩,处于山前的丘陵地带,东、南、西三面为洛山等太行山余脉。2009年,南水北调工程从申家墓地经过,在对申家墓地进行迁葬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了申佳胤、申涵光父子墓并进行了易地保护。

 

声震寰字的太极雄风

 

明末清初,广府城涌现出了杨氏、武氏太极拳,习拳练武之风广为盛行,使广府镇成为太极拳的发祥地。杨氏太极拳是杨露禅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杨露禅自幼酷爱武术,当时城内的“太和堂”中药铺生意兴隆,由河南怀庆府温县陈家沟陈氏创办。店中的伙计时常习练大极拳,杨露禅经人引见,拜师做了学徒,为学到陈氏名师的绝技,他经常往来于永年、温县之间,苦学十八载,终得太极之精髓。他所创编的杨氏太极拳刚柔相济,舒展自如。在北京瑞王府授拳时,他所向披靡,被誉为“杨无敌”。清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穌曾书一副对联相赠:“手捧太极震寰宇,身怀绝技压群英。”杨露禅去世后,次子班侯、三子健侯子承父业,教授太极拳。杨班侯在全面继承了杨式太极拳的同时,尤擅技击,先后击败过众多武林名师。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入化,使太极拳赢得了举世公认的“国术”称誉。

 

杨澄甫在其父杨健侯拳法的基础上,勤奋钻研,寒暑苦练,功夫日深。但随着火器的出现,太极拳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能比在技击方面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杨澄甫经多次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大架,成为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其架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立身中正,行功轻灵洒脱,适合各种人练习。修改后的套路更有利于推广传播,受到普遍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普及,杨澄甫也因此被誉为杨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大家。为了使太极拳术发扬光大,杨澄甫写了《太极拳术》及《太极拳体用全书》,蒋介石曾亲自为该书题词:“锻炼身心。”蔡元培先生也为该书题词:“可以御侮,可以卫生,愿以此有百利而无一害之国粹,为四百兆同胞之典型。”足见杨氏太极在当时的影响力。中国武侠小说的宗师宫白羽先生曾在20世纪30年代以杨露禅偷拳学艺的事迹为原形,写出了他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偷拳》,该书一版再版,印数高达600万册。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武氏太极拳是清朝秀才武禹襄在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改创的。他经过刻苦研练,创造出一种拙中见巧、平中见奇、外柔内刚的武氏太极拳,灵活快捷,朴实无华,被人形容为“干枝老梅”。

 

武禹襄不仅武艺精湛,而且具有深厚的太极拳理论功底,他著有《太极拳解》四则,《太极拳十三势行功歌解》《身法八要》《四字秘决》《打手撒放》等著作传于后世。

 

在百余年的岁月里,经过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几代传人苦心实践、创新和传播,使太极拳广为流传,并繁衍出太极的众多门派。19781116日,邓小平应日本众议院院长三宅正一之请,为日本太极拳爱好者题写了“太极拳好”四个大字,揭开了太极拳运动的新篇章。1983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上,有5000名太极拳爱好者集体表演,规模空前。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中日1400名太极高手的表演激动人心。杨、武两氏太极拳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爱好者,1991年以来先后举办了十二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节”,海内外拳友云集永年,成为弘扬太极文化的盛会。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响彻滏水的声声唢呐

 

广府古镇历来是繁华胜地,民俗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不仅有独具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抬桌,还有地方戏曲永年西调,最有名气的当属永年吹歌。1996年,永年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吹歌)之乡”。2006520日,永年吹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916日,首届中国吹歌节在永年广府古镇拉开惟幕,来自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的40多支代表队、600余人参加了吹歌艺术大赛。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永年吹歌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明《广平府志》记载:明正德元年(1506),粮食丰收,知府用吹歌来庆贺。这是有关永年吹歌最早的文字记载。

 

永年吹歌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常与横笛、棒笙和鼓、锣等打击乐器配合演出。吹歌班一般由1020人组成,以吹歌演奏为主,也配戏曲、歌舞等节目,喷呐能对各种声音,特别是对戏曲唱腔进行惟妙准肖的模仿,欢快活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唢呐演奏的乐曲也异常丰富,分大套曲、小套曲和杂牌曲三类,常演曲目有200余首,曲牌50余种,适合各种环境和仪式场合的演出。用于婚事的,常选用《抬花轿》《满江红》《洞房赞》等曲牌;而在丧事中,则吹奏《刘备过江》《将军令》《哭五更》《霸王台》等以寄托哀思。这些曲目或热烈火爆,或质朴粗犷,或温柔细腻,风格迥异,深受群众喜爱。

 

旧时吹歌多用于府县及官宦富贵人家庆典或祭祀,这些大户都有自己专用的吹歌班,每逢重大庆典或生子、娶亲、祝寿、丧葬等场合都要组织吹歌。随着时间的推移,吹歌技艺逐渐推广到寻常百姓家,在当地甚至形成了“不吹唢呐不上轿”的民俗。

 

永年吹歌以家族相传为传承方式,在长期的传袭过程中逐步形成五大家族流派,即龙泉、洺关与界河店的刘家,龙曹的周家和尚古的姚家。目前,永年县专业吹歌艺人已发展到60多个团队1000多人,形成了村村有吹歌班,班班有吹歌手的兴盛局面。

 

 

20世纪50年代,永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吹歌之乡”。为普及这一民间艺术,周东朝、姚万贵、李万坤、刘立仁等一批土生土长的吹歌艺术家被抽调到各大文艺院团,担任首席唢呐演奏家。吹歌名家周东朝被中央民族乐团聘为首席唢呐演奏家后,多次出国进行访问演出,并在新加坡等国家成立了唢呐学校,培养出许多洋徒弟,使这一乡土艺术走出了国门。摘自《图说邯郸名镇名村》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mingren/2022-04-20/5826.php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太极雄风起广府一一永年县广府镇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李圪塔艺术写生基地
晋城远近闻名的画家村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安阳:古都传奇三千年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
我国“唯一”没有蚊子的城市,曾是七朝古都,却鲜为人知
我国“唯一”没有蚊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