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胜

天台山镇

时间:2022-11-23 14:56:05  来源:赵都文化 (公众号)  作者:郜思凡  浏览: 分享:

 

这里曾是屡见于史籍的葛孽故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宰相肥义的封地,又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的出生地和埋葬地,还曾经是北方佛教天台宗的道场。

 

天台山镇

 

□郜思凡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无奇乡野,曾为赫赫名城!地处冀南平原南部的肥乡天台山镇,便是这样一处所在。

 

 

 

曾经的葛孽故城

 

 

天台山镇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战国初期。据史料记载,战国时著名的葛孽城就位于这里。

 

      

钱穆在《历史地名考证中》写道:“葛孽故城,今河北肥乡县西南二十里。”其遗址位于天台山村西南,刘家寨村东侧。葛孽城当时处于赵、魏、卫三国的交界之地,曾几易其主,成为三国争夺的战略要地,所以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里。

 

      

公元前358年,赵成侯与魏惠王在葛孽城相聚,双方共同商议抵抗秦国的方略。

 

      

公元前354年,赵国发兵攻打邻近的卫国,卫国被迫屈服入朝。因卫国原来入朝魏国,魏国当然不会坐而视之。魏惠王便派庞涓率领着8万大军攻打邯郸,并于次年攻克邯郸。

 

      

这次教训使得后来的赵武灵王下决心对葛孽城进行扩建,以拱卫赵都邯郸。修建后的葛孽城宏伟壮观,宫室殿宇金碧辉煌,城墙高耸,漳水环绕。

 

      

赵武灵王将这里作为夫人吴娃(孟姚,赵何之母)的行宫,俗称夫人城。后来,赵武灵王又将葛孽城作为相国肥义的封地。这便是《寰宇记》所载:“葛孽城,赵武灵王夫人所筑,一名夫人城”。

 

      

此后,葛孽城一度又被魏国占有。所以才有《战国策》如下记载:“魏王抱葛孽、阴成,为赵养邑。”公元前289年,魏昭王入赵与赵惠文王会晤,把葛孽、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作为“养邑”。魏国为了联合赵国抵御强秦,将之前攻占得来的葛孽城归还赵国。

 

      

清朝诗人赵文廉写诗道:“邯郸葛孽城,庶几相抗衡”,指出葛孽城可与当时的邯郸城大小规模媲美。

 

      

可以想见,当年的葛孽城里,亭台榭廊,雕梁画栋,宫室殿宇,金碧辉煌,城墙耸高,堞墙环绕。有诗云:“琴瑟和新声,从房列赵女。素手弹秦筝,欲老温柔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葛孽城内居民生活写照。

 

      

日月更替,四季轮回。历经两千年风雨沧桑,葛孽城已成为一片废墟,隋朝时漳河泛滥,大水淹没古城,现仅存遗址。

 

      

赵文廉不无悲凉地写道:“故迹难寻葛孽城,武灵于此亟经营。登埤固守英雄事,鼓瑟清歌儿女情。绿就红灯春梦醒,颓垣败础旧基倾。沙丘探毂豪华歇,剩有夫人独擅名。”

 

      

如今,只在一座寻常院落里立有一块“葛孽城遗址”的标志碑。

 

      

肥乡之县名,据《河北省县名考原》载:“肥乡县置县前当为乡,县并乡字为名”。置县之前,天台山这一带就叫“肥乡”,置县时以原名字不变,称为肥乡县。《竹书纪年》记载:“(魏)梁惠王八年伐邯郸,取肥。”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将葛孽城作为相国肥义的封地,所以三国魏黄初二年在肥地建县时,将邯沟、列人等地并入肥乡,因这里是肥义之乡,故命名为“肥乡”县,所以,肥乡以乡称谓最早就是指天台山村一带。

 

 

北方佛教天台宗道场

 

 

天台山位于村东侧,据清雍正十年《肥乡县志》记载:天台山在县西南十五里,高逾数丈,盘结数百步,土山无石,上建天台寺。该寺建于唐贞元二十三年,浙江天台山僧人云游至此,见平原大地独显此山,遂结草为庐,收徒讲经。后来又四处募化,终于在天台山上建成了一座寺院,取名天台寺。故而此处与浙江天台山的天台寺同宗同名,成为当时北方佛教天台宗的弘法道场。

 

      

寺院完整建成于北宋乾兴元年(1022年),原总占地百余亩,建筑区二十余亩,其余为园林塔院。据载,天台寺繁盛之时,香火缭绕,信众如云,寺僧昼诵《法华》,暮修《止观》。

 

      

天台寺围墙均由大青砖砌筑,寺院由南至北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修定殿、瑞光殿(别名铁佛殿)五部分。配殿有大悲殿、准提殿、祖师殿、五观堂、丈室、钟楼和鼓楼等,另有僧舍寮房二百余间。各殿宇之间甬道,全部由青石铺就。寺院建筑层甍巍峨,气势恢宏,鳞次栉比,旌旗飘舞,祥云缭绕。寺院诸景,规模宏大,结构奇特,装饰美妙,名扬遐迩。明朝诗人李贞吉在游览天台寺时,题有“天台有蕙兰,奕世乃齐烈”诗句。

 

      

天台寺东侧紧邻漳河,构成了一幅天然亮丽的风景画。人们将“漳河春晓望山寺”看成是当时名胜一绝,诗人李恺在《宛怀草堂报歌》中说:“贪赏东山寺,舟人倚醉眠”,将古刹天台山寺与漳河融为一体,使人读诗如临其境。苑林内之塔院,松柏参天,临风挺秀。

 

      

1945年,天台寺毁于战争。

 

      

1982年,天台山村整改街道时,又将天台山夷为了平地。

 

      

至此,寺与山皆无,只留一个空落落的名字了。

 

      

不过,今天的天台山村周围还有一道清代时修筑的古寨墙。当时匪患猖獗,民不聊生,为了抵御捻军和匪患袭扰,村民们筑寨自卫。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二十开工筑寨,于九月十五将寨墙修竣。寨墙分内外墙,形成了一道高6米,长达2500米的寨墙,设有垛口1085个。

 

天台山镇

通向历史深处的天台山镇幽静公路

 

四个大门还放置了大白龙炮和劈山炮,并备有火枪和刀矛等,同时在墙外设有深3米、宽约6米的壕沟,恰似一道铜墙铁壁。天台山寨墙建成后,起到了保护村民和抵挡匪患的作用。

 

 

平原君故里

 

这里不仅是中国第一位宰相肥义的封地,还是平原君赵胜的出生地与埋葬地。

 

      

平原君赵胜与赵惠文王赵何,系赵武灵王与吴娃所生,生于葛孽城。

 

      

赵胜任赵国宰相时,礼贤下士,门下宾客至数千人。惠文王死后,孝成王继位,他继任宰相。太史公评价他:“翩翩浊世佳公子也。”他在战国舞台上身量卓著,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

 

      

如今,平原君墓就坐落在天台山镇东侧的索家寨村。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曾诞生了载入日本人丹波元简《中国医集考》的杜懿德。中医药文化是天台山镇独有的特色,这里名医辈出,妙手回春。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杜懿德自幼学医,秉承父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成为远近闻名的儒医,并著有《脉案》和《集验良方》流传于世。道光壬寅年(1842年),当地瘟疫流行,杜懿德施药济众,解民疾苦。

 

      

此外,还有畿辅名医、诊脉如神的阎珅;太平天国将领,“飞毛腿”傅俄;血战台儿庄战役中,与日寇鏖战的爱国抗日将领,27师参谋部主任杜绍先等等……

 

      

名人辈出,俊彦竞驰,天台山镇将带着它拥有的既往历史,成为今天邯郸人瞩目的所在。

 

天台山镇

平原君赵胜墓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