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胜

武安城标 舍利塔

时间:2023-10-31 08:26:32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张华民  浏览: 分享:

 

 

武安城标 舍利塔

 

作者:张华民

 

你如果去问一个武安人,他心目中最能代表武安的标志物是什么,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舍利塔。

 

千百年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武安舍利塔一直作为最高的建筑巍然屹立于武安城内,默默护佑着武安苍生。武安人离开家乡,一定会先到大塔下,算是行了一个离开了母亲怀抱的告别礼;武安人回到家乡,一定会先来大塔下报到,算是行了感谢家乡守护神让自己平安归来的感恩礼;而外地人来到武安,也一定会来瞻仰大塔,才算是真正来到过武安。

 

塔是一种在亚洲常见的,有着特定的形式和风格的中国传统建筑。最初是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舍利最初只是指释迦牟尼圆寂后的焚化尸骨,但后世将高僧死后焚烧后留下的尸骨等遗物也称作舍利。《魏书释老志》曾记载:“佛即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验,胡言谓之舍利。”后人把储藏这些舍利的塔就叫舍利塔。

 

武安舍利塔位于城区塔西路与迎宾路交叉处东北角,即武安宾馆前,为原妙觉寺主要建筑之一,寺已毁,唯塔存,塔与寺均建于宋元祐六年(1091年),是河北省南部现存最高的宋塔,明万历三十八年(1464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塔曾大修及修补。

 

武安县志上有关舍利塔载:“……浮屠十三级高插云表,相传立县之始即有之。”不知所凭为何。另据在第一层塔心室内,北壁石造像东题记砖上刻有“元祐六年八月五日”字样,再根据舍利塔的制作手法及整体造型,可确定现存舍利塔最早建造年代不晚于宋代。

 

舍利塔是冀南地区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好、塔身最高的古塔,其建造手法及整体造型简朴无华,比例匀称,挺拔秀丽,近千年来结构形制无大改变,表明了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之高超。

 

舍利塔为空心砖结构楼阁式塔,塔身横断面为八边形,一级边长3.4米。维修前,该塔通高38.71米,总共13层。第一、二级塔身较高,以上逐级递减。

 

塔身第一级设有东、西两个门。西门通向第一级塔心室,塔心室内北壁石造像。进东门拾级而上,可直达塔顶。除在塔檐一至二级和二至三级间设有平座外,其他各级均不设平座。四斜面除二级设盲窗外,其余为素面,各层檐下均施铺作。整个塔体简朴无华,比例匀称,挺拔秀丽。塔身上部做仿木结构栏额、普柏枋及圆柱,柱头做卷刹。普柏枋上做仿木结构砖制铺作及椽飞,塔檐施砖制“滴水”。

 

二、三层增建平座,二层四面有窗,塔心结构为塔心柱式,使塔分为内外两层,塔心为八角形的塔柱,内外层之间留有通道,可由台级而上达第九层。由于塔身逐渐缩小,到十层为木托着塔刹,塔心柱一至七层和九层留有一方室,为置佛而设,塔基之下有地宫,方形、穹隆顶内壁有10尊石佛,并有“宋元祐六年重修十方佛记”的题铭。妙觉寺舍利塔历经千年,虽经多次大地震,然而至今仍矗立无恙。道光十年的大地震,塔附近的建筑物几乎全毁,而古塔却岿然不动,足见其坚固程度。

 

武安进士李媺有诗赞叹:

 

倚城矗尔上浮空,孤削巍巍梵宇东。

 

磨灭苔碑全蚀雨,段残松桷半欹风。

 

楼台万井参差见,岩壑千层远近中。

 

登陟直从天际接,飘然身与白云同。

 

 

由于年代久远,塔内砖体受压酥裂,砖面脱落,塔外各檐部尤其西北角大面积坍塌,塔刹已不存,使整个塔心露天,雨水可直接浇灌塔心柱及塔内。武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体局、文管所积极组织施工,对舍利塔进行整体加固,局部修复。2002年6月,聘请河北省古代建筑保护所制定修缮方案,2004年7月河北省文物局批准,由河北省古建研究所承建,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对舍利塔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恢复了古塔的原貌,重现昔日神采。

 

武安城标 舍利塔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10月,武安舍利塔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舍利塔这一千年名塔再次以其雄姿矗立在武安的大地上,作为武安的象征标志,已经成为一种情怀,一种符号,已经深深镌刻在每个武安人的心中。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迎娶匈奴公主,繁衍出强大部族,如今已成中国邻国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迎
重塑古都:历史、考古、文学交叉视域下的都城文化、空间与形象
重塑古都:历史、考古、
著名画家郑今东先生逝世
著名画家郑今东先生逝
佳作|赵波:曲周1937
佳作|赵波:曲周1937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