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梢节 串僵中节 锁死根节
王笑远、王荣泽
导读:推手较技,不能用手抓握,不能用脚勾绊扫踢挑,那么发放的窍要在哪里呢?
就手而言,腕关节为梢节,肘关节为中节,肩关节为根节。从经验和实践来看,能让对方肩僵硬,就成功了一半。在让对方肩僵硬的同时,我方处于蓄势状态,成功了另一半。怎样才算是蓄势状态呢?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手曲收、回缩,相对贴近自己身躯,得机得势。物理上的弹簧是压缩的越多,释放出的弹力越大,人体可不全是这样,回缩得过多,关节曲到一定程度,不但发不出力,还有可能关节被压瘪压死。曲收、回缩的主要目的是把对方的手引出来,引长,使其远离身躯、失势且处于难发出大力的状态。能否发出大力,距离和角度至关要紧,手离身躯过近或过远都会影响发力。把对方的手引出来,引长,使其远离身躯,称之为“引进落空”。
被引进后,一是会处于难发出大力的尴尬,二是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落空。这个时候这种状态,人的运动速度反应速度都会变慢。这个时候这种状态,如果手腕没有掤劲,就找手掌对着手掌发劲,用劲锁死腕关节。如果手腕有掤劲而肘关节无掤劲,就找前臂对着前臂发劲,用劲锁死肘关节。找手掌发劲,手腕关节受不了,为免受伤害,肘部就会本能地快速回缩,劲立即穷追贯串肘关节,最后连带肩关节僵硬被锁死,腰脊随之僵硬,身体即被弹射出去。这是一个完整的找梢节,串中节,锁死根节发放的操作。把一根立在地上的木桩推倒,木桩倒地过程“直挺挺”没有“弹射”。找手掌发劲,腕受制,本能往后缩,连带肘受制,肘本能往后缩,连带肩受制,身体本能往回抽逃。抽逃的力量加上同方向的外力追逼贯串,且抽逃的速度小于外力追逼的速度,身体的被移动就不是“直挺挺”,而是“弹射”了。内家拳有“绵软”的东西,所以“弹射”就相对要多些。
在擒拿术里面,对手的擒拿,就是对腕、肘、肩三个关节的擒拿。擒拿术主要是通过手的抓握来控制关节,虽然里面也有劲的成份。在推手进行找梢节、串中节、锁死根节操作时,要有擒拿的意识,要有关节的概念,用劲来叫僵、控制、锁死关节。“锁死”是推手练习中一种通俗地说法,它的力学过程类似银枪刺喉表演。枪头枪尾同时受力,用技巧把枪身抵弯曲,弯曲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把枪身折断。人的关节相当于枪身,关节的两头同时受力,把关节以很快地速度抵成弯曲,使其失去支撑、固定、反抗作用和能力。关节受到的两个相向之力,一头是对方的发力,另一头是己方回缩不及产生的顶力。
为什么要找腕关节,通过它的回缩连累肘关节、肩关节,而不去直接找它后面的肘关节或肩关节呢?一是较技之时,长一寸强一寸,鲜见有用肩头而不用指、掌、拳为前导较技者。作为前导,一般都难免先接敌。二是,肩连接大臂和背,肘连接小臂和大臂,腕连接小臂和手掌,三关节中腕关节相对脆弱,容易被锁死,容易从腕关节突破。手掌受到发力,不管是腕关节、肘关节还是肩关节被锁死,身体都会本能地快速后抽回逃,发力与后抽回逃之趋势同方向,人被发出就不需用很大的力,从而取牵一发而动全身、四两拨千斤之效。直接触肩发力要取得理想效果,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因为肩头受到力,身体能够马上动员背脊、腰腹、腿足来抵抗,这些部位都是粗壮有力,有力的抵抗,能给身体的转动、来劲的消化提供方便。触掌发力如能奏效,不但需要用的力不大,还由于节节在极短的时间里被串僵被锁死,增加了化解的难度,减少了旋转变化的余地。找手掌或手之前节发力,相对直接触及身体发力,表面上看,前者离身体远,后者离身体近,好像后者更容易打动人,其实不然。我们开关旋转门,轴转门动,轴转导致门动,这是现象。如果凭现象以为既然是因轴转而致门动,以为直接在轴上用力会比在门框边沿上用力更省力更容易把门转起来,那就错了。虽然两者的力学过程不同,道理却相似。一块大石头,直接用力推,推不动。弄根木棒,下面垫块石头,就能轻易地推动。直接可以达到目的,有些情况却是间接比直接更容易达到目的。
另一方面,腕又最灵活,要粘贴腕部不容易,实际较技多是找小臂,越靠近腕越好。平时练习,要练前节,找前节,打前节。练前节,就是尽量用手之前节贴粘接触推习,把力练到前节,把腕关节的拥劲练好,长一寸强一寸。找前节,就是通过尽量用手之前节贴粘接触推习的形式,细心察找对方的腕、肘、肩、腰关节,知道对方哪个关节在发硬或疲软无力,算找到了。打前节,就是通过接触手掌或靠近手掌的前臂,找对方哪个关节疲软无力,用劲锁死这个关节。推手练习贵在无招无式,用劲找前节串中节锁死根节,不在招式上努力。有的人喜欢在推手的时候抓握别人的手腕或手臂,抓握用的是手指的力量,被抓者用的却是手臂的力量,显然,抓握者处于劣势。这个时候,被抓握者就可以实施找手指,锁死腕、肘、肩关节,更省劲省事。
“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曲收、回缩,手往自己身躯贴近,是“曲”是“蓄”是“引进落空”。发力、手远离自己身躯,变直,往对方送,是“直”是“发”是“合即出”。成功的一个发力,发力者自感发力顺畅,淋漓尽致,不觉费力,且明显地感觉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腿而脚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过程。不能成功者,难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腿而脚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体验。“曲”、“蓄”,一般是通过向内向下的捋带完成。“直”、“发”,一般是先按后挤,先由下往上往外按,把或腕或肘或肩关节串僵锁死,再挤,让“彼自跌出”。找腕关节串肘关节锁死肩关节不同于直接触身发力,它有找寻试探某节疲软无力的过程,找到后要从该关节开始串僵锁死后面各关节的过程,是慢中快的惰性力。喉断银枪表演,枪两头同时受力被折弯后,受力加大,至一定火候,银枪会被折断。控制力度,控制银枪弯曲度,使处即将折断之临界点,此时弯曲度最大处受力可达最大。把或腕或肘或肩关节串僵锁死后,可以不挤出,就像不把银枪折断,只让弯曲度达最大一样,虚虚笼住,让关节同时受自己顶力和我方压力这两相向之力挤压。控制得好,调出对方最大的顶力,自己打自己,把自己打得抬不起胳膊。这种练法多用在老师给学生的喂劲之中,让学生的关节节节坚韧,掤劲不失。要发放时,两相向之力再大一点,就会出现类似“银枪被折断”,“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人,按定彼劲,彼自跌出”的场景。“引进落空合即出”、“曲中求直蓄而后发”都是描述发力过程,都与“找梢节串僵中节锁死根节”紧关联。
一搭手,有两种可能的情况出现,一是逃,二是顶。对于逃,难以引进操作,可以直接发力追击。对于顶,要尝试引进操作。顶者,在察觉自己被引进时,会本能后撤,后撤的趋势加上受到同方向的发力,会打之至深。“欲前先后”,是为了方便引进的操作,是为了发力与对方逃跑的趋势一致,达到打之至深的目的。“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后先前”“和美太极”等都是同样的目的。“欲前先后”“欲后先前”是直打是正向打是前后打,“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是横打是侧向打是左右打。体重悬殊、力量悬殊,可不作引进而直接发力,硬是让你的腕关节或肘关节或肩关节受不了而回缩后抽或僵硬。为防被“引进落空”,一是不要顶,你不顶,他就无法引进。二是不要丢,他引,你顺势跟进,不要往回跑。
常见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发劲之前,先运劲把周身的劲力汇聚到一点,然后放发”。一般人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把“劲”运送到身体某一点。但是,如何“送”和“汇聚”呢?劲不是一个实物,如何运送?运送轨道在哪里?既非实物,又无路径轨道,怎么汇聚?又送到身体的哪一点呢?是与对方的接触点吗?推手常是两手接触,有两个接触点,汇聚到哪一点?发放对手,它有一个科学的力学原理和人体动力学原因,不可语焉不详地泛泛泛而谈。“运劲”特指肢体伸缩之时,柔韧绵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不是将没有实物属性的劲进行搬运,也无法进行搬运。发放之时,发放者有“点”的感觉,这是将对手的相关关节串僵锁死,紧紧别住形成的。“内劲在身体里流动”,与“在发劲之前,先运劲把周身的劲力汇聚到一点,然后放发。”一样,也是有问题的。内劲有“潜转”,没有“流动”。体内力感的变化过程,即为内劲潜转。如,当某个式子将走到尽头时,或者走到尽头后将做下一式时,或者运动方向有较大改变时,此时,身体内部相对重视一次称之为内动的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的落实。这个过程,外动相对慢下来,内动相对更明显,对拉拔长、抻筋拔骨等称之为力感称之为内劲的感觉相对凸显。仅此而已,何来流动!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话,哪里来的?一句话出自名家之口或被引用多了,就有可能被当作真理。名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有时候,他们正是问题本身,其所造成的麻烦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看这句话感觉别扭,不可理喻,不相信,可能就有问题,看不懂则另当别论。一个问题老是不断地被问被答,则这个问题很可能就是一个伪问题,不必去深究。说得好与是否做得出做得好不是同一回事。太极拳理论要打假打玄。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