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太极圣地

“杨澄甫定型架”:给太极拳插上翅膀

时间:2023-09-12 09:51:25  来源:赵都文化  作者:康戈武   浏览: 分享:

 

“杨澄甫定型架”:

给太极拳插上翅膀

 

康戈武

 

“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给太极拳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在太极拳运动发展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推广太极拳有着重大的意义。

 

而今,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拳式标准编制的“(24式)简化太极拳”已普及到了世界各地。所以,不管是曾经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还是海南三亚万人太极拳集体演练等活动,练习者们虽然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但他们不需事先进行排练,集合起来就能随着简化太极拳的音乐韵律整齐地进行练习,体现了拳架“标准化”对于普及传播、相互交流、集中比较(比赛)等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1936年,中国武术队随参加第二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到德国表演。表演节目中就有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标准的集体太极拳。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发布推广的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用于普及和竞赛的套路都是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标准编定的。这是杨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传习者自发传播,进入了由国家组织推广的新里程。

 

 

“杨澄甫定型架”产生的原因

 

 

太极拳的基本拳架被称为“杨澄甫定型架”,并且被武学同仁广泛接受和采用。这一约定俗成的现象,大致是以下缘由所促成。

 

其一,以杨澄甫先生口述练法并以他演示的拳照为插图的书共有三本,一是1925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太极拳术》(署名作者陈微明),二是1931年由文光印务馆出版的《太极拳使用法》(署名作者杨澄甫),三是1934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太极拳体用全书》(署名作者杨澄甫)。

 

杨澄甫先生于1936年逝世,《太极拳体用全书》一书是杨澄甫先生在世时的最后作品。他在此书的《自序》中说:“顾陈子(陈微明)之书,仅述单人练习之程序。且翻阅十数年前之功架,又复不及近日。”杨澄甫先生从技术体系和功架拳照两方面认可《太极拳体用全书》优于以前著述和拳照。加之《太极拳体用全书》是“盖棺定论”之作。因此,以《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功架拳照为“杨澄甫定型架”,是自然而然的历史性论断。

 

其二,杨式太极拳自杨露禅初创,经其子徒辈努力修改完善,至其孙杨澄甫,集三代人实践和研究成果修订成的拳架套路,既保持了杨式太极拳的传统特色,又在民众中得到了颇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杨澄甫先生在《自序》中回忆太极拳起初的传播情景时说:“余始则授徒旧都,……更南走江淮闽浙间。……历十余年,而太极拳之风行,自河南北,及于江左右,甚且粤水之滨,习之者亦大有其人矣。”杨澄甫拳架既有深厚的家学基础,又经实践验证,受到传习者的青睐,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奠定了杨澄甫定型架作为杨式太极拳基本拳架的基础。

 

其三,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以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功架拳照为依据,修订出版了《杨氏太极拳》(85式),创编出版了《简化太极拳》(24式)。也是这个时候,国家体育(武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以杨澄甫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中展示的拳架,作为杨式太极拳的标准拳架,并以其拳式规格为动作标准。

 

“杨澄甫定型架”:给太极拳插上翅膀

杨澄甫在练拳

 

 

“杨澄甫定型架”的重要意义

 

“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学术意义。

 

从顺应社会发展需要方面看,历经了19世纪末列强侵略的华夏有识之士认为,国运衰弱,与国民体质衰弱有着直接的关系。1919年,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为精武会十周年纪念特刊《精武本纪》作的序中提出,弘扬技击术(武术),“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他还相继题留了“尚武精神”“强国强种”等墨宝。

 

曾任西北军代总司令的张之江认为,“国家之所以衰弱,完全因为我们把与国同生死的武化忽略了”,“在不竞争不能生存的二十世纪舞台上,武化与文化是应该并重的”,“要救中国,绝不是单单空谈文治所能达到目的的。一定要使全国的国民奋武、讲武、竞武,才有希望”。于是,他提倡尊武术为“国术”,强调“练习国术的大目标,就是强种救国”,并于1928年发起成立了由旧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直接拨款的“中央国术馆”。他告诫中央国术馆同志说:“本馆最大之使命在谋身体之强健,务期达自卫生存、强种救国之目的。”(见《张之江言论集》)其后,全国各省、市、县,大都成立地方国术馆,而且由省长兼任省国术馆馆长,市长兼任市国术馆馆长,县长兼任县国术馆馆长。

 

当时,在社会重视体育锻炼价值、倡导发展体育运动的呼声中,还出现了体育的“土洋之争”。

 

所谓“洋体育”,泛指从西方舶入的体育运动项目;所谓“土体育”,泛指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固有的民族体育运动。“洋体育”与“土体育”的提倡者之间相互质疑,甚至相互贬毁。

 

首次披露“杨澄甫定型架”的《太极拳体用全书》,正是在争论期间出版发行。该书告诉大众,太极拳有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特色,以身心放松和柔匀缓慢相结合的运动特征,以自然呼吸和腹式深呼吸相结合的有氧代谢方式等特点。这些特点,区别于“洋体育”以西方文化为基础,运动时身心紧张且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其呼吸方式以无氧代谢为主等。《太极拳体用全书》披露的“杨澄甫定型架”,凸现了“土体育”的特点和锻炼价值,提升了“土体育”与“洋体育”争夺生存空间的实力,增强了“土体育”与“洋体育”并驾齐驱一同展示世界体育全貌的信心。

 

于是,人们不仅明白了太极拳这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土体育”的价值所在,更知晓了太极拳还有着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从太极拳自身发展的需要方面看,“杨澄甫定型架”问世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自杨露禅、杨健侯、杨澄甫,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不立文字、未留系统拳照。至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由口授到有书为据,这是一个转折,或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由于太极拳传习者各自的武术基础不同、文化素质不同、社会阅历不同、性格和体质不同等,对原传拳架的理解不会尽同,采取的修练方法也不会尽同,于是,形成的擅长技法(所谓“绝招”)和练拳风格必然有异,这就难免会导致所习拳架和拳式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在《例言》中强调:“太极拳只有一派,无二法门。不可自炫聪明,妄加增损。”要提防“私心妄改,以误传误,易失体用之真传 ”。

 

杨氏祖孙三代及他们各自的传人、再传人会因为前述原因,引起所习拳架和拳式发生变化。若不进行必要的统一,再一代代转传下去,失去杨式太极拳架的“原生态”将是难免的。要统一,必须有个标准,“杨澄甫定型架”就承担了这个作用。杨式太极拳从没有统一标准到强调“无二法门”的统一标准,应该说由此进入了规范化发展的新里程。

 

 

“杨澄甫定型架”:给太极拳插上翅膀

杨澄甫习拳照

 

 

“杨澄甫定型架”影响深远

 

 

“杨澄甫定型架”问世后,极大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正是因为通过“定型”定出了标准。

 

《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作者,将这个“标准”称为“常度”。作者在《例言》中说:“太极拳之主体,贵在动静有常。故练时举步之高低,伸手之疾徐,运动之轻重,进退之伸缩,气息之宏细,顾盼之上下左右,腰顶背腹之俯仰,须知各有常度。”知道了“常度”,也就是明确了“标准”。传授者都按一定的“标准”去教,练习者也都按这一定的“标准”去练,就能将拳架和拳式保持着固定的标准传承下去、传播开来。

 

注重“标准化”是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准则。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发展,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产生于昔日农耕文明环境的武术,多以家族传承、分散练习和个体练习为主要形式,大多缺乏“标准化”的“定型架”。而杨式太极拳因“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从此走上了标准化发展的道路。

 

“杨澄甫定型架”:给太极拳插上翅膀

参加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的中国武术男队

 

谈到“定型架”“标准化”,虽都含有继承和遵循的意思,但与百花齐放、发展创新却是相互统一的。定型拳架所包含的技术标准,是这一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是基因。同一拳种流派内的百花齐放,是在保持该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即保持该拳种流派基因基础上的不同运动风格的繁荣。

 

发展创新也是在保持该拳种流派的基本要求,亦即保持该拳种流派基因的基础上的创新。如果丢掉了基本要求,也就丧失了根本的基因,这样的创新,是没有根基的变异。

 

总之,同一拳种流派的传习人,在遵循该流派共同的基本标准的前提下,也应该去发展自己的个性风格,以原有的基因为种子,培育出新的成果。

 

“杨澄甫定型架”的出现对太极拳的普及和发扬光大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低调的千年古都,网友0差评,到了最佳旅游季节
500块钱玩3天,山西这座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市,历史悠久风水极佳,曾是世界最大的城市
江苏与安徽交界有座城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石窟,奢华无比造像达51000多尊,游客却不多
中国第一个皇家打造的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解密一二九师《战场报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