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成语典故

遥远的记忆一一(三)我村的嗜好班

时间:2020-07-21 14:57:18  来源:邯郸文化网  作者:张温  浏览: 分享:

      嗜好班是建国前后风行于冀南大地广大农村的群众性娱乐社团,这些自发性社团又分为以演艺为主和以说唱为主两种。在鸡泽县,以演艺为主的有孔堡村的汗船,西六方村的二鬼搬铁、大头和尚,张屯庄和我村刘马昌的推花车等。以说唱为主的如榆林村四黄毛说书班,张屯庄的落子班,青地(指魏青、崔青、王青),南赵寨及我村的秧歌班,孔堡村的乱弹班,柳林口村及我村的南调(河南地方戏)班等。

        以演艺为主的社团,平时演练时不化妆,也不换装,如有哪村神庙开光,或打谯,或红白喜事,有人邀请,或无人邀请,愿意去就去了,不图报酬,过把瘾就好。

        以说唱为主的社团,不管平时演练还是正式上场,都不化妆,不换戏服也不走场。这叫唱板凳腿戏。有时唱一段折子戏,有时唱全本。

        我村的花车班与别村的大致相仿,每到正式演出时,推车的箸红绿彩衣,对比鲜明,脸上勾白道道,一派丑行妆扮,拉车的彩旦装束,脸上点痦子,两人打情骂俏,动作夸张,滑稽可笑。

        戏班子管事的叫管主,不领工钱,也无任何报酬,一般须是全能型人才,哪里缺哪里补,还得会教唱,懂文武场,懂板眼。

      平时农忙凑的少,只有阴天下雨时凑一块闹一会儿。到冬天地里沒活干了,就找一片闲地方,挖个窨子,棚上秫秸,每天吃过晚饭,不用通知就凑齐了。

      南调是豫剧的滥觴,文场中板胡是头把,那时沒有二胡,就找一段竹筒截好,再用薄桐木板粘到竹筒一头,配上琴杆弦轴,按上牛皮弦,就成了一把伴奏的二股子(二胡之类)了。

      不管南调班还是秧歌班,所有文武场的乐器除自制的外,都是班里人摊钱买来的。

此前,我村南调班的管主曾从南和县郭平村请来个科班的师傅叫老雨,想在我村打窝班(即行当齐全的戏班子),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半途而废了,于是就留下了这个渣头。

       我村东头的秧歌班也很红火,曾有南赵寨的刘尚志来教戏,秧歌这种戏不用文场(即没有弦乐伴奏),光用武场(锣鼓镲之类),过门全用锣镲,乍听起来倒也清脆可喜。

       这两个班子一般不给神庙开光或打谯去唱,只是在本村或邻村红白喜事上唱,事前有人来说一声,到时候巴掌大的盘子摆上几个酒菜,放上一磁嘟噜散酒,等唱罢了喝几盅就中了,不收钱,也不收礼物,就图个猪八戒啃枣核(hu)一一心里脆!

      有时候到年底家家都蒸了干,闲着沒事,就凑几个人,带上鼓板(也叫扁鼓,是乐队指挥),板胡锣鼓,到远一点的村子去要饭。找高大的门口唱一段,这家就会端几个新蒸的干粮(卷子或馒头)出来,然后再挪一家,故技重演。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过瘾也!

      有一年冬天,姓王的一家埋人(过白亊),天特别冷,还下着小雪,主家请秧歌班去唱戏,班里管主(领班的)知道唱老旦的丁某怕冷,又有病,就沒有通知他,当他围着棉被坐在炕上吃晚饭时,突然隐约听見锣鼓点的声音,饭也不吃了,身上也不冷了,把棉被一撩,从炕上骨碌下来,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灵棚方向跑去。那是一种什么魔力在支配着他呢?谁也说不清楚。

        只为一种嗜好,不计付出,不图回报,故称嗜好斑。当然,也有一些社团出去演出是收费的,因为人家是靠此糊口的,那就另当别论了!

      作者简介:张温,1942年生,鸡泽县第二中学退休教师,中医师,邯郸市书画协会会员,邯郸市武术协会会员,鸡泽县武协太极拳学会副主席。张温爱好广泛,热爱文艺,诗词创作。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appy_happy_maomi)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方力钧:“失真”与“审真”
方力钧:“失真”与“审
伴唱演员也风流 天地戏场之十
伴唱演员也风流 天地
透彻人性 | 方力钧
透彻人性 | 方力钧
纸上和版画收藏增加、方力钧作品之近远、新绎双年展启幕、张培力在北京、弗里兹艺博会或易主、艺术界联合反对AI|晚安栗子
纸上和版画收藏增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