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屯毛不辨”中的屯氏河与毛州

时间:2023-01-12 15:28:35  来源: 赵都文化(公众号)  作者:郜思凡  浏览: 分享:

成语“屯毛不辨”中的屯氏河与毛州

 

□郜思凡

 

  馆陶自西汉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留下来诸多成语典故,成语“屯毛不辨”“屯毛不分”,便是其中之一。

 

  这条成语源于馆陶历史上的一条河流——屯氏河。

 

  《水经注》载:“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经馆陶县(即今山东冠县东古城)东,东北出。”

 

  《汉书·沟洫志》记载,“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广深与大河等,故因其自然,不堤塞也。……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

 

  两处记载缘于一事。

 

  西汉元光中,黄河决口于瓠子(今濮阳),20余年不能堵塞。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东归至此,遂发卒数万人塞瓠子河,命群臣自将军以下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

 

  是年,黄河又在馆陶决口,冲出一条新河叫屯氏河,此后屯氏河与黄河以同等流量,两支并行向东北流去。屯氏河于馆陶北又分为两股,一股流向西北的被称之为屯氏别河,它是屯氏河的支流;屯氏河的主流向东北由临清入今运河。由今清河县境东,沿今卫运河一线,在县东北渡口驿北入武城县,最后至章武北(今沧县东北)入海。

 

  因为屯氏河是自然决堤,决堤后河水流入沿线的低洼地带,田地人口并不稠密,所以《汉书·沟洫志》接着说:“此开通后,馆陶东北四、五郡虽时小被水害,而兖州以南六郡无水忧。”显然从总的形势看屯氏河还是合理的自然分流,所以西汉朝廷一直没有去堵塞屯氏决口。到汉元帝永光五年(前39年),因黄河又在清河灵鸣犊口(今山东高唐南)决口,使得屯氏河存在71年之后断流。

 

  屯氏河消失之后,随着它的故道被重新利用,比如隋朝大运河永济渠、元明清的京杭大运河和卫河,屯氏河又被不断提及。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永济县》记载:“永济渠,在县西部……此渠盖屯氏古渎,隋代修之,因名永济。”明末清初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卫河,县西二里,其旧渠即汉屯氏河也。”

 

  馆陶,在两汉时属于魏郡;魏黄初二年(221年),把魏郡一分为三,分别是魏郡、阳平郡、广平郡,其中阳平郡治所设在馆陶县;此后一直到北齐之时,馆陶县一直属于阳平郡。

 

  北周灭北齐后,重新制定行政区划,分析州县。《周书·静帝纪》记载:大象二年(580年)八月,“韦孝宽破尉迟迥于邺城,迥自杀,相州平。移相州于安阳,其邺城及邑居皆毁废之。分相州阳平郡置毛州,毛州治馆陶。”

  这是馆陶被称为“毛州”之始。

 

  因“毛”“屯”二字手写形近,负责此事的北周官员误认“屯氏河”为“毛氏河”,把“屯州”写作了“毛州”。于是,馆陶屯氏河边出现了“毛州”。到隋时,“屯氏河”便被称作为“毛河”。因此留下了“屯毛不辨”“屯毛不分”的成语。

 

  后来,颜师古为《汉书·沟洫志》作注:“屯音,大门反。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人们便用“屯毛不辨”或“屯毛不分”,来比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其实,弄错毛州的不是隋室,而是北周朝廷。为人纠错的颜师古自己也搞错了。

  

成语“屯毛不辨”中的屯氏河与毛州

 

古籍中的毛州地理图

 

  因为“毛州”堂而皇之地出现,自北周之后,原来的“屯氏河”也被人们叫成了“毛氏河”。

 

  如《沧州志》:“屯氏河,一名毛河,在州西南五十七里。唐开元中,开其河,来自南皮,经盐山入海,今塞。”

 

  河间府地方志《阜城县志》对“屯氏河”也有记载:“屯氏河,在县城东南十里。俗呼为漫河。自蓨境西南来,经于此,今枯为田。”此处,“漫河”似乎是“毛河”的土语谐音。

 

  北周设立的毛州,跨越北周、隋两个朝代,存在时长26年,于隋大业二年(606年)废。毛州领有阳平、武阳2郡,阳平郡领馆陶、清渊2县。其中,毛州、阳平郡与馆陶县同城而治。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又割魏州馆陶、冠氏2县和贝州临清、清水2县,共4县,置毛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毛州再次被废,唐时毛州存在时长仅为6年。馆陶自此重归魏州。

 

  毛州历史上,产生了三位毛州刺史。

 

  其中两位在隋朝。

 

  刘仁恩,《隋书·刘仁恩列传》中称:“刘仁恩,倜傥有文武干用。初为毛州刺史,治绩号天下第一,擢拜刑部尚书。又以行军总管从杨素伐陈,与素破陈将吕仲肃于荆门,仁恩之计居多,授上大将军,甚有当时之誉。”

 

  韦寿,韦孝宽第四子。出自京兆韦氏,起家太子千牛备身,历任雍州主簿、少御伯下大夫、京兆尹,封为永安县开国侯。随父平定尉迟迥叛乱,授仪同三司,封滑国公。隋朝建立后,历任恒、毛二州刺史,颇有政绩。

 

  余下的一位毛州刺史是唐朝人。很可怜,他留给历史的只是一个名字。《资治通鉴》载:“武德四年(621)十月,毛州人董灯明杀掉其刺史赵元恺,起兵响应刘黑闼。”刺史赵元恺,系何方人士,在毛州有何政绩?都已无从知晓了。人生如烟,一切都将湮灭其间。

 

  但屯氏河与毛州,作为历史上重要的河流和行政区划,却应被世人牢记。成语“屯毛不辨”“屯毛不分”更因饱含历史掌故,在时光浸润下,成为成语之都邯郸的一条原生成语,意趣盎然,活色生香。

  

成语“屯毛不辨”中的屯氏河与毛州

 

今日馆陶卫运河就是利用当年屯氏河的河道。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迎娶匈奴公主,繁衍出强大部族,如今已成中国邻国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迎
重塑古都:历史、考古、文学交叉视域下的都城文化、空间与形象
重塑古都:历史、考古、
著名画家郑今东先生逝世
著名画家郑今东先生逝
佳作|赵波:曲周1937
佳作|赵波:曲周1937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