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非遗
成语典故
名人名胜
红色邯郸
王边溪谷
磁州窑
大名府
太极圣地
滏阳河
流溪别院
丛台之声
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成语典故
为啥越休息越累?告诉你7种正确的休息方式,适合所有人
时间:2025-07-28 14:20:39 来源: 作者:邯郸文化网 浏览: 分享:
微信
新浪
QQ空间
更多
惬意的周末将要结束,或许有读者会在这两天中产生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越休息越累?
休息的重要性众人皆知——撇开别的不谈,只有得到充分休息的大脑,才能更高效地处理事务。令人不解的是,有时人明明吃好睡好,自认休息时间充足,身体却依然疲惫不堪,影响生活工作。
这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睡眠和休息并不完全等同。大多数人在感到疲倦时都仅仅考虑增加睡眠摄取,却不知人的疲累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针对的休息方式自然也各有讲究。
心理学家 Saundra Dalton-Smith 博士在长期面对病人的过程中发现:我们面临的环境和压力是因人而异的。应对人们的疲劳,有七种对应的休息方式:
身体休息,心智休息,情绪休息,感官休息,社交休息,创造性休息,灵魂休息。
只有对症下药,选取正确的休息法,才能成功“充电”。
01
身体休息
何谓身体休息?面对这样的问题,想必大多数人的回答就是简单的二字——睡觉。然而正解并不仅是如此,它可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类型。
诚然,睡觉和打盹,是最常见的被动休息,可让你迅速恢复精力,并保持健康。当人体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时,会面临思考力下降、警觉力与判断力减弱、甚至免疫功能失调等身心伤害;并增加抑郁、肥胖、加剧衰老、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
但如果你还有以下表现,如:身体各处常有酸痛感;明明疲惫不堪却无法顺利入眠;免疫系统较弱,总是小病缠身;借助酒精和药物释放压力;情绪易怒,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等等。那就说明在每天的被动休息之外,你还需要静下心来,给自己增加一些主动休息。不论是做一些伸展运动、散步、慢跑、渐进式肌肉放松还是享受热水浴和按摩等,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就像前文所说,身体该采取的休息类型取决于所承受的压力,面对这些睡眠无法消解的压力,就需要额外的主动休息去消减它造成的慢性疲劳。
02
心智休息
你是否觉得真正的休息,似乎已遥不可及?就算在宝贵的休息时间,你的思绪也不会停止运转;就算在自家床上,你的大脑仍在不停蹦出思考。如果你已万分疲惫,却还是无法放下心头的担子,总是忧心忡忡,或许你正陷入心智疲劳。
正如我们的身体过劳会疲惫,大脑若是参与过多的思考、推理和记忆活动,或承载极高的精神压力,也会陷入心智疲劳。
心智疲劳的常见症状包括精神障碍、缺乏动力、易怒、暴饮暴食、食欲不振或失眠。如果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甚至神经质等。同时研究表明,大脑的疲惫也会反作用于身体,影响人的身体耐力。
那么,心智疲劳的诱因有哪些呢?
决策:过多地、不断地进行决策会让人的大脑被各种选项列表填满。它还有一个骇人的别称叫「决策水蛭」——这是指这些待定的选项就像吸血的水蛭一样,持续吸食着你的关注和精力。
杂乱:杂乱会诱发皮质醇(或压力荷尔蒙)的产生。换句话说,你的物理空间亦或是思维空间越杂乱,你的压力就越容易蓄积,而长时间持续的压力自然会导致心智疲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大脑每天都被迫接收过量信息,纷杂繁多的信息进一步加重了心智疲劳。
过度承诺:有时明知没有那么多精力,却承诺了过多的任务。这会消耗脑力,造成持续的认知负荷,从而加剧心智疲劳,使人未开始工作就已失去动力。
回避与拖延:回避和拖延工作,比全神贯注处理工作要更消耗脑力和精力。因为回避会增加精神焦虑和自责情绪,由此不断消耗人的精神能量。更可怕的是人会因为其产生的压力导致进一步的回避和拖延,难以脱身。
完美主义:就像任何极端一样,完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一种自我破坏的习惯。追求最佳决策的完美主义者,很容易陷入过度操心的陷阱,并因畏手畏脚导致决策困难,凭空消耗精神力。
要战胜心智疲劳,确保充足的心智休息,首先需要我们保持生活尽可能地有规划和条理。其次,还需制定合理的决策,确保大脑分批次、集中地处理单项任务,而不是时刻处于多线空转状态。最后,减少自我攻击,自我批评,自我破坏等精神内耗,是确保心智获得休息的重中之重。如果你的内心始终住着一个不满意的人格,你就永远无法真正地放松自己。
03
情绪休息
你有易怒症吗?比如因为网络上的负面事件而愤怒?或是觉得自己常常情绪失控,为很小的事歇斯底里?若你正在养孩子或宠物,你会因为它们无休止的干扰,而觉得烦躁万分吗?
如果你总是陷入焦虑,做事极易分心,经常因日常琐事感到失望和生气,一周内多次经历情绪过山车或情绪麻木,那么你很可能在不断的情绪消耗中,陷入了情绪衰竭。
Dalton Smith 博士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定管理情绪的内在能力。而无论是向刚失去至亲的友人表达关怀,或是安慰在怀中哭泣的幼儿时,都会消耗自己的情绪能量。每一次的积极互动都是在奉献自己,而当过度倾注的情绪,超过自身调节所能补给的情绪能,大脑就会感到情绪疲劳。
而我们却总容易忘记监督自己的情绪,关注它是否被被过度消耗。因此往往只有在情绪完全耗尽后,才会意识到自己情绪化的问题。
为了缓解情绪疲劳,获得真正的情绪休息,应该怎么做?
首先,需要建立情绪意识。情绪意识能够帮助你正确认识情绪流失,和情绪恢复。比如,当你面对一个满嘴牢骚的人时,会很快感到烦躁、坐立不安,这便是身体对情绪流失的警告。而当你和你的宠物一起玩耍,感到的放松和快乐即是情绪正在恢复的信号。
建立情绪意识的重要性还在于情绪具有流动性,会传染给他人。所以我们不但要识别自己的情绪流动,还要识别影响自己的情绪源自哪里。
其次,还需建立边界意识。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并不是年龄的大小,而是是否懂得边界感。拥有边界意识,意味着我们懂得电视上播的,网络上聊的,别人嘴里说的,本质都只是他人的情绪而不是自己的。这样适当地关闭自己的情绪大门,可以使人不至于始终处于情绪流失状态。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其立足之本都是个人人格的独立。如若我们没有边界意识,就容易受到外界的情绪干扰,疲于应付他人的意见,使自己的情绪能量落得被吸食的下场。
善良和共情是优秀的品质,但凡事都有度,无论如何关心他人都不应以内耗为代价。更何况一个情绪“赤字”的人,其实也很难给别人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倒不如调整一下情绪,好好休息,次日再以饱满的情绪面对生活。
04
感官休息
现代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刺激,感官刺激自然也是其中一环。都市里的车水马龙,霓虹灯光,人群接踵,香风阵阵,随时随地让我们的五感陷入超载。
即使是在家中,各种电子产品无休止的屏幕和灯光,重口味的饮食,有时还要喝上几口小酒。现代人的感官仿佛一直深陷于刺激的漩涡无法逃离。
心理学中有一种治疗方法叫感官剥夺:这是一种借助隔离罐或浮悬罐来进行的限制性环境刺激疗法 (REST)。在治疗中,患者通常被安置在一个黑暗的隔离水箱中,里面装满盐水,可以使人漂浮其中。这样的治疗正是为了让患者在彻底屏蔽外界干扰的条件下,获得感官的休息,从而释放身心。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摆脱所有感官输入,可以降低人类大脑中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是因为大脑在未检测到持续压力的情况下,会降低皮质醇的水平。即使做不到完全隔绝感官刺激,在生活中亦可通过简单的知觉隔离,如减少视觉输入、隔绝噪音等操作,使感官稍事休息。
所以,当你感到周围充满压迫感,看东西吃力,甚至出现视线模糊,耳鸣耳胀时,可以尝试立马停用所有电子产品,保持室内安静,洗个热水澡,戴上真丝眼罩,躺在舒适的床上,让自己的感官“放个假”。
05
社交休息
很多人会误以为社交消息就是远离社交场合,过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然而社交休息实际是指:当人感到孤独或是被孤立,渴望与他人的交谈与互动时,通过和他人深度联系建立有意义的交流,而放松自己的行为。
例如和父母一起吃顿便饭,和恋人一起出游约会,或者再简单不过了,和朋友一起聊会小天——只要你选择的对象、打算一起做的事能够让你放松,就是充分的社交休息。社交休息并不是停止社交,而是远离无效社交。从让你疲惫的关系中脱身出来,投入到让你信赖的关系中。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越是社交休息不足,如感到孤独疏离、或不能享受真正的亲密关系,就越容易被“有毒”的关系吸引,进而无法享受优质关系,最终在心理上排斥社交接触。这样一味被动地接受,很容易陷入社交疲惫的恶性循环。
所以,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若是蓦然想起许久未和知己相聚、享受促膝之谈,不妨停下手头的事,策划一次高质量的社交活动。即使身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也可通过参加读书俱乐部、教堂礼拜或加入类似团体,来培养友谊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
06
创造性休息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我们很容易沉浸在机械的忙碌中,单调的重复中。以至于忽略周围的风景,四季的美好,生活中的小确幸。也缺乏时间,去欣赏一件艺术品,聆听优美的声音,让心灵接受洗礼,让灵魂得以抚慰。
爱因斯坦曾说:「不能停下来惊叹和敬畏的人,就像死了一样,他的眼睛是闭着的。」
长此以往,我们不断在消耗自己的创造力,心灵的原始感知力,却没有及时补给和供养。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创造性疲劳。这意味着失去了与生俱来的惊奇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以及重新发现世界的动力和快感。换言之,我们明明活着,却活得麻木不仁,如同行尸走肉。
因为我们的眼睛是闭着的,心灵是粗糙的,情感是冷漠的。我们具备身为人的社会属性,却缺乏身为人的原始激情和能量。这让我们觉得工作只是工作,活着只是活着,而不是充满热爱的工作,以及有生命力和感染力地活着。
如果你常常觉得自己大脑空白,缺乏灵感和创意,感到自己的心灵被束缚住了,缺乏跳出框框思考或创新的能力,那么意味着需要创造性休息。创造性休息,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帮助我们找到快乐,激发感激之情,重新感知生活的美好。
如何获得创造性休息?其实很简单,保持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能力。参观艺术博物馆,欣赏优美的音乐,或做些手工艺品,品一壶好酒好茶,都能让我们保持内心的敏感。
不论你在哪里,也不论你有什么样的资源,仍可以和孩子一起仰望天空 —— 欣赏黎明和黄昏时分的美、欣赏飘动的云朵,和夜空里的星星……
07
灵魂休息
也许你感到迷茫彷徨,人生缺乏目标和意义,陷入日常生活的琐碎。或者因为被伤害过,而选择麻木生活,这些经历都会让你感到精神受伤,灵魂受损。
Dalton Smith 表示,如果你出现以下迹象,那么需要灵魂休息:失去希望,感到生活无意义;缺乏动力,觉得一切都很无趣;没有任何成就感,也缺乏满足感;经历抑郁和绝望,陷入麻木和冷漠;感受不到爱,好像被所有人抛弃……
那么,如何才能让灵魂休息呢?灵魂休息,是指灵性的休息,灵魂上的归属感。
如果你没有宗教信仰,可以选择阅读让自己得到安慰的书籍,做一些让自己感到安心的事,比如大自然散步,参加社区活动等,来重新找到自己的目标感和归属感。
关于灵魂得安慰,牛津大学教授 C.S.路易斯曾说过一句经典名言:寻找真理,你最终或可以找到安慰;寻找安慰,你既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真理,只会在开始阶段得到一些泡沫和不实际的思想,和最终彻底的失望。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找到真理,还能真正的休息。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招生简章|王边溪谷美
徙木立信:一场千年不朽
一言九鼎:“九鼎”的来
为啥越休息越累?告诉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