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也是数百里之中百姓一项大型的文化娱乐活动
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

“抬阁”项目以表演为主
融绘画、戏曲、彩扎
纸塑、杂技等艺术于一体

由木桌、铁架、人物以及各种道具组合而成
他们分上装和下装
上装绑在一根较细的铁拐之上
是采用力学重力的平衡原理制作而成
上下装人物手势活动自如,活灵活现
逼真传神,十分精彩

“抬阁”扮演者中途不换人
可以更换内容,角色也会不断变换
在选儿童方面也有一定讲究
一般选村中10岁左右的男孩
首先要胆子大
站在四、五米的高空不怯不晕

还要根据剧情能表演动作
其次要长得俊俏机灵
眉清目秀,身瘦体轻

由于民间有上阁表演的
会受到神灵保佑之传说
所以能上阁表演者受到众人宠爱
所以,在当地有
“男孩上过装,媳妇随便相”一说
抬阁·历史故事
“抬阁”这种民间艺术形式相传创始于明代十四帝万历年间。
西光禄村“抬阁”起源于清朝顺治末年康熙元年(1661—1662)之间,距今已有360年的历史。
当年康熙元年皇帝登基大典,西光禄村有位候选仕郎官张准,想在家乡搞一项别具一格的精彩活动,从塞北到平原走遍了大小城镇,后又在江南某地偶尔目睹了一个地方性戏剧擎演,十来岁的小演员站在几个人抬着的方桌上,配有简单的服装,化妆和道具,能神若自如地表演出戏剧的剧情,颇有逼真之感。因此颇受启发,回家后结合铁匠、木匠、画匠、裁缝等能工巧匠,经过大胆设想,反复制作与改进,最终创造出了自己新的作品“抬阁”。
“抬阁”因演出风格奇特,曾被称为“华夏一绝”,也令群众百看不厌,光禄村的演出,也不例外,除在本村巡回演出外,也曾多次到外地进行表演。自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至今,曾到安阳、邯郸市、峰峰、马头等地演出多次,每到一处,都会聚集万民观看,深受多地百姓极力赞誉。此这项民间艺术”在西光禄村深深扎根,代代相传至今经久不衰,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多次改造与创新,主题内容不断丰富,在原来《断桥》、《破梦州》、 《大钉缸》、《许仙借伞》、《状元拜塔》 等30余个场景基础上,增加了《李三娘推磨》 《西游记》 《葡萄专业户》 《黄土坡》 等内容,达到了40余个场景。极大地丰富了表演内容。

▲上彩妆

▲梳头 贴片

▲固定姿势

“抬阁”作为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已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抬阁的种类繁多,全国各地的表现形式也各有特色。人们以此来庆祝丰收,祈盼来年风调雨顺。
点击免费看热门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