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王边溪谷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时间:2022-02-25 14:59:02  来源:浦江客的博客  作者:浦江客  浏览: 分享: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明代元宵观灯图 (图源网络)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和《红楼梦》一样,《金瓶梅》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自然少不了对传统节俗的描写。《金瓶梅》所涉及的节日众多,而在众多节日中,对元宵节的描写最为突出。全书一百回里写到四个年度的元宵节,关涉到至少十个回目,对节日期间纷繁的生活事件作了全方位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元宵节俗的全貌。

 一,逛灯市。元宵节又称“灯节”,因赏灯是其最主要的节俗。元夜放灯源于祭祀,赏灯则自隋唐天子观灯始。唐宋史书和诗词中关于灯节的记载举不胜举,但明代正史上很少记载,只在《万历野获编》、《帝京景物略》等类野史笔记中提到,但没有具体展示,然而却在小说《金瓶梅》中有详细描述。

 《金瓶梅》对灯节的记载,第一次是在第十五回里。这一回写吴月娘等坐了轿子来到狮子街灯市,可知当时的灯市是有固定地段的,多半在县城繁华的大街上。狮子街是清河县店铺林立之地,西门庆的绒线铺、绸缎铺、绢铺都设在这儿,自然是灯市的去处了。吴月娘等人“搭伏定楼窗往下观看,见那灯市中人烟凑集,十分热闹。当街搭数十座灯架,四下围列些诸门买卖。玩灯男女花红柳绿,车马轰雷,鳌山耸汉。小说借用了《水浒传》里的一段灯赋,极尽渲染铺排之能事来展现灯市的美景,不仅描绘了花灯社火、百戏杂耍、囊歌售艺、唱曲宣卷,而且叙述了都民仕女、摊贩商铺,呈现出一番“火照火”、“人看人”的五彩缤纷的景象与上元佳节的热闹气氛。

《金瓶梅》描述的灯市,既有金莲灯、玉楼灯、荷花灯、芙蓉灯、师婆灯、刘海灯等各式灯品,又有玩蹴踘的“王孙”、高楼上相携的“仕女”以及算卦说经、买卖杂货的景象。其实,赏灯风俗的意义并不限于赏美景,也在于看游人。第二十四回写“天上元宵,人间灯夕”之日,妇人们“出的大街市上,但见香尘不断,游人如蚁,花炮轰雷,灯光杂彩,箫鼓声喧,十分热闹。左右见一队纱灯引导,一簇男女过来,皆披红垂绿,以为出于公侯之家,莫敢仰视,都躲路而行”。小说中潘金莲等妇人有意向游人展示华贵的服饰和美丽容貌,自然也成为了灯市中的一景。

元宵灯节还有结束曲——“烧灯”。明代灯市从初八日起到十七日止,十天时间里难免风吹雪打,损坏的灯会不少。所以灯市结束时,除了贵重精巧的灯精心收贮外,一般的也就烧了。明代诗人刘邦彦有《上元五夜观灯》诗,写到十七夜时云:“试看烧灯如白日,鳌山无影海漫漫。”将灯市初开,渐入佳境,盛极一时,逐渐冷淡,最后一炬烧空的过程写得甚有层次。

 二,走百病。 又称“走百媚”,是北方元宵旧俗,着重于驱邪祛病,盛行于北京、山东。据明代《帝京景物略》“灯市”条载:“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明清两代元宵节风俗相近,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对“走百病”有更为详细的说明:“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桥。又竞往正阳门中洞摸门钉,谶宜男也。”可见,“走百病”的活动主体是妇女,形式则是群游,目的在于消灾去病。

《金瓶梅》有两回写到元宵节“走百病”,每次“走百病”,众妇人都让西门庆的女婿陈经济陪伴着放花炮放烟火,可见对潘金莲等人来说,“走百病”固然有驱邪祛病的意义,但她们“走百病”也是为了借机外出游玩一番,借机展示一下自己的美丽。明末清初人所记元宵夜走百病的妇女多穿白绫衫,如“葱白米色绫衫”,这和《金瓶梅》第二十四回所述“月色之下,恍若仙娥,都是白绫袄儿”颇为吻合。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崇祯本《金瓶梅》中元宵节回本插图

三,放焰火。也称“放烟花”,系烟火剂燃烧时发出的烟和火的总称,是元宵夜游娱乐的重头大戏。我国烟火始于汉代,到了明、清,民间烟火艺人推陈出新,制作工艺大有进展。《金瓶梅》比较详细地记叙了明代灯节中的烟火,它绚丽多彩,耀眼夺目,标志着明代手工业的技艺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小说第四十二回所列的烟火,有“紫葡萄”、“霸王鞭”、“地老鼠”、“黄烟儿”、“一丈菊”、“火梨花”、“五鬼闹判”等各色,其中有些烟火至今还在流传。

《金瓶梅》第七十八回写西门庆“教贲四叫花儿匠在家,僭造两架烟火,十二日要放与堂客见”,可见当时有专门从事手工制作与施放烟火的工匠,可制作专门燃放烟火的“烟火架”, 而且可以叫上门来制作的。小说第四十二回西门庆“吩咐四架烟火拿一架那里(狮子街房里)去,晚夕堂客跟前放两架”。这样,一边是吴月娘在大门首放烟火,“挤围满街人看”;一边是西门庆在狮子街“吃了元宵”后“把烟火架抬出去,西门庆与众人在楼上看”,“烟火安放在街心里,须臾点着。那两边围看的挨肩擦膀,不知其数,都说西门大官府在此放烟火,谁人不来观看?”本文引用的崇祯本《金瓶梅》第四十二回《逞豪华门前放烟火》插图,是一个形象的描绘和可靠的佐证。

四,吃家宴。元宵节赏灯也伴随着宴请,《金瓶梅》每一回都涉及到饮食,食材的广泛是很多小说都难以相比的,对于烹饪、宴饮的描写更是极其详尽。小说对家常便饭、盛大筵席、节庆筵席、祭祀筵席等各式筵席,都有仔细的描摹。小说多次提到吃“元宵”,是特指元宵节吃的一种用糯米粉做成的球状食品,中有馅,古名“浮圆子”,又叫“汤团”。正月十五日煮浮圆子,因旧历正月十五日这一天名上元节,夜晚称“元宵”,所以称汤圆为“元宵”。小说对元宵家宴的描述,无论烹饪食品,还是餐饮器具,让人惊叹。

《金瓶梅》第十五回,众妇人在狮子街灯市的李瓶儿家,一边赏灯一边吃酒。再如小说第四十一回至第四十六回,是作者描写最细致也是最奢华最热闹的一次元宵宴请。与西门庆往来官户娘子甚至皇亲国戚,即使是他家的丫鬟也被当成宝贝一样请去赴宴。元宵家宴不仅有一种团圆和睦的意味,也带有人际交往、联络感情的色彩。元宵节的正日在正月十五,是新年之中的第一个满月之夜,满月在传统文化中与家、团圆有所关联。对元宵家宴来说,满月所具有的团圆意味也积淀在元宵节令食品的内涵中。

《金瓶梅》对元宵节期间纷繁的生活事件和节日习俗的全方位展现,充实了它作为百科全书的史料价值。元宵节的节日活动是一种民俗活动,民俗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蕴,对人们而言存在某种集体文化记忆。而进入文学作品的民俗,也会因文学作品本身的特点而有所改造和生发。由于元宵节的景观与活动在小说中反复杂糅书写,使得这一节日在《金瓶梅》中已超越了一般物象的意义,融汇了丰富的意蕴,从而成为全书中鲜明的节日意象。

链接;http://www.handanwenhua.net/zuojia/2022-02-25/5680.html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透过《金瓶梅》看元宵节风俗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品展,一场关于麦子的视觉盛宴
麦田守望--丁融绘画作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县的最后一个抗战老兵也走了
【致敬老兵】王秋堂,涉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底线”,而不是“高度”
北大教授:道德需要的是
阅古 | “哀莫大于心死”的意思,你可能理解错了
阅古 | “哀莫大于心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