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滏阳河

滏阳河畔的记忆

时间:2023-04-24 15:08:32  来源:燕赵佳话  作者:高 伟  浏览: 分享:

 

滏阳河畔的记忆

 

作者:高 伟

 

滏阳河畔的记忆

每个人的大脑深处,都有着无法忘却的记忆。在许多纷繁的记忆里,故乡永远萦绕在大脑深处。

 

我的故乡在河北大平原,一辈子不能忘记。而今天记录的是与我朝夕相伴的滏阳河,它不但是我们的母亲河,更是我青春绽放的地方,也是我人生启航的地方。峰峰是我的第二故乡,滏阳河畔的记忆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在我的人生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并陪伴了大半辈子。

 

 

我十三周岁那年,在老家小学毕业后,来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峰峰矿区,就读于峰峰二中(邯郸市第十四中学),从初中到高中共五年。而透明的滏阳河水,就在学校古老的门楼前缓缓流过,齐腰深的河水,水面如镜,清澈见底,雅致秀气。虽然紧捱路旁,依然清亮的不染一点尘埃,成群的鱼儿悠闲的嬉戏着,很少有人去打扰它们的生活。甚至很多尺把长的鱼在水里静静的游弋着,没有人去钓鱼和捕鱼,似乎不知道这些鱼儿可以“进口”,只有旁边那个水碾,借助水的能量日夜不停的劳作着,哗哗的声响,好像在诉说着滏阳河时代变迁的故事。

 

夏天, 偶尔几个调皮的同学,在课间休息时间,跳到河里摸上几只螃蟹,悄悄的带进教室放在课桌抽斗里。上课期间它们爬出抽斗,在教室里横行着,有的爬上了讲台。胆子小的女生惊叫起来,老师对着同学们大发脾气追问着、斥责着,却没有一个人承认,只好令几个男生将其清理出去。

 

滏阳河畔的记忆

贰 

 

一九七六年元月十八日,我家从第一小学家属院,搬迁到位于滏临大桥北头西侧、滏阳河北岸新落成的向阳楼院,站在楼道上扶栏而望,滏阳河近在咫尺,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依然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如催眠曲似的陪伴着度过每一个夜晚。

 

而每到夏天汛期,一场暴雨下来,暴涨的洪水猛兽般的拍打着河岸,冲击着桥梁,从上游冲下来的树枝、木头等杂物,拥堵在桥墩处,低矮的滏临桥瞬间被洪水淹没,在我家楼上看得是心惊肉跳,胆战心惊。

 

楼下围墙外面至滏河北岸,由东向西是一片乌黑肥沃的土地,农民们常年在此种植着蔬菜,蒜苗、韭菜、菠菜等应有尽有。那一年秋天,还就近买了几百斤过冬的大白菜,那白菜个大、瓷实,让人好生喜欢。然而,第二年的秋天,长势喜人的大白菜丰收再望,还未来得及收获,夜里天气骤变,一场提前到来的大雪令人措手不及,将到嘴边的大白菜毁于一旦,让农民蒙受了不小的损失,至今记忆犹新。

 

 

一九七六年七月,离别了母校,结束了五年的中学生活,恰巧赶上“上山下乡”运动,便随着上山下乡大军,到当时临水公社新清流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一去就是三年。

 

 

巧得是,十四中学门前那条河是从滏阳河黑龙洞引入的,叫做滏南渠。她从十四中学门前一路向东,流经第四医院、水岸名都南侧、医药公司等,然后从新清流穿村而过,把这个村一分为二,渠北为新清流一队,渠南则是二队。我们这一批四、五十名知青被安排在一队,并临时借住在农民的家里居住。

 

 

滏南渠是一条灌溉渠,自黑龙洞引出,对周边的农村以及磁县部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最后汇入了东武仕水库。

 

 

知青们来到村里后,每天早晨四、五点钟天不亮队长就敲响出工的钟声,由生产队长带着去地里参加劳动,七、八点才能回到食堂吃饭,此时饿得已是前心贴后心。一次,室友们六七个人打来饭围成一圈,就着萝卜咸菜,狼吞虎咽似的便将三个窝头、一盆稀米汤灌进肚子里,但仍觉得没吃饱。一位室友便说:如果你当场再吃仨窝头、喝一盆汤,我去给你买一条“佳宾”烟。好嘞,说干就干,端来饭菜,风卷残云般的下肚去了。室友只好去小卖部买来一条“佳宾”,当场与室友们分享一番,背上工具又跟随队长下地去了。

 

有空闲的时候,就到渠边洗洗换下的脏衣服。被子脏了拆下来洗一洗,晒干后再照葫芦画瓢缝上去,也算是自力更生吧。当然,有的男知青生性活泛,与女知青关系不错,这些活儿就由女生代劳了。而我却是个榆木疙瘩不开窍、看见女生就脸红的人,只能靠自己去“丰衣足食”了。

 

那个时候,没有什么业余文化生活,更没有空调电扇电视。酷热的夏天里,晚饭后农民们摇着巴蕉扇,在路边、在自家门口三五成群,天南海北的侃大山,然后便睡去了。而劳累一天的知青们,却成了夜间的精灵,或三五成群,沿滏南渠逆流而上,到市区电影院看电影。记得豫剧影片《朝阳沟》刚解封时,一位室友连看了八遍,那真是一个过瘾;或十人八人相约来到村西,跳入清凉、清亮的滏南渠里,嬉戏着、吼唱着,在明净的月光下洗去一天的劳累,洗去身上的尘埃,洗去心灵上的孤寂。偶而喝两口摆在渠岸边儿的苦涩的啤酒(那时还没有学会饮酒),那场面、那情景,不亚于当今歌厅舞厅里的小青年。

滏阳河畔的记忆

 

到一九七九年,插队知青们陆陆续续开始回城,有的托关系进行了安置,有的是父母所在单位给予了安排,有的参军到了部队,剩下的已经寥寥无几。而我也参加了征兵验兵序列,并顺利通过体检和审查,可是却因故未能成行,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

 

此时仍然留守在农村的几个知青,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平静心情,有的只是愁绪、苦恼、焦虑的“病态”,坐卧不安,感觉好像是被拋弃了似的。

 

这年七月的一天,邯郸一瓷劳动科一位东姓干部来招工,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希望我们成为该厂的一员。然而大家却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几天之后,东先生再次来到村里,劝说我们:“赶紧走吧,大部分知青都已经返城了,企业招工是有限的,下一步很可能就不再招了。”经过反复考虑,在很无奈的情况下,填了一张表格,便跟随这位东先生走进了一瓷,成为该企业的一名正式职工。同时也离开了插队期间日夜陪伴的滏南渠,告别了勤劳、

 

诚实的新清流大队众乡亲。

 

滏阳河畔的记忆

 

回城参加工作后,骑单车每天往返于单位十多里地,沿滏阳河岸原王邦国烈士纪念碑、滏口陉、东纸坊、西纸坊、彭城桥、大路沟等,日夜奔波着,每天来回徜徉于滏阳河畔,无梁阁、南响堂以及岸边无数的大小泉眼,流水咕咕,波光潋滟,目不暇接,给行者带来一路好心情。

 

峰峰矿区的煤炭、水泥和陶瓷,是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行业,经济发展一度辉煌,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可是,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大地,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无拘无束,小煤窑、小水泥、小石灰石矿、小焦化、小陶瓷厂等遍地开花。工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地表沉陷、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滏河沿岸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由于工农业用水大幅增加,无节制的取水,导致河水逐渐减少,出现了断流干涸的现象。彭城、义井、和村等地烟囱林立,狼烟四起,遮天弊日,臭气熏天,污水横流,碧水蓝天被吞噬,人们的生存环境破坏殆尽,美丽的滏阳河病了。

 

自此,浅色衣服再也不能穿了,上下班路上一趟下来就变了颜色,头发黏黏的,身上黑黑的。人们生存在如此环境中,公众的身心健康可想而知,鼻炎、咽炎、感冒等疾病成了人们的常客。

 

 

随着无休止的乱挖乱采乱排放,环境恶化严重,加之雨水的减少,某一天滏阳河干涸了,她太累了。

 

有一位曹姓朋友(称小军),家在三十里以外的和村,因某些事情大脑受了刺激,时常胡言乱语,行为异常,时好时坏,久治不愈。其父早年去逝,后来母亲又患上了不治之症。由于家境不好,便在市区附近寻了位中医慢慢调理,租住在滏阳河南岸的黑龙洞村,我时常去看望他们。一日,其母躺在床上说:我恐怕时日不多了,小军我是顾不了了,你们朋友一场,如有空就多来照看照看他。不久,其母便恋恋不舍的、带着万般痛苦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日我下夜班后来看望小军,病情依然,便带他到黑龙洞散散心。在龙洞前铺满鹅卵石的、干涸的河床上,或坐或躺,边说边笑的开导他,期望他的大脑能够恢复正常。此时突然行为异常,爬到幽黑的龙洞口,跪拜着哭闹不止,泪水涟涟,瞌的脑门上血迹斑斑,嘴里嘟囔着让人惊悚而听不懂的鬼语。

 

此时我也是束手无策,心急如焚。便令其站立起来,使足全身力气,狠狠地给了他两个耳巴子,打得他在河滩上满地翻滾。稍倾,他爬了起来,拨浪鼓似的摇了摇头:这是怎么了,发生啥事儿了,咱啥时候来黑龙洞了?我一看心中大喜:两巴掌打出了奇迹,竟治好了一位精神病人。

 

此后,病情再也没有反复,而且还到羊角铺砖厂寻了一份工作,不久成了厂财务科的会计,并娶了一位医院护士为妻,娶妻生子,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一家人南下深圳创业去了。

 

滏阳河畔的记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滏阳河依旧干涸着,河滩里布满了荒草,回到家每每站立在三楼门口的栏杆前,望着眼前满是荒凉的滏河滩,心中总是翻滾着一种不是滋味儿的滋味儿。

 

那年正月,区里为了庆祝元宵节,在我们楼前的滏临大桥上举办烟火盛会。因单位工作较忙,回家有点晚了,可是大桥附近早已人山人海,等待着烟火的开始。而公安部门已经全面戒严,任何人都不能通行,到了家门口却无法回去,无论怎样向警察解释,都无济于事,却召来了一顿呵斥:上万人都说住在向阳楼,谁信呀!有家也回不去了。

 

实在是无奈,想来想去,便绕道军民路,再到滨河路边的朋友家。他家住六楼,离滏临大桥虽然远了一点、偏了一点,但观看烟火还算不错。在他家阳台上,放眼滏临大桥,从桥东到桥西,从河岸到河滩,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黑压压看不到边际。刚坐在他家阳台上,还没有看几分钟,朋友说:看这个没啥意思,来吧,大过年的,现成的酒菜儿,咱喝两盅吧。于是乎回到客厅,推杯换盏侃着大山,待到烟花燃放结束时,更是酒足饭饱时,喝了个不亦乐乎。得,烟火没怎么看,却喝了一肚子酒,倒也痛快!

 

次日一早,去楼下溜弯散步,从桥上到桥下,燃放烟花后的垃圾一片狼藉。站立在滏临大桥上,看着早已干涸的滏阳河,满目疮痍,心里酸痛酸痛的……

 

 

进入新世纪后,区政府将环境治理和滏阳河生态修复作为重中之重,投巨资对滏阳河开展全流域的生态治理。陆续关闭和淘汰了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及污染严重的企业,新建和增设污水处理厂及设施,使生活污水全部纳入管网,大幅减少了汇入滏阳河的污染物。

 

继而,滏阳河提升工程全面展开。 对燃煤企业实施了煤改气的全面改造,林立于大地上的烟囱连跟拔掉,对沿岸重点企业进行严密监控,建立回水处理等设施,保证烟气和废水排放达标。同时,对滏阳河实施了一年的地下水回补工程,其地下水位得到回升,河水生态功能逐渐向好。

 

二十多年来,区政府下决心投入巨资改善滏河两岸生态环境,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橡胶大坝,增加了水域面积,大大提高了滏阳河流域的防洪能力。曾经污染严重多年的水质不断优化,沿河两岸,一座座湿地公园陆陆续续惊艳亮相,引入了常绿植物和名贵花草,灌木点缀,亭台楼榭,山水相间,绿树成阴,错落有致,形成山水相映,亭榭成趣,犹如颗颗闪烁的明珠,镶嵌在母亲河的两岸。白鹭、野鸭、鸬鹚、大天鹅等水禽,再次选择了滏阳河为家,使母亲河再现碧波清流、水鸟栖息的盛景,让历经沧桑的滏阳河,重焕靓丽容颜。

 

当年我曾在一家企业里主管环保工作,仅这一项工作就占去每天的大部分时间,亲眼目睹拆掉单位的两根烟囱,经常往来于市、区环保局等部门,每天都要对水处理设施和燃气设备进行巡查监测,时常去滏阳河排水口进行观查,可谓是草木皆兵,恐有不慎造成污染。

 

环保部门三天两头来企业巡视,对污水处理设施和燃气设备以及排水口进行检查和监测,甚至有时深夜还要突击检查。什么各类报表、文字资料,日报、周报、月报还有年报等等,极为繁琐。当年由于电脑尚不太发达,那年夏天,为了一个项目资料的过关和完善,大中午冒着高温,骑单车往返于单位和环保局之间达七趟之多,终于补齐了资料,可见环保工作的艰难。

 

如今已退休多年,但始终牵挂着滏阳河,退休以后又参加了社会上的环保组织,成了一名绿色环保行动志愿者,每个月都要到滏阳河畔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善待母亲河,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哦,滏阳河,永远留在我心中记忆的河。

凡注明来源邯郸文化网的文章,属邯郸文化网原创

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作者、文章出处

 


 

(更多好文 请加小编微信h3115855)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陶瓷的人文世界——第五届“陶瓷与文化”论坛在景德镇陶瓷大学举行
陶瓷的人文世界——第
台湾民俗“炸邯郸爷”与邯郸有渊源!
台湾民俗“炸邯郸爷”
送你一朵小红花——刘根作品展
送你一朵小红花——刘
张爱玲:颠沛流离的一生,踽踽独行
张爱玲:颠沛流离的一生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