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滏阳河

伊水河畔龙门山,千年石刻寻佛影

时间:2025-08-05 15:47:05  来源:  作者:邯郸文化网  浏览: 分享:

引言

龙门石窟,千年石刻艺术的瑰宝,每一尊佛像都藏着光阴的故事。无论是初见时的震撼,还是重访时的深情;无论是独家的摄影视角,还是对石刻密码的深度解读,你的故事,就是龙门故事的延续。让我们以文字为刀笔,刻下与龙门的相遇——因为每一次凝视,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记录,都是对文明的守护。


 

《伊水河畔龙门山,千年石刻寻佛影》

 

乙巳正月行走洛阳,寒凉萧瑟牡丹未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印记虽不复当年盛况,但喧嚣与生机依旧在。“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记得在历史课本上初见卢舍那佛的那一刻,我早已心驰神往,对龙门石窟的向往之情,难以言表。如今终于有机会亲临此地,内心激动不已,心潮澎湃。

 

 

驱车过三川大道、沿伊水西路,到龙门石窟。河水两岸,杨柳依依,这条河名“伊水”,“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啊!龙门山与香山隔水相望,卢舍那佛就在龙门山上。自北魏时期起,龙门山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皇室御用凿像之地,延续至北宋,历经四百余年不间断地开凿,龙门石窟群终于成为惊艳世界的石刻艺术,在中国四大石窟中位列榜首。

 


 

过龙门,游西山,一公里的山壁,密密麻麻的窟龛数以千计,大大小小的佛像,技艺精湛,造型各异。最大的佛像是卢舍那佛,“卢舍那”意为“光明普照”,整个造像恢弘大气、丰满圆润,线条流畅让人惊叹不已,这一刻,仿佛一眼万年。因为不懂得其中的历史渊源,所以一边听导游,一边查阅资料,两边是卢舍那的两大弟子迦叶和阿难,再就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手托宝塔的天王,右手叉腰、左手合十的力士。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这九尊雕像共同组合成了奉先寺,成为整个龙门石窟的镇窟之作。除了南壁因背阴潮湿而损毁的两尊,其它基本都保持完好。几尊佛像的背后有很多正方形小孔,是北宋时期为了保护佛像修建木质结构殿堂,安装橼梁所留的痕迹。

 


 

走过一座座石窟,目之所及的残败,有些失望更有痛心,其中有岁月的侵蚀,更有人为的破坏,当年精准的佛像雕刻是何等的艰巨,何况还有精美的服饰、造型雕琢,它们曾经是龙门的骄傲,现在好多都已残损。我站在这些石像前,心中充满了愤恨与无奈。这些石像,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它们的损坏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种遗憾。

 


 

 

宾阳三洞是北魏皇家石窟的代表,中洞为北魏原刻,北洞、南洞的主像为唐初补塑,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佛教造像的特征变化。宾阳中洞的北魏造像是典型的“秀骨清像”“褒衣博带”,即面容清癯瘦削,服饰宽大飘逸。南北两洞的初唐造像则发生了变化,面容饱满,肩胸宽厚,菩萨的服饰也渐显厚重。宾阳洞最可惜的是精美绝伦的《帝后礼佛图》被盗凿流散海外。

 

虽有遗憾,但亦无憾。站在东山景区的观景台上,西山全景尽收眼底。大大小小的窟龛以其独特的形态与西山融为一体,令我不禁赞叹古人石刻艺术的匠心独运。

 

龙门山水,最爱伊水的水,香山的山。踏入白园,迎面而来的是阵阵清凉,里边遍布耐寒植被。时值洛阳冬日,看到满眼的绿实在是一种享受,白居易辞官后来到了这里安居,自号“香山居士”,隐居于此,终老于此,埋骨于此,使香山的诗味与对面的石窟艺术交相辉映。香山寺中的蒋宋别墅,融汇中西建筑风格,光影过往,在风云变幻、风雨飘摇的年代生活于此,确实是难得的享受。

 

二十多岁的时候去五台山,想一辈子住在那里,听梵音入耳;三十多岁的时候在草原蜿蜒而行,潇洒自在,开心到不能自已。这些年,我曾感受森林木香,也曾踏足北方湖畔,在各地博物馆驻足,领略数千年的足迹,拍下很多珍贵的大江南北的风貌,越发爱着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越发向往在每段旅途中追寻热爱。所有的经历终将化作光芒,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

引言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伊水河畔龙门山,千年石刻寻佛影
伊水河畔龙门山,千年石
陈丹青:民国女画家
陈丹青:民国女画家
招生简章|王边溪谷美术馆首届综合材料 绘画高级研修班(2025)
招生简章|王边溪谷美
徙木立信:一场千年不朽的诚信实验
徙木立信:一场千年不朽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