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查询
站内检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邯郸非遗

读懂《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极致的力量

时间:2025-10-14 09:40:11  来源:每晚一卷书  作者:邯郸文化网  浏览: 分享:


最近,我去了解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的经历。

 

我才发现他是一个把史书读到极致的人。

 

他5岁开始读《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被他反反复复读了20遍,封面都被翻烂了。

 

11岁起,他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并每天坚持阅读这类书籍至少2小时。

 

15岁后,他又继续读一些晦涩难懂的明史专著,累计研读史料超6000万字,阅读时长超过15年。

 

工作之后,他也一直保持着手不释卷的习惯。

 

正是这日复一日看似枯燥乏味的阅读生活,才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也有很多像当年明月一样,用数十年磨一剑的人。

 

读懂了他们的经历你就会明白:这世上所谓的强者,都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1

朱元璋:拼到极致

 

有网友曾评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并不能给他的人生带来一点托举。

 

从小,朱元璋就像个没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努力奔跑。

 

为了活下去,他给地主放过牛,到寺庙当过和尚,甚至还参加了起义军,只为能有口饭吃。

 

在军队站稳脚跟后,他又悍勇杀敌,一路在刀光剑影里拼,凭着军功积累,慢慢由小头目成为了将军。

 

再之后,他耗费十几年的时间,率领大军打败元军、陈友谅、张士诚,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可即便建立了如此伟大的功业,朱元璋也没有躺在自己的功劳薄上贪图享乐。

 

恰如当年明月在书里所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甚至可能是第一名。”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稳固的江山,朱元璋几乎不休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直到深夜。

 

据史料记载,他曾在八天内批阅奏章1660件,处理国事3391件,平均每天要处理400多件政务。

 

甚至,他还废除丞相制度,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直接统领六部,大小事务都操心。

 

在朱元璋这样的殚精竭虑下,大明帝国日益强盛,后来居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得不说,躬身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是任何时代的王者。

 

你与其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庄子曾有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这也告诉我们,哪怕人生起点再低,只要找准一个方向深耕下去,就一定会收获命运的馈赠。

 


 

2

徐阶:忍到极致

 

《明朝那些事儿》里曾这样评价一个人:

他是大明王朝最完美的太极宗师,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个教科书级的政治曲线救国案例。

 

在这个过程里,他把“忍”这个字演绎成了真正的艺术。

这个人,就是徐阶。

 

明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醉心道教,不理朝政,致使朝政大权落入奸臣严嵩父子之手。

 

在当时的朝堂上,没有一人能和他们抗衡,凡是反对他们的,被罢官的罢官,被灭口的灭口。

 

徐阶当然也很想除了严嵩父子,但在那样的局势下,他没有选择以卵击石。

 

而是放下脸面,成为了他们的走狗。

 

他将孙女嫁给严嵩之孙为妾,用血脉联姻消除他们的猜忌;

 

每逢严嵩生日,他还必送手抄《道德经》

 

严世蕃羞辱他,说“徐阶是我严家小妾”,他也笑纳骂名。

 

甚至在严嵩妻子的葬礼上,他竟披麻执孝子礼,将“隐忍”炼成行为艺术。

 

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让严嵩对他逐渐推心置腹,将其拔擢到了很高的位置。

 

后来,严嵩逐渐老迈,嘉靖想扶植新的人接替严嵩的位子。

 

这个时候,会写青词,又极善讨好嘉靖的徐阶,成为了他的首选。

 

徐阶终于得以出头,手握大权后,他立即告发严嵩父子贪污受贿,滥杀忠良。

 

严嵩父子因此从权力巅峰,走向了身败名裂。

 

由此可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就像徐阶的忍,不是懦弱,而是用数十年的低声下气,磨一把看不见的刀。

 

他忍到极致,终于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我们生在世间,也应当告诫自己:

 

跌落低谷时,要忍;受人欺凌时,要忍;被人误解时,还是要忍。

 

熬得住,终有回甘时,忍得住,必有抬头日。

 


 

3

王阳明:简到极致

 

如果用八个字形容王阳明,那一定是:生活素简,内心至盈。

 

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只有把多余的东西全部从生命里剔除,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王阳明因得罪宦官,从一介朝廷高官,被贬成贵州龙场的一个驿丞。

 

如此悬殊的境遇,一般人肯定会过得很痛苦。

 

但王阳明却坦然接受了一切,没有地方居住,他就把附近的一处山洞当作安居之所;

 

没有食物果腹,他就自己开垦土地,经过一番辛勤劳作,粮食也有了收成。

 

虽然那仅供自己温饱,但他还是会用散落的稻谷喂养鸟兽。

 

旁人见此,便问他:何不把粮食换钱银?

 

王阳明笑着说:“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在他看来,人活在世上,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只需要一瓢饮、一箪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被物欲裹挟,陷入了一场场肤浅的物质狂欢里。

 

他们为了口腹之欲,甘愿委身为奴;为了名利地位,甚至抛弃本心。

 

可正如诗人戴复古所言:粗茶淡饭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只有简到极致的生活,才能让人破除焦虑,返璞归真,回归到最简单舒适的状态。

 

当你剪除欲望,把自己的生活调成极简状态,便能在繁杂的世界里,活得淡定从容。

 


 

4

戚继光:自律到极致

 

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每天跑步一公里,读10页书,写200字,你能坚持多久?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3天,一个星期,不超过一个月……

 

但历史上有一个人,他给自己每天定的训练标准是:

 

每天射箭300支,挥刀500次,负重奔跑三十里。

 

而且这个标准,他一坚持就是三十年,未有一日停歇。

 

这个人,就是戚继光。

 

书中提到,戚继光十四岁前,就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打拳、射箭、练枪……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哪怕生病发烧也从不耽误。

 

长大参军后,他率领的戚家军也是纪律严明。

 

甚至他还给军队制定了一个精确到刻的作息表:

 

寅时三刻起床操练、午时一刻读书习字、戌时必查岗哨。

 

三十年如一日,比日升月落还准。

 

正是这份堪称严苛的自律表,让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组成的戚家军,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戚继光也因此,成为了明朝名将。

 

后世有无数人想模仿他,可正如当年明月所说:

 

“他不是名将,是名将的模具——后来者总想复制他,却永远少了一味药:那种近乎残忍的自我苛求。”

 

所以说:成功的人生,无它,自律而已。

 

自律的人,往往能做到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自然也就能过上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改变自己,那就先做一个把“自制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我很推崇一个四字箴言:

 

“惟精惟一。”

 

《明朝那些事儿》里,很多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能逆天改命,名垂青史。

 

而我们若也能利用极致的力量,将让自己受之有益的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摆脱现实的平庸,完成心境的蜕变,收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读懂《明朝那些事儿》,我顿悟了极致的力量
读懂《明朝那些事儿》
100多年前光绪帝在北大的讲话,完全超出你想象
100多年前光绪帝在北
《捣练图》 |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捣练图》 | 玉户帘
张恨水:月下谈秋
张恨水:月下谈秋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Copyright (C) 2003-2018「邯郸文化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0-3115600   邮箱:3513152325@qq.com
冀ICP备18017602号-1    
国家版权局软著登字第3269884号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8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编号:1*0*082021003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11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