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去了解了《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的经历。
我才发现他是一个把史书读到极致的人。
他5岁开始读《中华五千年》,这本书被他反反复复读了20遍,封面都被翻烂了。
11岁起,他读《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并每天坚持阅读这类书籍至少2小时。
15岁后,他又继续读一些晦涩难懂的明史专著,累计研读史料超6000万字,阅读时长超过15年。
工作之后,他也一直保持着手不释卷的习惯。
正是这日复一日看似枯燥乏味的阅读生活,才成就了他非凡的人生。
在《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中,也有很多像当年明月一样,用数十年磨一剑的人。
读懂了他们的经历你就会明白:这世上所谓的强者,都把一件事做到了极致。
1
朱元璋:拼到极致
有网友曾评价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装备全靠打。
朱元璋出身社会底层,父母都是贫苦农民,并不能给他的人生带来一点托举。
从小,朱元璋就像个没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努力奔跑。
为了活下去,他给地主放过牛,到寺庙当过和尚,甚至还参加了起义军,只为能有口饭吃。
在军队站稳脚跟后,他又悍勇杀敌,一路在刀光剑影里拼,凭着军功积累,慢慢由小头目成为了将军。
再之后,他耗费十几年的时间,率领大军打败元军、陈友谅、张士诚,建立了自己的帝国。
可即便建立了如此伟大的功业,朱元璋也没有躺在自己的功劳薄上贪图享乐。
恰如当年明月在书里所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甚至可能是第一名。”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稳固的江山,朱元璋几乎不休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直到深夜。
据史料记载,他曾在八天内批阅奏章1660件,处理国事3391件,平均每天要处理400多件政务。
甚至,他还废除丞相制度,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直接统领六部,大小事务都操心。
在朱元璋这样的殚精竭虑下,大明帝国日益强盛,后来居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不得不说,躬身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的人,是任何时代的王者。
你与其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不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庄子曾有言:“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这也告诉我们,哪怕人生起点再低,只要找准一个方向深耕下去,就一定会收获命运的馈赠。

2
徐阶:忍到极致
《明朝那些事儿》里曾这样评价一个人:
他是大明王朝最完美的太极宗师,用二十年时间完成了一个教科书级的政治曲线救国案例。
在这个过程里,他把“忍”这个字演绎成了真正的艺术。
这个人,就是徐阶。
明嘉靖年间,世宗朱厚熜醉心道教,不理朝政,致使朝政大权落入奸臣严嵩父子之手。
在当时的朝堂上,没有一人能和他们抗衡,凡是反对他们的,被罢官的罢官,被灭口的灭口。
徐阶当然也很想除了严嵩父子,但在那样的局势下,他没有选择以卵击石。
而是放下脸面,成为了他们的走狗。
他将孙女嫁给严嵩之孙为妾,用血脉联姻消除他们的猜忌;
每逢严嵩生日,他还必送手抄《道德经》。
严世蕃羞辱他,说“徐阶是我严家小妾”,他也笑纳骂名。
甚至在严嵩妻子的葬礼上,他竟披麻执孝子礼,将“隐忍”炼成行为艺术。
正是这数十年如一日的隐忍,让严嵩对他逐渐推心置腹,将其拔擢到了很高的位置。
后来,严嵩逐渐老迈,嘉靖想扶植新的人接替严嵩的位子。
这个时候,会写青词,又极善讨好嘉靖的徐阶,成为了他的首选。
徐阶终于得以出头,手握大权后,他立即告发严嵩父子贪污受贿,滥杀忠良。
严嵩父子因此从权力巅峰,走向了身败名裂。
由此可见,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就像徐阶的忍,不是懦弱,而是用数十年的低声下气,磨一把看不见的刀。
他忍到极致,终于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而我们生在世间,也应当告诫自己:
跌落低谷时,要忍;受人欺凌时,要忍;被人误解时,还是要忍。
熬得住,终有回甘时,忍得住,必有抬头日。

3
王阳明:简到极致
如果用八个字形容王阳明,那一定是:生活素简,内心至盈。
王阳明曾说:“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只有把多余的东西全部从生命里剔除,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至高境界。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王阳明因得罪宦官,从一介朝廷高官,被贬成贵州龙场的一个驿丞。
如此悬殊的境遇,一般人肯定会过得很痛苦。
但王阳明却坦然接受了一切,没有地方居住,他就把附近的一处山洞当作安居之所;
没有食物果腹,他就自己开垦土地,经过一番辛勤劳作,粮食也有了收成。
虽然那仅供自己温饱,但他还是会用散落的稻谷喂养鸟兽。
旁人见此,便问他:何不把粮食换钱银?
王阳明笑着说:“可欲者是我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
在他看来,人活在世上,不需要太多身外之物,只需要一瓢饮、一箪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却被物欲裹挟,陷入了一场场肤浅的物质狂欢里。
他们为了口腹之欲,甘愿委身为奴;为了名利地位,甚至抛弃本心。
可正如诗人戴复古所言:粗茶淡饭有真味,明窗净几是安居。
只有简到极致的生活,才能让人破除焦虑,返璞归真,回归到最简单舒适的状态。
当你剪除欲望,把自己的生活调成极简状态,便能在繁杂的世界里,活得淡定从容。

4
戚继光:自律到极致
问大家一个问题:
如果让你每天跑步一公里,读10页书,写200字,你能坚持多久?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会是3天,一个星期,不超过一个月……
但历史上有一个人,他给自己每天定的训练标准是:
每天射箭300支,挥刀500次,负重奔跑三十里。
而且这个标准,他一坚持就是三十年,未有一日停歇。
这个人,就是戚继光。
书中提到,戚继光十四岁前,就在父亲的带领下,进行高强度训练:打拳、射箭、练枪……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哪怕生病发烧也从不耽误。
长大参军后,他率领的戚家军也是纪律严明。
甚至他还给军队制定了一个精确到刻的作息表:
寅时三刻起床操练、午时一刻读书习字、戌时必查岗哨。
三十年如一日,比日升月落还准。
正是这份堪称严苛的自律表,让一支以农民和矿工为主组成的戚家军,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而戚继光也因此,成为了明朝名将。
后世有无数人想模仿他,可正如当年明月所说:
“他不是名将,是名将的模具——后来者总想复制他,却永远少了一味药:那种近乎残忍的自我苛求。”
所以说:成功的人生,无它,自律而已。
自律的人,往往能做到普通人难以做到的事,自然也就能过上普通人难以企及的人生。
如果你也想改变自己,那就先做一个把“自制力”发挥到极致的人。
▽
我很推崇一个四字箴言:
“惟精惟一。”
《明朝那些事儿》里,很多人都做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能逆天改命,名垂青史。
而我们若也能利用极致的力量,将让自己受之有益的事,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摆脱现实的平庸,完成心境的蜕变,收获截然不同的人生。


|